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編者按:家是愛的代名詞,是生命的搖籃,是棲息的港灣,是我們闊步走向人生的出發(fā)地。家里有性格各異的親人,有不同的煙火生活,家里每天都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平凡小事:有好事也有壞事,有和諧也有矛盾,有快樂也有悲傷……所有的一切鮮活而生動,最后都在親情的融化下,變成了愛的贊歌。在深圳市龍崗區(qū)蘭著學校的孩子們筆下,家里又有怎樣的故事?
小時候,我的一日三餐都是奶奶負責,我一天生活就從一碗充滿濃濃愛意的清粥開始。
早晨六點,朦朧的晨光照在窗臺上,瀉下粉色的光芒,窗外傳來鳥兒婉轉的啼鳴,也偶爾有狗的一兩聲狂吠。飄窗上的仙人掌伸了伸懶腰,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天。我爬出溫熱的被窩,便聽到奶奶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我偷偷地走到客廳,假裝拿起一本書,悄悄地觀察奶奶的一舉一動。
廚房里煮著粥,粥鍋上騰起一股股白色的蒸汽。奶奶便趁這時間來到客廳打掃。一桌一椅,奶奶認真地擦著;一起一落,奶奶持著掃把掃著,還時不時挺起腰,擦擦汗,奶奶真辛苦。“咕嘟咕嘟”,粥煮好了,飄出一陣陣米香,奶奶小跑著進廚房,急忙關掉火,許是奶奶打開了鍋蓋,飄出的米香更濃烈,我對那碗清粥的期待也更濃烈。
“快來吃,一會兒涼了?!?/p>
“嗯?!蔽曳畔率种械臅∨艿讲妥?,看著瓷碗里的粥,潔白通透,就像一塊未經(jīng)打磨但又天生潤滑的美玉,在熱氣的鼓動下,時而凸起,時而凹下,起起伏伏,恰到好處地舞蹈出尋常生活的平淡、安寧。一切顯得那么自然。我想,最美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吧!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對清粥的佐料也有要求,我獨愛產(chǎn)自家鄉(xiāng)的海魚干,奶奶把海魚干煎得咸、香恰到好處,入口時脆,咀嚼時微咸,回味時香醇無限。
盯著粥有好一會兒了,我怎么也不忍心動勺子,生怕破壞這和諧的美。
“怎么還不吃?要上學了?!?/p>
“不舍得吃?!?/p>
奶奶邊拖地邊說:“傻孩子,有什么不舍得吃的,奶奶看到你吃,奶奶才開心啊!你要喜歡吃,奶奶天天給你做?!?/p>
我能感受到,奶奶那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慈祥的笑容,奶奶的臉笑成了田野里最美的雛菊。
我愛看奶奶做菜,她那份嫻熟、那份專注,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雖然奶奶越來越老了,手腳也越來越不靈活了,但她那份對生活的認真勁頭,依然使我感動。
奶奶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面部粗糙,皺紋如溝壑交錯,體態(tài)臃腫,行動遲緩,但每當她小心翼翼地端出那碗清粥時,我覺得她很美麗,就像一位款款麗人,風姿綽約,迸發(fā)著生命的光彩。這光彩,一半來自于她對生活的熱愛,一半來自于她對年幼的我的關愛。
其實每一位奶奶都是美麗的。她們的美體現(xiàn)在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jié)中。就像奶奶的那碗清粥,她用一顆愛心,把它熬制成平庸生活中的一首詩。
我望向窗外,陽光正好,綠影婆娑,高遠的藍天上是一堆堆雪白的云,腦中再次浮現(xiàn)的是家里的清粥,清粥中映出的是奶奶慈祥的笑臉,好像甜蜜的奶油被亮堂堂的陽光融化,心頭彌漫出一陣親情的馨香。奶奶,感謝您的一碗清粥里的愛。
【點評】小作者很善于觀察生活,能夠從一碗普通的白粥中感受親情之暖,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文章中聲光色影,展示了世俗生活的詩畫美。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皮膚粗糙、滿面皺紋的奶奶,是煙火生活中永遠的仙女。清粥,映出奶奶勤勞慈愛的靚影,想象豐富,構思奇特。
(指導老師:楊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