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靜
(邢臺市信都區(q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河北 邢臺 054000)
黃瓜灰霉病又稱爛果病、霉爛病,在黃瓜保護地栽培中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是由一種灰葡萄孢菌感染引起的,表現(xiàn)為黃瓜花器、瓜條、葉片、莖等部位發(fā)生腐爛、干枯等癥狀,導致減產(chǎn)20%~50%,嚴重時整株死亡。該病的典型癥狀是染病器官均出現(xiàn)灰色霉層。
1.1 花部感染癥狀。灰葡萄孢菌屬于腐生型菌,從開敗的雌花花瓣開始侵入,引起花瓣萎縮、腐爛,長出灰褐色霉層,并進一步感染柱頭,危害果實。
1.2 果實感染癥狀。灰霉病主要危害黃瓜瓜條,幼瓜感染病菌后,初期顏色發(fā)黃,逐漸長出白霉,呈現(xiàn)淡灰色。后期瓜條停止生長,逐漸變軟、腐爛,并脫落。
1.3 葉片癥狀。葉片感染病菌后,葉面產(chǎn)生水漬狀病斑,邊緣發(fā)病較為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引起葉片干枯、腐爛。
1.4 莖部癥狀。黃瓜莖蔓感染病菌后,出現(xiàn)水漬狀病斑,莖部逐漸腐爛,瓜蔓折斷,引起爛秧。
黃瓜灰霉病的致病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菌,該病菌以菌核、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的形式,通過空氣流動、雨水、農(nóng)事操作等入侵植物。該病菌喜低溫高濕,在冬季或早春,溫度較低(18℃~23℃)且濕度較高時適合該病菌繁殖,較易發(fā)病,尤其在保護地黃瓜栽培管理中,若管理不善,種植密度過高、透風不及時、灌溉導致棚室濕度過大時,有利于病菌感染植物,導致灰霉病的發(fā)生和傳播。黃瓜種植過程中,花期和果實膨大期為該病的高發(fā)時期。
3.1 選用抗灰霉病優(yōu)良種質(zhì)資源。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能夠大大降低灰霉病感染。
3.2 加強棚室管理。適時開棚通風換氣,增加棚室透光性,尤其是冬季氣溫低時,更應(yīng)及時通風換氣;降低棚內(nèi)濕度,灌溉過程中避免大水漫灌和澆水過大,否則容易導致植株結(jié)露時間過長而引起灰霉病感染;提高棚室溫度,保證棚室夜間最低溫度達到15℃以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秧苗健康成長,避免因氣溫過低導致感染灰霉病。
3.3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避免植株間距過小通風不足引起的灰霉病菌傳播;從源頭上防止病菌侵染,可以在蘸花藥劑中加入預防灰霉病的藥劑;增強植株抗病性,可以通過補充鉀肥、鈣肥,延緩葉片的衰老;植株出現(xiàn)病菌感染初期,要及時摘除病花、病果、病葉,帶出棚外進行深埋,抑制灰霉病的進一步傳播;收獲期過后要徹底清棚,對土壤進行深翻,并噴施土壤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
3.4 化學防治?;颐共「腥境跗?,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 d噴藥1次,連續(xù)防治2~3次。藥劑可選用速克靈50%可濕性粉劑1 500~3 000倍液、百菌清500~6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3 000~4 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霧。為了防止灰霉病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防治黃瓜灰霉病的藥劑可輪換使用,或進行不同蔬菜輪作,以減少灰霉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