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摘 要: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由于歷史自身的厚重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歷史圖片能夠幫助學生從大量的、枯燥的文字資料中得以喘息,獲得更加鮮活、直觀的歷史資料,建立歷史認識,從而提升學科知識素養(yǎng)。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歷史圖片還能為提高學生的進階學習能力帶來更多的幫助。基于此,文章將以歷史圖片為線索,深入分析其特性,并介紹一些實際教學中歷史圖片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期更好地提升歷史教學效益。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圖片;特點;使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5-0112-03
Reasonable Use of Historical Pictures to Help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alking About the Ways of Using Historical Pictur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CHEN Chunhua? (The No. 8 Middle School in Minhou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subjects, due to the heavy nature of history itself and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historical pictures can help students to take a breather from a large number of boring text materials, obtain more vivid and intuitiv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establish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In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historical pictures can also bring more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advanced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historical pictures as clues,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depth, and introduce some way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picture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story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Historical pictures; Characteristics; Use methods
1.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可呈現(xiàn)的特點
(1)真實性
由于歷史學科本身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可能缺乏真實感,如果教材和課件中缺乏歷史圖片,只是一味地呈現(xiàn)文字信息,那么學生就很容易變得麻木,對歷史本身也缺乏生動的認知。而歷史圖片則不一樣,特別是真實性格外突出的照片,學生在觀察這些圖片時,能夠感受到這些歷史事件雖然與自己相隔漫長的時間,但它也是真實存在過的,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提高學習興趣。
(2)直觀性
直觀性是圖像資料的固有特征,學生觀看圖像資料和閱讀文字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學生在觀看圖像時,不必多加以思考,馬上就能獲得一些基本的信息,如圖像上呈現(xiàn)的是人物還是風景建筑,圖中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而閱讀則是先輸入文字,經(jīng)過分析才能得出結論,這就決定了學生在獲取結論的過程中必然將花費掉一定的時間。而且文字信息提供的內容是抽象的,需要學生自行加工的,圖片信息則是直接的,即時可用的,圖片的直觀性特征在歷史課堂上能夠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3)情感性
圖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比于文字信息,它更容易激起人們的共情,從而刺激人們的情感共鳴和精神世界,引起更深刻的思考與感悟。尤其是在歷史課堂中,學生剛剛深入學習了某一歷史知識,在接收到圖像信息時,不僅能夠立即喚醒心中的知識性信息,還能刺激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心生感慨,從歷史學習中獲得更深刻、更真摯的情感,而這其實也正是青少年學習歷史課程的重要意義所在。
(4)探究性
歷史圖片本身提供的是圖像信息,因此,在使用時往往需要研究者進行分析和提煉信息,進而加以利用,這就為歷史圖片帶來了“探究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歷史圖片時,不能只把它當作一張趣味性的圖片,一看就過去了,而是要認真分析圖片中的內容,判斷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哪些信息。另外,歷史圖片所展現(xiàn)的信息有時還是復雜的,并不都是直接的。比如說,有些關于人物特寫的圖片,它只是如實記錄歷史人物的長相,對學生而言只要看到圖片能認識出這是哪位歷史人物即可;而一些記錄人物行為的圖片,則需要學生對畫面中的各元素進行分析,先判斷當時的歷史時期,再結合歷史時期的特點分析人物的行為動機和目的,這就是所謂較為“復雜”的反映信息,它不是直接提供給研究者的,而是需要通過適當?shù)耐评砗头治霾拍艿贸鼋Y論,這類圖片的探究性則相當突出,對學生能力的鍛煉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5)開放性
唯物史觀認為,縱著看人間的變遷,便是歷史;橫著看人間的現(xiàn)在,便是社會。因此,歷史并不只是史書中記錄的寥寥幾行文字,更不是圍繞著政治發(fā)生的事件,它是某一歷史時期人們真實的生活,是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狀態(tài)。因此,在探究歷史時,不論是只研究政治、經(jīng)濟或者文化,這都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歷史具有如此廣袤的內涵,其呈現(xiàn)形式自然也不能只是文字,歷史圖片以其開放性很好地對歷史記錄進行了補充。歷史圖片的內容主體是多樣化的,那么學生在學習歷史圖片時,也就能夠從畫面中獲得多方面的信息。
2.歷史圖片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使用途徑
(1)課堂導入:充分感受歷史氛圍,為正式學習作鋪墊
歷史圖片本身的直觀性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快速獲取一些基礎信息,把握本堂課的教學主題和重點內容,從而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另外,歷史圖片的情感性也能讓學生沉浸到特定的歷史事件或歷史時期中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用歷史圖片導入課堂教學,能夠明確當堂課主題,為課堂教學提供一個明確的重心和發(fā)散中心,進而銜接一系列的教學設計,對這一主題進行由淺入深的探究。歷史圖片也能為教材中未能盡數(shù)介紹的信息作一些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歷史,接近歷史。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上冊第一課《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先在課件中展示一張圖片,圖中是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教師讓學生觀察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尤其是第一幅浮雕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重點觀察,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第一幅浮雕的內容是哪個歷史事件嗎?”教師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學生得出“虎門銷煙”這一答案,接著再進一步提問:“那么同學們知道虎門銷煙是由誰主持的嗎?”提前預習過的學生基本都能回答出來,于是教師就可以繼續(xù)向本堂課的主題進行引導,告訴學生:“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除了這一事件本身的意義之外,它還同中國近代史上另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接下來我們就學習第一課時:鴉片戰(zhàn)爭?!苯處熥寣W生翻開課本,先自主閱讀教材中的第一部分內容“鴉片走私和林則徐禁煙”,讀完后思考“林則徐為什么要禁煙”“虎門銷煙有何意義”等問題。一個簡單的課堂導入就完成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牡貥?,比起遙遠的歷史事件,它更能引發(fā)學生的關心,當教師針對它進行提問時,學生也將產(chǎn)生更高的參與熱情。通過這個熟悉的、同教學內容有著直接關聯(lián)的圖片主體,教師就能夠快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堂課的主題上。
(2)課堂檢測:參與實戰(zhàn)分析環(huán)節(jié),訓練學科綜合能力
歷史圖片往往是一個事件或時期的反映,尤其是被選入歷史課本或經(jīng)常在教學案例中展現(xiàn)的一些經(jīng)典的歷史圖片,這些圖片往往具備比較高的史料價值,具體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如圖片中出現(xiàn)只有特定歷史時期內才存在的地標等;記錄了某一歷史事件中的剪影,如某歷史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真實保存下來的畫面;記錄了某些歷史資料,如出土文物的掃描照片。這些圖片同學習內容都有著良好的連接性,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圖片,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相對于純文字形式的課堂測驗,與歷史圖片相結合,能夠增加課堂測驗的趣味性和開放性。而且通過分析歷史圖片,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答題技巧。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第一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為了檢驗學生對本課內容是否掌握到位,是否了解開國大典的基本情況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考驗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知識能力的活動,教師先將學生分為四個大組,然后在課件中展示出四張記錄開國大典盛況的圖片,每組派出一位學生,每位學生選擇一張插圖,四位學生依照時間順序的先后,分別解說四張插圖,由此構成整個開國大典的完整流程,說完后,其他學生和教師一起評評哪位學生說的更好、更到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和分組,以四位學生為一組,通過提前討論和演練,完成四張圖片的解說,并邀請討論得認真的小組一起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演練成果。這種解說活動不只是“看圖說話”,還能鍛煉學生運用史料、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必須將自己在課本中學習的知識同直觀的畫面相結合與對應,篩選有效的、相關的知識,并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再次表達出來,這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都有著顯著的幫助。
(3)課堂升華:發(fā)散提煉歷史信息,實現(xiàn)歷史情感教育
學習歷史不能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學習歷史文化,如果不能發(fā)展學生的感性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那么這樣的學習本身就流于死板和呆滯。尤其是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過程中,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的特殊時期,發(fā)生了許多社會變革,屈辱的侵略戰(zhàn)爭也為我國人民和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學習這一歷史時期時,學生不光要學習理論性的知識,還要從近代中國的侵略和反侵略過程中產(chǎn)生思考和感悟,培養(yǎng)深厚的愛國情感,認識到中國從積貧積弱到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歷了怎樣的奮斗歷程,從而在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時,繼承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只是機械地完成識記的任務。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第二課《抗美援朝》時,教師可以將對歷史事件的介紹同相關資料圖片相結合,由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發(fā)生時間相對較近,因此,相比于學習古代史的過程,有更多數(shù)量的直接的圖片和影像資料留存下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情況。尤其是介紹到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邱少云時,教師可以展示大量關于他們故事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最直觀的震撼,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真切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的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深刻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民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讓學生不僅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能夠了解那一段歷史的真實情況,還能在觀察大量的歷史圖片的同時,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性,真正認識到歷史不只是白紙黑字,更不是“故紙堆”,而是真真切切發(fā)生在前人身上的事件,從而對歷史能夠保持敬畏之心。再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三課《五四運動》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并對五四運動做簡要的語言講解。由于此次運動的歷史意義十分重要,它是一場維護國家主權的運動,也是工人階級首次站在政治舞臺的運動,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根據(jù)這場運動的意義,教師可依次用圖片或視頻影像加以解讀。在教材的插圖中,游行的學生手上舉著五四運動的口號,每個學生仰起脖子,張大嘴巴,沖在前方大聲吶喊。教師結合圖片可引導學生思考,從維護國家主權的角度分析學生們罷課游行的原因是什么。其次,從工人階級首次站在政治舞臺的角度闡述,在五四運動中,各地為了支持愛國學生的游行罷課行為,很多工人和商販也都停工,關店。這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北洋軍閥政府出軍警鎮(zhèn)壓的時候先后抓了八百多名學生,民眾們的目的是為了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抵抗不作為的北洋政府,而這也促使運動的群體和運動中心發(fā)生了變化,從有覺悟的知識階層發(fā)展為廣大普通的人民群眾,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地也從北京轉移到了上海。為此,教師可結合教材中的插圖“上海商人罷市游行”等圖片加以解讀,引導學生思考工人階級之所以能夠成為五四運動主力的原因。最后,從本次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角度闡述,在該運動中,陳獨秀親自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民眾參與到這場為國家主權而斗爭的運動中,從而實現(xiàn)對那時社會的徹底改造。為此,教師可從網(wǎng)絡中搜集《北京市民宣言》的原文圖片,并邀請學生朗讀,讓學生融入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體會五四運動時各階層人士的內心感受。通過這三個角度對圖片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們對五四愛國運動有了更為深刻的感觸,同時對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的意義與作用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北京愛國學生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讓民眾看到了中華兒女不屈的精神,觸動了各個階層的愛國之心,民眾紛紛支持和聲援,教師通過圖片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感官刺激,也促使學生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含義,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初中學生家國情懷的教育目的。
3.結語
歷史圖片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其多樣的功能更能適應各種課堂設計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搜集和呈現(xiàn)這些直觀史料,并通過優(yōu)化課堂設計,讓歷史圖片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有效性真正帶來幫助,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成果。除了輔助理論學習,補充歷史知識,歷史圖片更能以其直觀性和高度的感染力,震動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歷史、看待歷史、研究歷史的情感態(tài)度,避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的毒害,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強化學生歷史素養(yǎng)與能力。
參考文獻
[1]裴周婧.初中歷史圖片教學的應用方法探究[J].中學政史地,2021(01).
31975019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