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平,賈 彪
(黑龍江省農業(yè)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 綏化分院,黑龍江 綏化 152054)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保護性耕作技術,深松是一項基本的保護性耕作技術[1],秸稈覆蓋在地表作業(yè),深松深度大于30 cm以上,打破犁底層,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水量,能有效起到蓄水保墑,達到抗旱防澇的效果。同時還能增加深層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透氣性,為作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利于作物根系發(fā)展,是作物增產的一項重要技術[2]。因此,農業(yè)生產對深松耙地機械有著極大的需求。目前,現(xiàn)有的深松耙地機械存在結構單一、設計不合理、作業(yè)效果不理想、動力消耗大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谏鲜隹紤],結合國內外先進技術設計了1SBL-360松耙聯(lián)合整地機。該耙組為可折疊結構,具有結構緊湊、動力消耗小、工作效率高、運輸方便、適合于農藝要求等特點。同時該機深松深度可達30~40 cm,耙地深度10~14 cm,打破了犁底層和土壤板結層,提高土壤抗旱保墑能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了保護性耕作的要求。
結構形式:懸掛式;
工作幅寬:3 600 mm;
工作速度:4~6 km·h-1;
生產率:0.8~1.5 hm2·h-1;
配套動力:154.4~191.1 kW;
深松鏟數(shù)量:13個;
深松鏟間距:300 mm;
深松深度:300~350 mm;
耙組折疊方式:液壓式。
機具整體結構如圖 1 所示,主要包括懸掛架、支撐架、油缸、折疊部件、耙串、深松鏟、機架、限深輪、切草盤等。
1.懸掛架;2.支撐架;3.油缸;4.折疊部件;5.耙串;6.深松鏟;7.機架;8.限深輪;9.切草盤
懸掛架與機架連接,設置在機架前端上部,支撐架安裝在機器中間部位,用于支撐折疊后的耙串,油缸前端與機架連接,后端與折疊部件連接,油缸工作時,通過折疊部件帶動后耙串框架鉸接點向上或向下折疊,進而帶動耙組折疊至支撐架上或工作位置。深松鏟通過鏟座與機架連接,機架前橫梁設置4個深松鏟,中間橫梁設置5個深松鏟,后橫梁設置4個深松鏟,呈交錯排列方式;限深輪與機架的順梁連接,通過調整限深輪的離地高度,調整深松深度;切草盤設置在機架橫梁前部,用U型卡絲與橫梁固定連接。
該機具采用三點懸掛方式與拖拉機連接,拖拉機牽引力驅動機具深松耙地作業(yè)。機具作業(yè)時,先通過切草盤把長秸稈及雜草切斷或大土塊切碎后,再對土壤進行深松耙地作業(yè)。通過切草盤作業(yè)能提高整地質量,減少壅堆,降低深松阻力。深松作業(yè)能有效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并由限深輪控制其深松深度,然后深松鏟翻起的大土塊經耙組切碎。兩道耙組設置在機具后端,通過吊耳調節(jié)耙組角度,通過液壓油缸可使耙組折疊。耙組可調角度為8°~12°,使耙地深度和翻土效果最佳。運輸途中,可以通過油缸作業(yè),把耙組折疊起來,使機具重心前移,有利于機具的運輸。
根據(jù)農藝要求,該機采用背負式三點懸掛,總體結構型式為三梁機架與四連桿調節(jié)耙組方式,主要部件設計如下。
機架結構是該機具設計的關鍵部件,考慮到科學合理、結構緊湊、防止堵塞和減輕阻力等因素,設計了三道橫梁結構。機架結構如圖2所示,由橫梁和順梁焊接而成,均采用Q345B材質厚壁無縫鋼管,橫梁規(guī)格100 mm×100 mm×8 mm,順梁規(guī)格100 mm×60 mm×8 mm。既保證了強度要求,又避免了使用普通材質造成機具質量過大。
1.橫梁;2.順梁
耙組的主要功能是耙地,切碎大的土塊和合墑等作用,為了提高碎土效果,該機具采用了兩組耙串,耙串角度可調節(jié)的作業(yè)方式,耙組部件主要由平行四連桿結構和耙串組成。
平行四連桿結構由前吊板、上吊梁、扇形板、下吊梁、耙串等構成(圖3)。耙串設置在下吊梁下方。耙串在通過凹凸不平的地面時,可通過平行四連桿機構仿形。
1.前吊板;2.上吊梁;3.扇形板;4.下吊梁;5.耙串
深松鏟包括深松鏟座、保險板、深松鏟柄、護刃、鏟尖等部分組成,如圖4所示。深松鏟作業(yè)深度設計為30~35 cm,當深松過深或遇障礙物負載過大時,保險板斷裂,深松鏟升起,減輕阻力,保護了深松鏟和機架整體結構不被損壞。深松鏟柄的設計是深松鏟設計的關鍵, 合理的鏟型結構能有效緩解工作過程中秸稈和雜草的纏繞和堵塞,還可以有效降低其工作阻力。深松鏟柄采用60 mm×40 mm×6 mm矩形方管彎曲而成,并通過淬火處理增加了強度和韌性。深松鏟柄由連接段A 、弧段B和鏟尖連接段C三部分組成。A段與鏟座固定,B段設置為弧形結構,減少秸稈和雜草的纏繞和堵塞,增大通過性。還有利于土壤在掀起時的滑切運動。C段與鏟尖連接,為了達到較好的減阻和抬土碎土效果,鏟尖連接段采用與水平面成23°夾角設計;鏟尖通過沉頭方頸螺栓與鏟柄連接。
1.深松鏟座;2.保險板;3.深松鏟柄;4.護刃;5.鏟尖
考慮到撈洼地不使用耙組,運輸時機具的重心應盡量前移,設計了通過液壓油缸使耙組折疊的功能。運輸途中,油缸縮短并帶動折疊部件旋轉,折疊部件與四連桿機構相連接,耙串被折疊,折疊型式如圖5所示。
圖5 折疊型式
鑒定機構依據(jù)鑒定大綱《DG/T 162—2019深松耙地機》的要求對1SBL-360松耙聯(lián)合整地機進行了試驗鑒定,對照機具主要技術參數(shù)對產品樣機進行了一致性檢查,開展了安全性評價、適用性評價和可靠性評價。對照產品技術參數(shù)信息表的設計值對樣機的相應項目進行了一致性檢查,所有結果均滿足大綱要求。安全防護、安全信息2個項目經檢查均達到大綱要求。通過機具在不同地域、不同地塊作業(yè),調查機具對土壤質地、種植方式、植被覆蓋情況、土壤含水率等不同條件下的適應能力統(tǒng)計,使用度為4.5(大綱要求≥4),達到大綱要求。通過對試驗樣機進行了累計作業(yè)時間為18.0 h的生產查定,在生產查定過程中,樣機未發(fā)生致命故障和嚴重故障,生產查定有效度為100%(大綱要求≥98%),達到大綱要求。
通過對不同地域用戶使用機具的回訪,用戶對該機具有著積極的評價,認為設計合理,能夠適應不同作業(yè)的整地要求,耕作后土壤含水率提高3%左右,糧食增產9%~11%。
根據(jù)當?shù)馗刈鳂I(yè)農藝的要求,針對深松、耙地單一作業(yè)時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設計了1SBL-360松耙聯(lián)合整地機,從田間性能試驗來看,該機具有以下優(yōu)點:
1)1SBL-360松耙聯(lián)合整地機一次下田完成雜草切斷、土壤深松、合墑碎土等作業(yè),與傳統(tǒng)翻、耙單項作業(yè)相比實現(xiàn)一機多用,減少了拖拉機的下田次數(shù),減輕了拖拉機對土壤的壓實,節(jié)約農時。
2)通過大面積多試驗點和地域適應性試驗證明,該機具的研究設計是成功的,其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解決了大功率拖拉機對該型配套耕整地機具的迫切需求,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