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慧
議境式導讀,就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以情境為載體,以議題為統(tǒng)整,以素養(yǎng)為目的,以活動為路徑,是學習者深度參與的一種教學方式。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以“議境”為教學中軸,構建有價值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情境的主題,圍繞有主題的活動,不斷探索議境式導讀的有效路徑。《青銅葵花》是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中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全書所描繪的主題是苦難、美和愛。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小說的語言特色,感悟小說所展現(xiàn)的人性美,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議境來導讀。
一、審美式議境
審美是以體驗為核心的個性化情感教育。學生對語言文字要有準確的感受與領悟,必須處于一個特定的語境和心境之中,這樣才能主動地以審美的態(tài)度感知與把握對象。審美式議境就是結合議題,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通過議題引領,感悟作品中的諸多審美的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曹文軒筆下,苦難被詩意化的語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化抽象為具體,把青銅與葵花的孤獨寫得形象直觀,富有詩意,極具感染力。創(chuàng)設走近葵花,走近青銅這樣的議題情境,體會詩意的語言,觸摸人物的內在孤獨。
【議境片段】
師:在這美麗的大麥地里住著青銅和葵花,讓我們走近葵花和青銅。請看大屏幕,自由讀一讀,說說感受到了什么?投影: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只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一只鳥的孤獨?!?
生:葵花很孤獨,她就像一只孤獨的鳥,沒有人和她一起玩。
生:青銅也很孤獨,他也沒有朋友一起玩。
師:兩個苦難的孩子都是那樣的孤獨。大家仔細觀察,剛才的兩段話變成了什么?
生:老師把兩段話變成了一首詩。
師:你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能把語句轉化成小詩的形式,是因為作者運用了詩意的語言來描寫。這體現(xiàn)了純美小說的語言美。這是曹文軒筆下純美系列小說的語言特色。
審美式議境能夠啟發(fā)學生認識美、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陶冶情操,豐富內心世界。教師要把握文本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多元的審美情境,提出議論主題,獲得審美體驗與鑒賞能力。在導讀《青銅葵花》的過程中,結合小說的語言特色,創(chuàng)設審美式議題:“感受到了什么?”“剛才的兩段話變成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表現(xiàn)青銅和葵花孤獨的語段可以變成小詩的形式來展現(xiàn),從而使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曹文軒筆下純美系列小說的語言特色——詩意美。在這樣的審美式議題引領下,學生能快速進入文本語言感悟,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從而獲得審美體驗,不斷提高課外閱讀的鑒賞能力。
二、兩難性議境
兩難議境是指因不能同時兼顧兩種不同的規(guī)范而造成難以抉擇的問題。兩難的兩方面具有同等的合理性。理性地破解“兩難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對沖突做出合情合理、合規(guī)合法的取舍和選擇,這是對未知的文本內容的預測與猜想。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融入到了文本中,融入到了作者對文本內容的構想中,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發(fā)揮出了“導”讀的功能。
都說血濃于水,但比血更濃的東西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那是從心底流露出的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利益可圖,只有單純的愛。《青銅葵花》呈現(xiàn)給我們的就是純凈的人性美。在導讀過程中,通過抓準故事切入點,把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中,設計兩難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展開討論。
【議境片段】
師:因為家里湊不齊兩個孩子的讀書費用,青銅的爸爸媽媽和奶奶商量出了一個結果:今年只能供一個人去上學。如果是你,你會讓誰先上學?
生:我覺得應該讓青銅去上學。因為青銅已經(jīng)十一歲了,而葵花只有七歲,年紀還小,晚一點去也沒事。
生:我也覺得會讓青銅去上學。因為青銅是他們的親生兒子,他們一定會更疼愛一些的。
生:我覺得青銅是個啞巴,去上學也是有點浪費的,他們可能會讓葵花去。
生:我覺得葵花是領養(yǎng)的,他們可能會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先去上學。
生:可能會讓葵花去,因為葵花是領養(yǎng)的,所以他們就會讓自己的兒子謙讓一下,讓葵花去。
師:同學們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他們思前想后,最終決定,今年先讓葵花上學。從這個決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爸爸媽媽和奶奶非常愛葵花,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生:他們太偉大了,愛葵花勝過了愛自己的兒子。
師:是啊,這就是曹文軒筆下所表現(xiàn)出的人性美。
正像哲學家黑格爾所說,“兩難”是“兩種合理性的沖撞”,因為兩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讓人進退兩難。在導讀《青銅葵花》中,設置“如果是你,你會讓誰先上學?”這樣的兩難性議題,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書中的角色,結合生活經(jīng)驗做出自己的選擇。在討論中,解決問題的思維展現(xiàn)了不同的人之本性。兩難性議境不僅激起學生內心價值沖突,讓學生在沖突中學會思考,學會辨別,學會選擇,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也為學生對人性感悟創(chuàng)造了體驗情境。最后,當書中內容揭示——先讓葵花上學,經(jīng)過兩難性議境的探討,學生對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人性之美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三、思辨性議境
思辨指的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即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及辨別分析事物的情況、類別、事理等方面的能力。研究文本內容,找到可以“思辨”的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辨性的議題情境,使枯燥的“導”讀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讓思維的火花四濺開來,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截取了《青銅葵花》書上的片段,制作成了一段小小廣播劇。由幾位同學扮演了青銅、葵花、爸爸、媽媽和奶奶的角色,用聲音演繹了青銅和葵花通過抽簽,決定選出誰去上學的場景。
【議境片段】
(生欣賞廣播?。?/p>
師:聽到這,你知道青銅的秘密是什么嗎?
生:我猜青銅的秘密是他在瓦罐里動了手腳。他可能在瓦罐里放了兩顆紅銀杏,所以不管葵花怎么抽,抽到的一定是紅銀杏。
生:我覺得他的手里可能早已握住了一顆綠銀杏,所以他抽到的就是綠銀杏。
師:同學們的推理很精彩。青銅想盡了一切辦法,就是要讓葵花抽到紅銀杏,讓葵花去上學。青銅真的不想上學嗎?
生:青銅也是很想上學的。因為書上說“青銅早就渴望上學了”“上學是青銅的一個夢”。
師:既然青銅這么渴望上學,為什么還要故意讓給妹妹去上學呢?
生:青銅很愛他的妹妹,也很善良,寧愿自己不去上學,也要讓妹妹去。
生:其實他們都很謙讓,都想把上學的機會留給對方。
師:這就是小說中所體現(xiàn)的人性美。
廣播劇中聲情并茂的演繹把小聽眾們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們邊看著書上的臺詞,邊欣賞劇中的情節(jié)。當聲音戛然而止時,學生們早已被帶入了思考的情境中:青銅的秘密是什么呢?為什么還要故意讓給妹妹去上學呢?通過設計思辨性議題,引導學生感悟發(fā)現(xiàn)青銅在抽簽時做了手腳,就是為了讓葵花抽到代表去上學的紅銀杏,從而體會到青銅的善良和對妹妹的愛,感悟到表現(xiàn)在小說人物身上的人性美。從思辨性議境入手,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參與思考,參與推理,從會思考逐步走向有思想,從會閱讀逐步走向愛閱讀。
四、生成性議境
學生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是活潑潑的生命,每個學生都帶著各自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興趣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的思維是呈開放性的,他們的質疑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是無法全部預設到的。第斯多惠說過:“不好的老師是轉述真理,好的老師是叫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在導讀的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成性議境,實施“空白”導讀,讓學生更好地去接觸文本,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
導讀應是一種由點到面的引導,在教師的帶領下感悟文中的苦難、美和愛的同時,可以創(chuàng)設生成性意境,運用上下文聯(lián)結的方式,設計“聯(lián)結品讀單”,引導學生品讀感悟。
【議境片段】
師:燦爛的葵花田、溫暖的蘆花鞋等等,每一個章節(jié)都在講述著一個個苦難、美麗或充滿愛的瞬間。接下來我們運用聯(lián)結品讀的方式,聯(lián)系結合畫面的前后內容,或者前后章節(jié),來品讀感悟畫面中的苦難、美和愛。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拿到的聯(lián)結品讀單,對照相應的頁碼閱讀,可以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出示品讀單)
學生結合品讀單,自主閱讀,根據(jù)導讀問題思考,書寫感受。
學生自由交流感受。
“空白”意味著可能,“生成”創(chuàng)造著精彩。在《青銅葵花》導讀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結合文本內容設計聯(lián)結品讀單,提出引導性問題,“為什么要做這樣的燈”“這是一串什么項鏈”“從奶奶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成性議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感悟,“生成”精彩的閱讀交流。在品讀單的引領下,學生感悟到了在苦難面前,奶奶沒有退縮,而是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體會到了奶奶面對苦難的風度,欣賞到了嘎魚內心的善良等等。通過創(chuàng)設生成性議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距離,為學生提供了五彩思維火花迸濺的廣闊空間。
導讀課作為學生拓寬閱讀視野和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行之有效的“導”讀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語文導讀課采用議境式教學,有利于議題思辨化、情境生活化、目標素養(yǎng)化、活動探究化,能夠充分架構起學生與閱讀文本的橋梁,讓學生真正由閱讀走向“悅讀”。
10865005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