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凈
對于學生而言,閱讀理解能力是很關(guān)鍵的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幫助他們快速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幫助他們在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意思,不僅如此,長期堅持課外閱讀習慣還能在潛移默化間提升他們的文學積累,為他們以后更加深入地學習語文奠定基礎(chǔ)。筆者一直在探究如何有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一些心得和體會,接下來將對此展開詳細闡述,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
小學階段是學生剛剛覺醒自我意識的時期,也是他們正式接受系統(tǒng)性的教育并形成各種價值觀時期的啟蒙時期,課外閱讀無疑是在課堂之外給他們帶來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一般會在小學階段為他們推薦一些故事情節(jié)設定、文體方面偏向于真善美方向的閱讀刊物,這能夠在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方面對他們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念的形成。
(二)有利于語文學習興趣的提升
閱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我們不可能走遍世界上每一個地方,看遍每一種風景,經(jīng)歷過每一種人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這些,在一段段人生經(jīng)歷中獲得思考,在一處處風景描寫中仿佛身臨其境,在一處處旅行筆記中跨過名山大川。因此,課外閱讀能讓他們逐步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而愛屋及烏,由喜歡課外閱讀延伸到喜歡語文學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
(三)有利于寫作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在寫作這一塊一向比較為難,引進課外閱讀板塊則可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在長期的課外閱讀中,大量的文本內(nèi)容會輸入到他們的腦海中,再加上讀書筆記的書寫,這會在無形之中強化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讓他們在文章的流暢性方面獲得提升;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積累下大量的素材,他們本身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思考,這些在思考中得到的感悟和體會在寫作時就是最寶貴的素材,能極大地提升他們所寫文章的文學性和情感感染力,促進他們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有序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
(一)拓展課內(nèi)篇章,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1.由一篇到一本。現(xiàn)在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閱讀面窄。引導學生從學習課內(nèi)“一篇”到閱讀課外“一本”,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比如在學完《蜜蜂》一課后,我就通過昆蟲身上的趣聞,引導學生讀讀法布爾的代表作《昆蟲記》。抓住這一興趣點,引入整本書的閱讀,孩子們不光不會排斥課外閱讀,還會積極投入其中,進而增加他們的課外閱讀量。
2.由一篇到一家。小學生的記憶力很強,在此時期進行大量閱讀可為他們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每篇文章的作者及他們的代表作。例如,在學習《宇宙的另一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尋作者陳詩哥的其他作品,而后結(jié)合自己的喜好選擇幾部作品進行閱讀,教師也可以用班費購置幾本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作品放于班級圖書角,讓孩子們流動閱讀。這樣的方式,既激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大大提升了孩子的閱讀量。
3.由一篇到一類。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比較注重文體意識,很多單元的課文都是同一體裁的,有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現(xiàn)代詩歌等單元。如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就是寓言故事單元,單元后的“快樂讀書吧”更是延續(xù)寓言的主題,從中國寓言故事談到外國寓言故事,引入了《伊索寓言》及《克雷洛夫寓言》這兩部寓言著作,可見統(tǒng)編版教材已把課外閱讀課程化,大大衍生了課外閱讀量。教師應精心設計、用心引導,在課內(nèi)學習時調(diào)動孩子學習寓言的積極性,課后再引導孩子去閱讀課本中推薦的課外書目,這樣亦可大大提升孩子的課外閱讀量。
(二)完善閱讀環(huán)境,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在完善的閱讀環(huán)境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其更好地構(gòu)建自身的知識體系。教師首先要在班級營造自由、舒適的綠色讀書氛圍,鼓勵學生將自己閱讀過并認為優(yōu)質(zhì)的書籍帶到班級里,統(tǒng)一放到讀書角的書架上,并組織專人對圖書角進行借閱和存放記錄,在班級內(nèi)建立屬于自己的班級圖書館。
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我校為每個年級的孩子精心推薦了一系列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教師則可以按照學期計劃指導孩子們在同一時間段共讀同一本書,讀完一整本書后,組織孩子們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交流會上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可以介紹一下書中你喜歡的人物,也可以賞析文中的優(yōu)美句段,交流的空間可以自由些,這種共讀一本書、交流一本書的做法,既可以讓孩子們有競爭意識,也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教師也可和校方進行申請,將每個月的最后一節(jié)語文課作為閱讀課,帶領(lǐng)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自由閱讀,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可自由挑選喜歡的任意書籍進行閱讀,只要能夠起到拓寬視野、增強文學積累的書籍都可以,讓他們在興趣愛好的驅(qū)動下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之中,為他們培養(yǎng)出終身閱讀的習慣。
(三)教授閱讀方法,力求閱讀成果最大化
1.我們要保證學生在“讀”。對于學?;蛘呓處熞?guī)定的必讀書目,必須保證每個孩子都能通讀。為了督促孩子們有效閱讀,我校將課外閱讀與課堂練習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在我校的語文導學單中,各年級的語文教師們會精心設計一些本年級必讀書目的試題(中低年級以選擇、填空題為主,高年級則以閱讀感受為主),將這些試題作為導學單的附加題,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勵孩子們真正閱讀的作用,孩子們不再是形式主義地把一本書翻完則止,而是會把一本書反反復復地看上好幾遍,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閱讀。
2.我們要鼓勵學生勤“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寫閱讀摘記,也是檢測學生是否認真閱讀的方法。摘記的過程,不單單是一個簡單記錄的過程,更是一個用心記憶、積累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寫閱讀摘記,不是隨意抄寫一些優(yōu)美詞句,更不是為了應付老師的任務,為了摘記而摘記,而是要精心地分類記錄,如寫人的詞記在一頁上,寫景的句寫在同一區(qū)域,精妙的開頭歸類在一本本子上……為了能方便整理,可以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后定期分類、整理、記憶,久而久之,學生們的詞匯量、語言積累會越來越豐富,寫起來、用起來的時候便可信手拈來。
3.我們要倡導學生多“問”?!皢枴彬?qū)動“學”,在問題的驅(qū)動下,學生可以走入文本深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發(fā)現(xiàn)文本背后的深刻主旨,問題意識在語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單元目標之一就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個目標既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倡導孩子從各種角度提出問題,也要求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提問方法,如可引導孩子邊讀邊思考,從文章題目、文章內(nèi)容、寫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讀思結(jié)合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更深刻,學生的思維也會更發(fā)散。
結(jié)束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學,幫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利用科學有效地引導讓他們在書籍的海洋里遨游,助力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在他們的人生畫卷上涂上一抹屬于閱讀的炫彩。
263450052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