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初中階段的基礎科目,也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講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在初中階段,開展音樂教學是促進初中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文章針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進行了論述,希望能夠給廣大的初中音樂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6-0082-03
引? 言
音樂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階段開展音樂學習,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而這一階段也是培養(yǎng)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對初中生滲透德育,對初中生優(yōu)秀品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初中音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相關的音樂知識,還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從而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一、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同樣的育人作用。好的音樂不僅能夠直擊人的心靈,還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鳴,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水平,從而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基于音樂學科的特性,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啟迪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和高尚的情操,從而充分體現(xiàn)音樂學科的價值,充分發(fā)揮音樂的育人作用。此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不僅能充分踐行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還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
(一)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以往大多數(shù)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灌輸以及音樂技巧的講授,忽視了音樂的內在價值,忽視了音樂育人的獨特作用,并未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巧,卻很難更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充分發(fā)掘音樂的內在價值,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學校并未重視德育的滲透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正處于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但大部分的初中學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上,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視程度并不足,幾乎很少涉及關于德育的評價體系,也并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德育與學科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三、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其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言行。因此,要想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學校就需要提高初中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師應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言談舉止,通過自身良好的示范,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在課下,教師也要時刻發(fā)揮榜樣的力量,真誠地關心和幫助每個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具備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和考核,并鼓勵教師在業(yè)余時間積極參加相應的學習活動,從而切實提升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立足教材內容,尋找德育滲透的契合點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科技水平也突飛猛進,信息技術和網絡開始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上充斥著很多歌曲,但很多熱門的情感歌曲并不適合初中生,甚至還會對初中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立足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尋找合適的德育滲透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二十年后再相會》時,教師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和學生一起討論理想與抱負。“有人希望以后教書育人,有人希望以后救死扶傷,有人希望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老板,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二十年以后的樣子呢?”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并借機引入歌曲?!抖旰笤傧鄷肥且皇捉浀渲鳎粌H曲調優(yōu)美,情感色彩豐富,還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展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理想和對祖國未來美好前景的愿望。因此,教師可以借歌曲及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向學生滲透德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我們不僅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更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承擔起肩上的重任,奮發(fā)圖強,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單一固化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很難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要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觀念的革新。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還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的同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為德育的滲透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但學生對民歌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牧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給學生播放關于蒙古族的地理環(huán)境與風土人情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感受到蒙古族的特色文化。接著,教師可以引入蒙古族的音樂,讓學生欣賞《牧歌》這首歌曲,從歌曲中感受到濃郁的草原氣息,感受到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真摯的感情。教師可以分別為學生播放無伴奏的歌曲與有伴奏的歌曲,讓學生通過比較了解蒙古長調的特點,深化學生的印象。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深化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音樂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將音樂教學完全局限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而應將音樂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生活化的音樂教學來滲透德育,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
例如,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藍色探戈》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向學生滲透德育,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探戈的起源與探戈的代表人物、演奏樂器等,給學生展示探戈華麗高雅且熱烈、狂放、多變的舞步,讓學生走進探戈、了解探戈。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舞會情境,組織學生參與,以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感悟到音樂中的美及生活中的美。
(五)以人為本滲透德育
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人為本,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差異化教學,使音樂教學更具針對性,使德育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及音樂素養(yǎng)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應結合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和啟發(fā),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均能有所收獲。
例如,以《外婆的澎湖灣》為例,這首歌屬于臺灣地區(qū)的校園歌曲,歌曲曲調優(yōu)美,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更好地滲透德育,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考慮到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薄弱,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范唱,使學生注意切分節(jié)奏。對于學生唱的不準的地方,教師也應及時糾正,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并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讓不同基礎的學生均能感受到歌曲中清新、輕松、親切的情感,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音樂學科屬于藝術類學科,音樂本身有著獨特的魅力,能夠充盈人的精神世界,給人帶來美的感受,陶冶人的情操。因此,音樂本身就有著一定的育人功能,而教師將德育融入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培育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初中音樂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祖國、家鄉(xiāng)、自然及民族的歌曲,教師要借助此類歌曲滲透德育,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了解各個民族的特色魅力,感悟民族音樂的美。
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德育活動,將德育滲透到音樂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收獲音樂知識與素養(yǎng)的同時,形成優(yōu)秀的品德與品質。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的坐姿、站姿,強調課堂紀律,以規(guī)范學生的言談舉止,讓學生遵規(guī)守紀,講文明、懂禮貌。再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保持室內衛(wèi)生,愛護音樂器材,并注重對學生的音樂訓練,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讓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收獲成長。
(七)抓住德育的滲透點
音樂學科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情感性,這是音樂學科的顯著特征。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音樂能夠為人的情感體驗提供支持。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從情感入手,抓住情感這一關鍵點滲透德育,以增強德育的滲透效果。情感是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最寶貴的財富。教師以情感為基礎滲透德育,不僅能夠將學生帶入純潔高尚的世界,還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深化德育滲透的效果。
以《蝶戀花·答李淑一》為例。這是一首評彈開篇,是毛澤東為追念革命烈士所寫,唱詞中融合了蔣調、陳調的傳統(tǒng)唱腔旋律,也吸收了傳統(tǒng)戲曲的板腔變化手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認真傾聽,細細體會其中的情感,并向學生介紹評彈詞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詞曲中的情感,一邊傾聽,一邊思考,一邊感悟,加深對詞曲情感的理解。例如,詞曲中的“魂”字利用韻母作拖腔處理,加強了對烈士深切哀悼之情;“舞”字之后的“啊”音拖腔,又使翩翩起舞的形象更顯生動。整首唱腔優(yōu)美抒情、細膩委婉,既保留了蘇州評彈音樂的傳統(tǒng)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飽含的情感能夠烙印在學生的心中,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革新教學觀念,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德育更好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麗英.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苑教育,2017(08):19.
[2]侯宇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探討[J].北方音樂,2019(08):125.
[3]王麗英.論述德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好家長,2015(01):129-130.
[4]宋斌.關于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探討[J].才智,2015(01):12.
[5]張東澤.探究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學前研,2016(01):259.
作者簡介:韋靜文(1983.9-),女,壯族,廣西百色人,任教于廣州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