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煥娟 楊帆
摘? ?要:新高考政策下,家校聯(lián)動、合作共育是現(xiàn)實教育所需。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家校間應該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應就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達成理念共識,構建“學習互助小組”;應轉變溝通方式,基于學段確定共育主題,并逐步推進,從而在共享、互助、合作、互學中,形成良性互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高考;生涯規(guī)劃;家校聯(lián)動
中圖分類號:G4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9-0043-02
一個國家要贏得未來,首先要贏在教育,而贏在教育,首先要打好基礎,其中,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是起點教育。為了發(fā)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的專門立法。由此,家庭教育進入有法可依的軌道,而家校聯(lián)動也需要依法合規(guī)進行。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家校共育既是時代潮流又是現(xiàn)實所需。因此,家校間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打造“1+1>2”的育人成效,可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注入不竭動力。
一、家校聯(lián)通新路徑——構建學習互助小組,深入交流合作
新高考對學生而言是一場考驗和挑戰(zhàn),對學校而言是一場新的探索,而與此同時,新高考也為促進學校教育質量提升、推進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契機。近幾年,家校之間的合作越來越暢通與緊密,學生、教師、家長以 “學習互助小組” 的形式加強交流與連接,攜手互助,互促互育。此外,學校為家長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幫助和專業(yè)的知識引導,為他們提供交流和互助的平臺,解除了家長們孤軍奮戰(zhàn)的焦慮和無助。因此,相較于以往功能單一的家委會,學習互助小組更有凝聚力和指導意義,家長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分享經(jīng)驗、交流困惑、提升學習力。
二、家?;ビ绿剿鳌Y合生涯規(guī)劃理念,促進家校共育
眾所周知,中學時代正值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要引領學生及家長了解生涯規(guī)劃知識,使其明白生涯規(guī)劃是關系學生一生成長的關鍵。首先,家長需要主動積極地接受、尊重孩子的興趣,不能越俎代庖,或加以阻撓和限制。其次,家長需要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雙向互動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為此,學校要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及時掌握學生在學校、在家庭中的動態(tài),在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中形成教育合力,構建成長共同體,共享成長經(jīng)驗。
三、家校溝通新轉變——基于學段確定主題,分層漸進更新
高中階段家校溝通的重點要圍繞學生學業(yè)規(guī)劃進行。在此過程中,家校應指導學生了解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樹立規(guī)劃意識,從而為未來求學和就業(yè)尋找方向。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在每一個學年段所面臨的規(guī)劃重點不同,家長的規(guī)劃能力也不同,因此,這就需要發(fā)揮學校的指導作用:基于學段確定交流主題,分層推進、不斷更新,幫助學生及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能找到明確的努力方向。
首先,高一階段。高一階段應著重幫助學生建立自主意識,提升選擇能力。教師需通過解讀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使學生掌握對自我及職業(yè)的認知方法,從而為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奠定基礎;針對選科這一關鍵任務,重點講解選科的重要性以及選科的原則;結合當年大學錄取情況分析各類選科難點及與之相對應的破解方法。
其次,高二階段。高二階段需著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立觀念。教師需通過對大學及其專業(yè)的了解,為學生確立升學目標;需針對升學目標制定、校準、落實一系列的學習方法;需通過對新高考下各種升學路徑的介紹,幫助學生結合個人實際初步規(guī)劃適合自己的升學道路。
最后,高三階段。高三階段需重點幫助學生自強篤志。教師在此需向學生介紹備考階段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調整身心狀態(tài)、掌握學習方法,并抓住各種升學路徑的關鍵節(jié)點,落腳于志愿填報;需選擇一些真實案例和經(jīng)驗做法讓學生直觀真切地理解選科方向、制定升學目標,以及填報志愿等環(huán)節(jié)的重點、難點及相關方法。
四、家校育人新格局——長遠規(guī)劃小處著手,實現(xiàn)資源置換共享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那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指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學習的能力,當是學校及教師的重任所在。因此,校內生涯規(guī)劃教育課程不僅需要補充理論知識,還需要開展實踐來檢驗、校對、調整個人對自我、對社會、對職業(yè)的認識;需要廣泛吸納家長智慧,充分調動家長資源,整合各類信息,形成資源置換共享;需要助力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社會實踐、研學調查,充分驗證自我興趣與職業(yè)體驗的契合程度,從而在實踐中觀察、感受真實的職業(yè)情境、職業(yè)內容,進一步調整自己的選擇方向。
參考文獻:
[1]陳? ?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金? ?晶.中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
[3]何寶平.推廣和普及中學生生涯規(guī)劃教育勢在必行——基于生涯規(guī)劃教育促進中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8).
[4]孫海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內容改革[J].中國考試,2020,(01).
[5]胡建春,王? ?晨,詹海生.終身教育理念與生命價值觀的哲學思考[J].中國電子教育,2021,(02).
[6]馮? ?添.家庭教育“第一堂課”,國家社會共同支持——聚焦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二審[J].中國人大,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