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世華
進入小學第二學段,習作難度較第一學段又提升了一個層次,許多第二學段的學生一提起習作就頭疼,幾乎到了“談作色變”的程度。那么,如何改變第二學段習作學生怕寫、教師難教的狀況呢?筆者認為,以寫觀察習作為主,不失為解決之道。
一、第二學段以觀察習作為主的理據(jù)所在
(一)契合中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第一學段,學生觀察事物時容易受到外在干擾,難以察覺事物之間的細微差別,難以對觀察對象從整體上做出概括。到了第二學段,學生觀察的目的性、精確性、有序性、深刻性有了明顯改善,進入觀察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此時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習作訓練,正逢其時。
(二)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這里的“不拘形式”,是指對習作形式不作特別要求,便于教師把精力集中在習作內(nèi)容的指導上。觀察習作重在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地感知觀察對象,凸顯了內(nèi)容指導的顯著地位,這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段習作教學目標相吻合。
(三)有效解決言之無物的習作困境
觀察習作訓練提供了現(xiàn)成之“物”,可看、可聽、可觸、可聞,甚至可動口品嘗(如水果觀察),寫作內(nèi)容近在咫尺,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習作無話可說的難點。
二、觀察習作指導策略探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濃厚的觀察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首要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觀察興趣。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新穎有趣的觀察情境,讓學生躍躍欲試、欲罷不能地投入到觀察活動中去,這樣才能觀有所獲。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時,筆者創(chuàng)設了以下觀察情境。
情境1: 親愛的孩子們,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節(jié)活動即將拉開序幕,屆時將舉行“科學小實驗,探索大智慧”挑戰(zhàn)賽。今天咱們先來熱熱身,跟著老師一起來做一項有趣的科學小實驗,既做得好,又能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的同學,將有機會去參加校園科技節(jié)科學小實驗挑戰(zhàn)賽哦!
情境2: 孩子們,大家都聽說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吧,你們相信畫真的會活起來嗎?今天咱們就來做個小實驗,看看神筆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么做實驗的,特別要看清楚:實驗分幾個步驟?每一個步驟在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在實驗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通過推薦參加校園科技節(jié)科學小實驗挑戰(zhàn)賽的任務驅(qū)動,點燃了學生學做科學實驗的興趣火花,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內(nèi)驅(qū)力。畫在盤子上的畫居然“活”了,這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更是刷新了學生的認知,引起了學生的觀察熱情。
(二)教給方法,給予細致的觀察指導
1. 明確要求,具化觀察目的。教師要用好指導語,將觀察目的具體化,將觀察要求逐一分解,以明確、清晰的語言向?qū)W生下達觀察任務,指明觀察方向,從而提升觀察質(zhì)量。如在進行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植物朋友”寫作前的觀察指導時,筆者帶著學生來到學校的花圃中實地觀察山茶花,同時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提醒學生做好記錄卡:山茶花什么顏色?花朵有哪些不同的姿態(tài),它們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聞一聞,山茶花什么氣味?再觀察一下葉子的顏色,葉子的形狀又是什么樣的?有了具體的觀察要求,學生不僅明確了觀察的任務和方向,還掌握了有序觀察的方法,寫出來的習作條理清晰、層次清楚、具體可感。
2. 抓住特征,強化觀察要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學生重點聚焦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只有觀其形、悟其神,習作時才能讓筆下之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3. “多覺”并用,活化觀察所得。要讓學生寫好觀察習作,教師還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活動,要求學生做到仔細看、認真聽,還可以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想一想,盡可能地“多覺”并用,為習作寫得具體、鮮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如習作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作者,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覺器官,對楊梅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觀察。在他的筆下,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是那么的生動鮮活。學生模仿本篇例文“多覺”并用的寫法,對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特色美食——永泰蔥餅進行了細致地觀察與描寫,讀后令人回味無窮。
4. 記錄串連,深化觀察質(zhì)量。在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抓特征觀察、多感官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還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連續(xù)觀察的技能。隨時記錄事物在不同階段的變化特點,能使觀察所得更深入也更全面。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在花盆里種下幾粒種子,讓學生連續(xù)觀察一段時間,看看種子會有怎樣的變化。當然,僅僅做好連續(xù)觀察是不夠的,還須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事物的同時,及時做好觀察記錄:可采用圖文結(jié)合式或表格式記錄種子在不同時間段、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特點。這樣的觀察記錄,不僅有利于積累習作素材,豐富習作內(nèi)容,還有利于積蓄習作情感。在長時間的觀察過程中,學生一點一滴地感受到觀察對象的變化與成長,習作時自然就會真情流露。
(三)讀寫共生,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觀察習作的指導過程中,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要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雙管齊下,方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1. 例文引路,探尋秘妙,習法悟?qū)?。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絕佳范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本中的習作知識和表達秘妙,以讀仿寫,是提高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如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搭船的鳥》一文第四自然段描寫翠鳥捕魚的畫面,用了五個動詞:沖、飛、銜、站、吞,讀來生動傳神,是訓練學生動態(tài)觀察與動作描寫的極佳范本。在教學時,筆者緊扣范本,著重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及描寫連續(xù)動作的方法,并在寫作實踐中遷移運用。
2. 多篇拓展,激活思維,豐富表達。在教學中,教師適時拓展多篇例文,可以幫助學生突破習作時視角單一的慣性思維,使筆下的文字呈現(xiàn)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同樣是寫花,《花的學?!芬詢和囊暯牵枥L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可愛,富有童趣;《荷花》以游人的視角,傳神地再現(xiàn)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清新美麗;《花鐘》則以一個成人的觀察,生動地闡釋了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的現(xiàn)象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在多篇例文的拓展中,學生的求異思維被激活,習作視角被打開。如學生以貓的視角來寫一只渴望逃離屋子外出游歷的貓,《喵星人逃跑記》的習作就這樣誕生了。別出心裁的構(gòu)思、風趣幽默的表達,令人眼前一亮……
觀察是學生寫好作文的源頭活水。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勤于動筆記錄,讓觀察融入學生的習作生活,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東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