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憲芳,萬會會,任 麗
精神分裂癥是我國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好發(fā)于青壯年,疾病進程緩慢,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情感、行為層面的障礙,也多伴有精神活動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表現(xiàn),超過一半以上的病人以間歇性加重的趨勢發(fā)病,且這些癥狀是長期存在的,導致病人無法正常工作、生活,也對病人的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干擾[1-2]。盡管藥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病人臨床癥狀,改善病人精神狀態(tài),但藥物干預具有較大的副作用,且藥物并不能有效改善病人受損的社會功能[3]。此外,大多數(shù)精神衛(wèi)生中心對病人實施封閉式管理,病人長期處于封閉環(huán)境中容易導致其社交技能及生活質(zhì)量受限,影響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的恢復[4]。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參照了人體的生物節(jié)奏特性,根據(jù)病人的疾病發(fā)展情況、用藥規(guī)律、時間延展所產(chǎn)生的心理變化等為基礎,對病人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5]。有研究指出,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可以幫助病人更全面、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tài),使病人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促進病癥改善[6]。因此,本研究探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在精神分裂癥病人中的應用,旨在改善病人社交技能及生活技能,促使病人能更好地回歸社會,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癥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7]中的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處于疾病緩解期;③具有正常溝通和對話的能力;④病人及家屬對本次研究表示知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②合并嚴重的軀體疾病。參考樣本差別計算公式n1=n2=2×[(uα+uβ)]σ/δ]2,允許誤差δ=μ1-μ2=6.921,為兩樣本均數(shù)差,失訪率按20%計算,兩組各需要樣本52例。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20~65(38.25±3.26)歲;患病時間2~10(4.45±1.25)年;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0例,高中22例,專科或以上1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20~66(38.05±3.78)歲;患病時間2~11(4.58±1.12)年;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2例,高中20例,??苹蛞陨?6例。兩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課題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病人接受常規(guī)護理和工娛康復治療。護理人員參考病區(qū)整體護理計劃和病人的單元護理計劃為病人實施基本照護、用藥、物理治療等干預措施。統(tǒng)一組織病人參與健康知識講座與康復中心工娛樂康復治療,頻率為每周3次,持續(xù)時間為每次45 min。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和工娛康復治療基礎上,由精神科醫(yī)生1人、精神科護士長1人、主管護士2人共同組成精神疾病干預小組,由干預小組以時機理論為指導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健康宣教模式。①時間護理理論認為,在10:00~11:00,15:00~16:00、19:00~20:00時間段內(nèi)與病人溝通可取得理想的溝通效果。護士基于這一理論選擇其中的一個時間段展開健康教育。在耐心的交流中護士逐漸與病人建立良好關系,讓病人能信任護士,并感到舒適、安心。護士在溝通中,要側(cè)重于了解病人的個性特點、情感表現(xiàn)、認知缺陷以及對于醫(yī)護干預的差異化需求,在此基礎上采取一對一、點對點式支持療法對病人進行干預,使病人對疾病形成全面的、科學的認知,讓病人知道病癥反復是疾病轉(zhuǎn)歸的正常表現(xiàn)。教病人一些控制自我情緒的方法和技巧,情緒控制訓練要保證張弛有度、循序漸進,激發(fā)病人自身的生物節(jié)律優(yōu)勢,調(diào)整心理狀態(tài)。②10:00~11:00、15:00~16:00、19:00~20:00時間段內(nèi)對病人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勞動技能訓練及分享交流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包括指導病人整理房間及床鋪、做家務、清潔衣物、按時服藥等。勞動技能訓練包括指導病人種植花草、果木、蔬菜,定期進行施肥、除草,通過讓病人勞動改善病人精神狀況。分享交流訓練內(nèi)容包括定期組織病人在院內(nèi)進行分享交流活動,包括自我介紹、興趣愛好、記錄有趣事及最具成就感的事,并指導病人展示特長,如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通過特長展示增強病人自信。③防復發(fā)健康教育。鼓勵病人家屬參與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讓家屬能夠掌握精神分裂疾病的專業(yè)護理知識,掌握基礎護理方法以及與病人溝通的技巧,以保證病人出院后能夠在家庭中與家人、朋友正常、沒有障礙溝通,盡快適應社會生活。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臨床癥狀、生活技能、社交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①臨床癥狀:采用陽性及陰性癥狀量表(PANSS)[8]對兩組病人臨床癥狀進行評價,量表包含陰性癥狀(7項)、陽性癥狀(7項)及一般精神病學癥狀(16項),得分越低表明病人臨床癥狀越輕。量表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2~0.826,量表重測信度指數(shù)為0.782~0.896。②生活技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進行評價,量表包含10項內(nèi)容,每項評分0~10分,總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生活技能越好。③社會功能:采用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SPI)[9]進行評價,量表包括社會性活動技能、動性及交往情況、日常生活能力維度,共計12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分1~5分,總評分12~60分,評分越高提示病人社會功能缺陷性越輕。④生活質(zhì)量:采用精神分裂癥生活質(zhì)量量表(SQLS)[10]評價病人生活質(zhì)量,量表包括動力和精力、心理社會、癥狀和副作用3個維度,共12個條目,賦值0~4分,維度評分越高提示病人生活質(zhì)量水平越高。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3.1 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對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癥狀的影響 近年來精神類心理疾病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11]。研究表明,依靠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轉(zhuǎn)歸效果并不理想,而保持規(guī)律的用藥習慣、依從醫(yī)護人員的專業(yè)指導正是促進病人病癥改善的重要手段[12]。時間護理理論健康教育模式結(jié)合人體生理規(guī)律與個體實際情況,是一種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模式[13]。研究指出09:00~11:00,15:00~16:00、19:00~20:00是精神分裂癥病人情緒最穩(wěn)定的時間段,這幾個節(jié)點與病人溝通的難度比較小,交流時更容易獲得病人配合與依從[14]。護士在這個階段實施基礎和心理護理效果更明顯,可以使病人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增強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15]。本研究以時機理論為指導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實施健康宣教,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PAN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減輕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癥狀。這是由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有助于醫(yī)護人員與病人進行良好溝通,促進醫(yī)患關系融合、和諧,使病人能積極參與到疾病康復治療中,提高病人自信心,重新激發(fā)病人對生活的希望,讓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改善病人臨床癥狀[16]。
3.2 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影響 研究指出,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社交技能將有助于改善病人思維障礙,有利于病人與身邊的溝通與交流,減輕病人對外界的敵意,使病人能更好地回歸社會[17]。對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勞動技能訓練及分享交流訓練,通過勞動訓練使病人能正確認識自我價值,提高病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從而增強病人回歸社會的信心[18]。此外,社交技能培訓能糾正病人行為及認知上的錯誤,樹立病人生活勇氣及信心,使病人學會主動與人交流,改善病人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病人社會適應性,使病人能更好地融入社會[19]。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以時機理論為指導對病人實施健康宣教,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ADL評分、SSP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這是由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選取最適合對病人進行宣教的時段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從而提高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技能訓練效果,改善病人預后[20]。
3.3 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生活質(zhì)量水平是衡量個體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精神分裂癥病人治療的最終目標是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動力和精力、心理社會、癥狀和副作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癥病人生活質(zhì)量。這是由于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利用病人最容易接受健康宣教的時段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及技能訓練,提高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技能,有利于病人盡早回歸社會,改善病人預后,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21]。另外,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充分了解病人各個時期需要掌握的疾病知識內(nèi)容,從而精準對病人實施健康指導,滿足病人不同時期心理需求,減輕病人不良情緒,促進病人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以時機理論為指導的健康宣教模式能有效減輕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癥狀,有利于病人生活技能及社交功能的提高,從而改善病人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