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錦
在教育領域,素質教育理念可謂深入人心,一系列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的教育教學策略、方法應運而生。在實踐中,筆者將積極心理學理論應用于高三英語教學,尋求最佳教學策略,讓高三學生以飽滿的積極情緒應對高考。
一、高三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高三的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三方期待中原本就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學生在這一年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枯燥的課堂環(huán)境,重復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使他們長期處于一種消極、麻木的心理狀態(tài)中,從而產生了無奈、厭煩、焦慮等大量負面情緒。再有,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這一過程中被抹殺,學困生由無助到絕望,從而到完全放棄?;谟⒄Z學科的特殊性,以上現象在英語教學中更為顯著。
二、高三教師的職業(yè)“懈怠”
高三教師往往由每個學校中年齡大、教齡長的教師擔當,他們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及較強的應變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抵消了其工作熱情及創(chuàng)新意識。高三教學的目的性太強,從而使教師忽略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對學生心理的關注。雖然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每年都在變化,但一套教案使用若干年,一套習題年年用。教學內容的更新在他們那里幾乎停滯不前,他們長期教學所積累的教學經驗與自信使他們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其實對于高三學生而言,經歷了長達11年的學習,學生在知識的累積和能力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三、課堂教學現狀
基于高三這一特殊時期,把教學當作一個“發(fā)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過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高三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變?yōu)榘l(fā)現學生發(fā)音、拼寫、語法等方面的問題,糾正錯誤,克服缺點,避免問題重新出現。
在這一教育情境中,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完全忽略了教育主體——學生的存在,眼中只有學生作業(yè)或試題中的錯誤,而其采取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只是機械的重復,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題海戰(zhàn)術”,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過多的控制和約束,尤其是在像寫作這樣的輸出型課堂上,學生因為怕犯錯從而不敢下筆,于是各類作文模板應運而生,最終的結果就是高考考場中千篇一律的文章呈現在閱卷老師面前。像閱讀這樣的輸入型課堂上,教師更是絕對的權威,是課堂的主導者,決定著課堂的方方面面,作為信息源的教師在課堂上負責發(fā)出信息,學生像一個個終端信息接收器,將知識打包接收即可。于是,原本課堂上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被淹沒于其中。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互動中往往因怕犯錯而不敢張口,學習逐漸變成了因受外界壓力而不得不產生的一種消極適應。這樣的學習過程對于原本學習壓力就很大的高三學生來說毫無樂趣可言。對于學習基礎本已薄弱的學困生更會因為難以適應而產生厭學等消極情緒。這樣的教學,結果可想而知。
四、積極心理學在高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及策略
(一)構建積極的英語學習情感體驗
1.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成功的機會,重拾興趣助力英語學習。
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這句話描述的就是如果讓一個人去做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他就會消極對待,而做事的效率就會有限;反之,如果讓他去做他很想做的事,他就能發(fā)揮出最大的積極性。不同的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性格習慣不同、學習志向不同、思維層次不同,高三教師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往往以統(tǒng)一的標準讓學生學習英語,部分學生會覺得達不到教師的要求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日復一日,隨著高考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放棄英語。
有人認為,高三短短一年沒時間也沒必要再去培養(yǎng)什么學習興趣。興趣是什么?筆者認為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而已。你只需要找到一件事,然后努力投入到這件事中,但你在這上面花了足夠的時間,并且作出足夠多的成績,興趣就產生了。所以作為高三英語教師既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就要針對你所教的學生具體情況,引領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及方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更容易獲得成功,而一旦有了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有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足以成為讓他們繼續(xù)積極地學習英語的動力。慢慢的成功的體驗代替了失敗的焦慮,學習變成了習慣,習慣成為了興趣,而這種興趣才是最終實現提高學習效果的原動力。筆者新接手兩個高三畢業(yè)班英語教學,由于種種原因,這兩個班的學生基礎薄,對于英語幾乎屬于放棄狀態(tài),更別提興趣了。詞匯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障礙。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快速提高詞匯量,我每天給他們設置一個“10分鐘速記環(huán)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統(tǒng)計記憶結果,進行比賽,獲勝者進行相應獎勵。學生們?yōu)榱诵〗M榮譽全身心投入,短短十分鐘竟然也記下了若干單詞,體驗到了成功。慢慢的當他們積累了一定詞匯的同時也總結出了一些記憶方法,在這種良性的循環(huán)中,學生們收獲了成功的體驗,恢復了學習的信心,重拾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
2.用教師的積極情緒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研究表明,人在愉快的情緒中,對活動有著協調和促進作用,在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更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高三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是一次挑戰(zhàn),尤其是學生,常常處于緊張焦慮之中,教師首先只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以自己的積極情緒去感染學生,學會情緒的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筆者曾經連續(xù)兩年擔任高三英語教學,我給自己制定了“三笑課堂”的目標,即每一節(jié)課都要以微笑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每節(jié)課進行過程中都要用幽默的話語或笑話讓學生大笑一場。當學生處于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時,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得以發(fā)揮。
(二)發(fā)現并培養(yǎng)有力于英語學習的積極人格品質
積極心理學列出了6大類24種積極人格品質:
1.知識和智慧: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熱愛學習、開放思維、洞察力。
2.勇氣:真誠、勇敢、堅持、熱情、活力。
3.仁愛:愛、善良、社交智力。
4.公正:公平、團隊精神、領導力。
5.節(jié)制:寬容、謙虛、審慎、自制。
6.超越:審美、感恩、幽默、樂觀、希望。以上這些積極品質大多都有利于英語學習。教師要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在英語教學中努力發(fā)現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任何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積極人格品質。要堅信哪怕是最差的學生都會有對英語學習有利的積極品質。
(三)創(chuàng)造積極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鑒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要想教學收到好的效果,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和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這對于高三英語教學依然適用。除學校內部語言教學環(huán)境之外,走出校園,整個社會都可以看做是一個大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教師應告訴學生關注社會中有很多英語存在的角落。巴西奧運會期間一則奔馳汽車的廣告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影響?!癇est or noting.”筆者與學生分享了這則廣告,還一起把它翻譯成漢語,學生們各自發(fā)揮想象,翻譯出多個版本。這件事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此后,他們經常和我分享自己生活中發(fā)現的英語。此外,筆者經常在課上和學生一起閱讀網絡版的《中國日報》,使學生真切體驗到了以英語為工具了解身邊世界的樂趣。這種置身于真實語言環(huán)境的感覺是單純課堂教學無法做到的,而其對于英語教學效果的助力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積極心理學不僅是關于疾病和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于教育、愛、成長的科學。從積極心理學理論視角出發(fā),轉變高三英語教學理念,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還課堂于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有效消除高三學生英語學習的“消極情緒”,并幫助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消除教師的懈怠感,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于高三英語教學對改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及對學生的個人成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