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的:探討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個體化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使用雙盲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環(huán)境護理、常規(guī)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個體化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進行觀察統(tǒng)計,并使用統(tǒng)計學進行分析。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職業(yè)與工作、社會性退縮、家庭外活動以及個人生活能力四項社會功能缺陷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中應用個體化心理護理,通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措施,提高了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了患者的臨床護理需求,同時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化,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后,患者的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心理狀態(tài)明顯變好,社會功能也得到明顯提高,不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而且對于促進患者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抑郁癥;精神癥狀;個體化心理護理;社會功能缺陷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我國抑郁癥患者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加,抑郁癥患者除了存在感知和思維障礙等,同時伴有精神癥狀,不但嚴重危害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時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嚴重還會導致患者自殺,因此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是非常重要的[1-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個體化心理護理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符合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診斷標準[3]的患者,使用雙盲法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常規(guī)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比(P>0.05),見表1。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個性化心理護理:先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調(diào)查,獲取更多與患者相關信息,包括患者之前所處的環(huán)境、學歷、成長經(jīng)歷等,加強對患者的了解,結合患者的情況制定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配合度。使用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做好與患者家屬溝通,給予患者更多支持,叮囑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用藥。根據(jù)患者個性和愛好,通過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引導患者參加活動和鼓勵與其他患者交流溝通等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社會功能缺陷評分進行觀察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包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社會功能缺陷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各項社會功能缺陷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3。
3討論
作為臨床常見的精神科疾病,抑郁癥不但病程長,且容易復發(fā),受到疾病影響,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但嚴重危害了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導致患者難以適應社會生活[4]。有研究表示,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干預不但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而且對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社會功能具有積極意義[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社會功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中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不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在伴有精神癥狀的抑郁癥患者中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提高患者的社會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婉波, 章燕利. 綜合護理聯(lián)合心理認知干預對抑郁癥患者心理波動的影響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9, 34(7):3.
[2] 王春秀. 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的臨床效果[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20):3.
[3] 謝紅芬, 吉曉燕, 王桂梅,等. 基于自我管理為導向的網(wǎng)絡平臺在抑郁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20, 26(29):6.
[4] 王培佳, 王爾東, 郁仁強,等. 心理劇聯(lián)合藥物對伴童年創(chuàng)傷抑郁癥患者焦慮抑郁、應對方式及自發(fā)低頻振幅的影響[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20, 42(2):8.
[5] 李金紅, 尹利. 時效激勵護理結合認知干預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社會支持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20, 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