柳琴芳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是促進幼兒認識勞動價值、養(yǎng)成勞動習慣與提升勞動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據(jù)幼兒特點提出了創(chuàng)設自然角有效培養(yǎng)幼兒勞動意識的可行性策略。注重勞動藍圖的勾畫,讓幼兒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規(guī)則意識,積累勞動經(jīng)驗與提高勞動技能。教育家陳鶴琴提出:“要教會孩子用腦,有勞動的身手,有科學的頭腦,手腦并用才能創(chuàng)造?!眲?chuàng)造良好的自然角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學習,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有效的學習活動,并使自然角充分發(fā)揮其生命力,讓幼兒與教師互動探索學習。在種植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強調教學的開放性,強調以兒童為主的觀察,強調以教師為主的師生互動,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分享與交流。對兒童飼養(yǎng)的小動物,每天在自然的角落里通過喂食和飲水來測試小動物的生長情況。也許小動物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有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的活動可以讓自然角落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幼兒了解世界,掌握各種知識,更要促使他們提升勞動意識,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由于不少幼兒社會接觸面較小,長期處于幼兒園和家庭這“兩點一線”的生活環(huán)境,很少融入大自然,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自然角的方式讓幼兒參與勞動,進而提升他們的勞動意識。
一、設計,勾畫勞動藍圖
自然角指的是在幼兒園中開辟出一個小角落,讓幼兒飼養(yǎng)小動物、栽培植物,引導其觀察動植物的生長,了解其成長過程。為了促使幼兒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的快樂,教師在設計自然角時要鼓勵幼兒自主參與設計,勾畫勞動藍圖。幼兒可以自主為自然角取名,計劃勞動項目,這樣他們能更好地感受勞動的樂趣。自然界有很多原始資源本身就充當了很好的探索材料,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很強烈的,教師能給幼兒選擇參與的內容,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放入自然角,讓幼兒帶來一樣或者幾樣動植物,比比誰可以照顧得更好。當自然角是孩子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時候,自然就成為幼兒心目中最美的地方。教師應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東西,主動去探索,培養(yǎng)幼兒的膽量,讓幼兒成為自然角的主人。教師首先引導幼兒為自然角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幼兒分別提出“青草地、寶寶農場”等名字,最后選定了“開心果樂園”這個名稱。此后教師又讓幼兒說說希望參與哪些勞動項目。例如,有的幼兒提出:“我喜歡桃花,我想種一棵很大的桃樹?!薄翱墒?,我們的房間那么小,能種桃樹嗎?桃樹那么高,小朋友能爬上去給它修剪枝葉嗎?”由此幼兒認識到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項目,最后大家決定種植蘿卜、大蒜等便于觀察的植物,還飼養(yǎng)了小蝌蚪、烏龜和金魚。教師再引導大家嘗試畫出平面圖,規(guī)劃一下自然角的分區(qū),看看如何合理分配,幼兒可以思考一下在自然角中更多不同的勞動項目,然后自告奮勇,承擔各種工作。在這樣一番設計后,幼兒對勞動的內容,如何分工等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合理規(guī)劃勞動藍圖后,他們的活動也更加高效。在自主設計自然角的過程中,幼兒感受到參與的樂趣,這樣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也會得到提升。幼兒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參考自己的能力,設定合理的勞動項目,并在參與播種、管理和收獲的過程中學到各種簡單的勞動技能。
二、行動,體驗勞動快樂
在設定計劃后,教師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基于“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幼兒掌握各種勞動技能。教師鼓勵幼兒思考如何變廢為寶,制作各種容器,收集勞動工具,并通過模仿、實踐掌握勞動技能。最后幼兒還要交流勞動的感受,這樣他們能更好地體驗勞動的快樂。教師首先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才能自制各種容器,用來種植植物,或者給小動物安家。如有幼兒提出可以用廢舊的飲料瓶和奶粉罐制作容器,用來種植蒜苗;還有幼兒提出可以在塑料瓶上扎一些小孔,用來制作噴壺;有的幼兒建議在廢舊的輪胎中放上泥土,撒上草籽,用來種花。在一番勞動后,幼兒感受到變廢為寶的樂趣,也讓自然角更具有美感。此后教師還引導幼兒掌握各種不同的勞動技巧,如使用小鏟子松土,并思考如何在松土的過程中避免傷害植物的根系。在給魚缸換水的時候,幼兒主要思考如何能避免傷害到小蝌蚪、金魚。教師還提出了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如:“我們種了土豆、蒜等好幾種植物,那么,這些植物每天需要的水是否一樣呢?”“在澆水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樣才能讓水澆得更均勻呢?”幼兒要大膽地提出假設,然后通過親身行動的方式驗證自己的方法。如有幼兒提出可以將土豆和蒜分成不同的小組,有的小組多澆水,有的則少澆水,然后對比一下,看看哪一組的長勢更好。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懂得了對比分析的科學方法,促使其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若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勞動的過程,這樣在事后總結時他們也能在圖片的啟發(fā)下回憶有趣的往事,更好地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在實際行動中,幼兒提升了變廢為寶的意識,同時感受到自然之美。
三、管理,遵循勞動規(guī)則
自然角不僅能美化幼兒的生活,還能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學會合作和分享。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展開自主管理,嘗試設定勞動規(guī)則,并進行自主監(jiān)督。這樣能讓他們的勞動更高效,也能體現(xiàn)出自然角的潛在教育價值。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形態(tài),觀察是探究活動的基礎,是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自然角里的每一種動植物都有它的教育價值,設立自然角就要充分發(fā)揮每一種動植物的最大的教育價值。根據(jù)自然角中的各種動植物,教師要適時地做幼兒的引路人,適時地提出一些有啟發(fā)性的簡單有趣的問題,幫助幼兒明確觀察目的,逐漸養(yǎng)成孩子主動觀察的良好習慣。
幼兒真正主動探索和學習是從有問題開始的,教師應自始至終給予積極關注,如:“種子生長為什么會有先后順序?”拋給幼兒一個問題去尋找答案,“種子分別種在什么地方?”帶著這個問題,幼兒就會好奇地尋找答案。教師要尊重幼兒,接納幼兒的錯誤認識,讓幼兒在每次探索活動中都有所發(fā)現(xiàn),都有成功體驗,從而促進幼兒發(fā)展。教師首先用問題引導幼兒提升分工意識:“今天有小朋友已經(jīng)澆過水了,可是,后來又有其他小朋友去澆水,如果蒜苗每天喝太多的水,也會影響它長大,大家說該怎么辦呢?”幼兒有所感悟,認識到可以給不同的同伴分配不同的任務,這樣就能避免多澆水。此后,教師又讓幼兒提升總結歸納的能力:“大家說說,我們的自然角需要哪些不同的勞動呢?這些勞動任務需要多少小朋友完成呢?”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總結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和每隔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如每天都要給植物澆水,給小動物喂食物,但是施肥、松土、給魚缸換水等工作則是隔幾天進行一次,除蟲等工作則是遇到了問題,才需要去做。教師引導幼兒盡可能地合理分配工作項目,讓每一個幼兒都有事可做。最后教師還提出了思考題:“如果每天都只是澆水,大家是不是會感到很無聊,也失去了勞動的動力呢?如果能定期換一下工作,是不是更有意思呢?”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幼兒認識到可以通過輪崗的方式讓大家體會到各種不同種類的勞動項目,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更強了。在管理自然角的過程中,幼兒認識到要提高勞動效率,就要合理分工,而且人人都要尊重勞動規(guī)則。這促使幼兒提升了自主管理的能力,也有助于他們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
四、總結,積累勞動經(jīng)驗
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可以加深勞動體驗,積累勞動經(jīng)驗。這些勞動體驗與經(jīng)驗需要在勞動后加以鞏固與內化。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反思自身的勞動過程,還可以通過總結更深刻地認識勞動的價值意義,從而對勞動產(chǎn)生熱愛之情。如幼兒給小樹澆水的勞動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勞動過程進行總結,讓幼兒說說給小樹澆水應該注意什么,幼兒就會聯(lián)想到給小樹澆水首先要做到愛護小樹,不能對小樹進行搖晃,不能對小樹造成傷害。澆水時要對準樹根部分,盡量不要讓水溢出來而造成水的浪費,這就需要在澆水前做好準備。同時,要注意安全,避免與其他小朋友發(fā)生碰撞,不能弄濕鞋子等。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說說給小樹澆水有什么意義,有的幼兒會說:“小樹渴了,我給小樹送上水,小樹喝了會長得更快更高。”有的孩子說:“小樹正在長大,但是因為缺水而停止生長,我給小樹澆水,小樹感到不渴了,又加把勁努力向上生長,直到長成參天大樹。”有的孩子說:“小樹由于缺水生病了,自己澆水就像醫(yī)生給小樹輸液,小樹的病痛消除了,快樂地笑了,在風中跳起舞蹈,對我們表示感謝?!笨梢钥闯觯變翰粌H用自己小小的氣力在勞動,還把想象融入其中,這也是勞動意外的收獲。這樣,幼兒不僅通過總結鞏固了勞動技能,還認識到勞動的價值,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五、家校合力,培養(yǎng)幼兒勞動習慣
如果只是依靠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勞動意識及習慣進行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對幼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家園合力,在幼兒園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習得的勞動技能。然后在家庭中繼續(xù)延續(xù)和發(fā)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促使幼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小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意識與責任意識。首先,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定期“勞動教育”主題親子活動。如“植物澆水”活動在家長的悉心指導下,讓幼兒用稚嫩的雙手,學會用水壺給植物澆水,為了更好地養(yǎng)護這些植物。還有一些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資料,學習怎么養(yǎng)護植物、怎么澆水、澆多少水。在家長的指導下,讓幼兒獨立制定澆花卡片,制定屬于他們的打卡任務。認真記錄每天的澆水時間、澆水量、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讓幼兒學會科學澆花和種植,學會靜心養(yǎng)護每一盆植物。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就能感受到種植的樂趣和辛苦,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讓植物都能得到茁壯成長。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每日班級群中的勞動小視頻分享和“勞動小能手”的評比活動,引導幼兒在家庭中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衛(wèi)生、洗碗等,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的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幫助幼兒形成勞動意識。
六、分享勞動成功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植物角是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幫助幼兒豐富和增長知識。通過在幼兒園中給幼兒設置自然角,不僅可以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進行美化,還能豐富幼兒園的生活,讓幼兒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幼兒剛剛接觸社會,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的新鮮感。尤其是大自然中的事物,更加能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興趣。在和幼兒園自然角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就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例如,幼兒園自然角中的小動物可以作為傾聽者,幼兒可以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給他們聽。雖然不能得到回應,但卻是一種很好的精神寄托。通過自然角,就能對幼兒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增強幼兒的分享欲。在開展幼兒自然角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就可以讓他們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在小組中輪流照顧自然角里的動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幫助幼兒樹立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小組中,還要進行明確的分工。有的幼兒給植物澆水,有的幼兒給小動物添水倒水,還有的幼兒負責清理其中的雜物。在小組合作期間,幼兒可以共同解決照料動植物中遇到的難題,然后將自己的經(jīng)驗分享給大家。同時,幼兒會將喜歡的動植物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通過這些行為能培養(yǎng)幼兒之間的互幫互助,合作和分享的精神。幼兒通過參加照顧自然角的勞動,就可以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對幼兒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鍛煉,促進幼兒成長,才能對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與勇氣進行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教育并不只是限制于課堂上,更多是源于生活的經(jīng)驗以及幼兒自身的興趣。從幼兒園教育實踐出發(fā),給幼兒創(chuàng)設自然角,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參與自然角的活動中,幼兒不僅接觸了大自然,也融入了豐富多彩的勞動。這不僅能促使幼兒身體發(fā)育,更能培養(yǎng)其堅強的品質,讓他們逐步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久而久之,其勞動意識自然能得到提升。教師要幫助幼兒創(chuàng)設并開發(fā)自然角的環(huán)境,讓幼兒自主創(chuàng)造勞動成果。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2020年度勞動教育專項課題“幼兒園勞動教育跨領域融合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ZX228)的研究成果。
(左毓紅)
233450052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