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移花
語文作為一門典型的語言課程,具有精深性與復雜性的特點,側重于長時間的教學與引導,幫助小學生加深對母語的認知。但是,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許多人認為語文教學偏向感性思維與人的主觀意識,難以給出一個確定的學習答案。從這一角度看,語文教學容易出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低的情況。學習效果差的問題,需要更多地側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發(fā)揮出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作用,形成最為基本的語文認知。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了教育的著力點之一,被動式的學習過程也不能充分適應目前社會的要求,教學需要尋找良性的改革方案。其中,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為代表的教學目標成為了重點內容,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開始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本文針對相關的能力培養(yǎng)途徑做出了論述與探討,從學生個性化的角度出發(fā),談一談探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巧妙應用現(xiàn)代媒體途徑,用翻轉課堂補充自學過程
翻轉課堂這一方式在教學中取得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深度使用,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課外進行收集、整理語文知識,把各方面的學習資料綜合為一個整體。一方面,這可以加速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又在信息化途徑的使用下使學生掌握更多的使用方法,學會進行資料的檢索與收集。在多媒體的引領下,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在翻轉課堂的應用中讓學生作為教學的范本,依托于材料進行問題的討論與設計,從而對學習的方式進行合理地規(guī)劃與安排。而多媒體的應用也充分利用了時間與空間,在課上,小學生在交流、總結過程中學習成果能夠更進一步,對未掌握的語文內容可以做到更為深入的解讀;另一方面,這也可以補充自主學習過程,能夠在課前構建起一個更為完整的學習框架,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通過任務的布置來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其在語文學習中保持較高的專注度。
如,在《少年閏土》一文的學習中,可以針對課文的文章大意、具體段落、寫作手法與核心思想等進行解讀,通過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來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與課文相關的信息,在教育層面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體悟、共情能力。通過對“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小學生能夠感受到“閏土”的活潑與友善,月下刺猹的畫面更容易成為學生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而借助信息化渠道,可以使學生進行“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比,在教學中使其意識到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對人的摧殘與壓迫。在搜集到足夠多的信息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授課教學,剖析“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挖掘背景因素,通過強烈的行為、神態(tài)、外貌的對比,來理解魯迅所表達的精神內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體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多媒體途徑展開,在視頻、PPT、動畫等形式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表達個人成果有了更多的選擇,語文學習在不斷地延伸與探討中獲得了更多的變化。因而,教師需要巧妙應用多媒體途徑,深化對“翻轉課堂”的認識,搭建起一個長期的學習體系框架,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短期的學習計劃,深入挖掘教學材料,規(guī)劃好長久的語文教學過程。這樣,才能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堅實的鋪墊,使其在不斷地學習中在框架體系上添磚加瓦,找出學習上的不足。
二、布置趣味家庭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可以說是一種主動性與建構性的學習,學習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需要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地引導與調控,使其學會約束自身的行為,對語文學習投入更多的關注度。因此,為了施加持續(xù)性的引導,可以通過家庭作業(yè)的方式進行教學,在作業(yè)的完成中加深理解與感悟,學習活動做到深入而具體。此外,家庭作業(yè)可以有效連接課內外學習,成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橋梁,而家庭作業(yè)的有效性程度自不必多說,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來說必不可少。 其中,教師需要突出家庭作業(yè)的趣味性,而不是純粹以應試為目的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樣的訓練以套路化的解題為主,對小學生的自學能力無法起到作用效果。而趣味化的作業(yè)突出了更多的自主性,小學生往往對趣味化的知識內容展現(xiàn)出更多的好奇與興趣,反饋到學習態(tài)度的改變上。因此,趣味性的家庭作業(yè)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意識語文學習所具有的獨特樂趣,為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補充與完善。
如,在《貓》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作業(yè),從家里養(yǎng)的貓的動作、神態(tài)到性格,與流浪貓作一個對比,通過觀察日記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觀察力與寫作能力。而趣味家庭作業(yè)的布置可以分別從貓的進食、娛樂活動、上廁所等方面展開,不僅能夠讓小學生了解貓的日常生活,也能夠使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貓的可愛之處,對應了課文中的貓的形象。進而,學生可以感受到對貓刻畫的生動之處,從課文的角度去尋找亮點,與觀察得來的印象相對照。而在《草原》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的景色采風,把寫作與想象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突出景色的獨有風貌,可以試著去描繪周圍的高山、春游時見過的小溪,嘗試學會用作者的語言去刻畫景象,并將人與景相互綜合。具體到作業(yè)的布置,可以聯(lián)合美術、勞技課、信息課等課程,讓學生將自己對景色的刻畫、創(chuàng)作展示出來,并輔之以文字說明,在訓練的過程中挖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在主動學習、運用詞匯的過程中找到學習語文的關鍵點。可以說,一方面,趣味化的作業(yè)需要更多地取決于學生,給予學生關于作業(yè)形式、完成方法與內容等方面的自主權,在探究過程中逐步領會到文字的魅力所在,而不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解析、詞匯訓練與寫作練習來培養(yǎng)語文能力;另一方面,在給予學生自主權的同時,趣味化作業(yè)可以為教學提供更為良好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學始終需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以興趣為主導方向綜合各方面的知識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基礎語感,在文學、歷史與美學的綜合中,使作業(yè)發(fā)揮出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圍繞課外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自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的篇幅內容始終是有限的,課內的閱讀材料不能全面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能力,教學過程也更多地集中于普通的授課與知識積累上,少有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教師需要圍繞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教學的深度突破,找準課堂講解的定位,用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輔助。從過往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看,課外語文閱讀具有隨意性、生活性與啟蒙性的特點,且具有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可以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對此,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需要更多地從課外途徑入手,在拓展性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復雜、有趣的故事與語文知識,也就更容易在自身興趣的引導下理解、學習其他的作者作品。特別是對古詩詞而言,課外閱讀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如,在《四時田園雜興》一首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入其他的組詩,從詩人所描繪的美好田園景象入手,在除草、搓麻之外還包括喂食牲畜、種植作物、舂米等一系列活動,質樸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在更多的田園詩的引入下,小學生能夠看到農(nóng)村生活的真實面貌,不僅僅是有著美好的景色,也有著勞累的生活。教師在這里可以更進一步,提前講授《歸園田居》《觀刈麥》等古詩,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不同的詩人對田園生活、農(nóng)村生活的視角是不一樣的,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很大程度上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摒棄,將自身對美好生活的期冀轉移到了看似和諧、美滿的田園生活中。這樣,在不斷的課外閱讀的拓展下,小學生學會了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能夠早早地將詩詞背景與文章大意結合起來。在課外閱讀材料的沖擊下,小學生能夠找到自學的其他方法,在閱讀的延伸中不斷學習、理解更為復雜且更具教育意義的材料??傮w來看,這樣的閱讀帶有更強的目的性,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知識獲取效果,也能使其掌握閱讀要領,進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水平,為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鋪墊。
四、引進合作學習內容,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在語文教學的大背景下,自主學習具有很多種方式,教師需要在自主學習中更多地注重學生的感受,用團隊性的學習合作來進行教學的展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學習能力與興趣進行小組的劃分,鼓勵學生共同分析、研究學習內容,從而在優(yōu)勢互補中實現(xiàn)合作學習向自主學習的促進,在學生相互之間的帶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此外,還可以結合小學生的想象力,將文字用對應的情境表現(xiàn)出來,在生動的場景構建中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并突出個人的情感體驗。在團隊的良性競爭與合作的前提下,學生能夠產(chǎn)生自主學習意識,努力在組內表現(xiàn)自我,從而發(fā)揮出小組的協(xié)調作用。
如,《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就可以作為教學的范本,在分段式的閱讀中,通過對居里夫人的故事的解讀,學生能夠從描寫居里夫人的外貌、動作等角度去理解居里夫人的付出,在合作性的探究中進行人物形象的相互驗證,從而凸顯出居里夫人作為科學家的偉大之處。而在對文章大意進行解析的過程中,小組討論也能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與認知,在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途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為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小組合作的模式凸顯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在分工合作中發(fā)揮出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在取長補短中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梢哉f,小組合作學習逐步改善了學生的觀念,提高了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適應能力,學生知道了如何尋求他人的幫助與力量,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強調的是學生的自學過程,講究學生在不依賴于教師的情況下能夠獨立地自我布置與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一個有規(guī)劃的學習體系。這一自學過程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思考,針對相關問題獨立找出解決方案,以此來培養(yǎng)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在自主學習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更為迅捷地找到學習的方法,在不斷的進步與學習中提高自身的成績與作業(yè)的完成效率,對各種類型的語文題目能夠找到自身的理解角度;另一方面,這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未來產(chǎn)生更加積極的影響。此外,課外的自主學習也能與課內教學課程形成一個良好的對應,使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學習,提高在語文上的文化積累。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第一批)研究課題《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NG1451-160)論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