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鳳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示范幼兒園
傾聽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效果,是幼兒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幼教工作實踐中,很多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存在著“傾聽能力差,愛做小動作”的現(xiàn)象,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做實幼小銜接,為進入小學打好基礎,我園通過實驗研究,積極探索了一條培養(yǎng)幼兒傾聽能力的有效途徑。
每年的金秋時節(jié),一批批幼兒將由大班畢業(yè)步入小學一年級學習。開學不久,常常會聽到小學老師抱怨一年級新生聽課效果差,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往往做不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不善于傾聽,喜歡做小動作。幼兒園存在與小學不同的教學形式,孩子入學后,主要的任務是從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科學文化知識,每天上課時間突然增多,各種知識技能的傳授集中、系統(tǒng)并要達到一定質量要求。我園教師從平時保教中也發(fā)現(xiàn):不少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存在著“傾聽能力差,愛做小動作”的現(xiàn)象,特別是近幾年來新媒體的涌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多。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傾聽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效果,是幼兒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為進入小學打好基礎,我園特確定在大班年級組80名幼兒中展開調(diào)查研究,探索研究“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成立了專題課題小組。
通過各科教學活動和各種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提高傾聽能力,使幼兒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善于傾聽,促使有意注意、自控能力、智力、非智力的發(fā)展,為今后進入小學及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園在使用安徽幼兒教材同時,已連續(xù)使用南師大的幼兒教材多年,其中語言學科教材的總體框架和編排,很注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過零星的嘗試,并且開展了“閱讀分享”“音樂系列層次教法”“養(yǎng)成習慣教育”等課題研究里已經(jīng)滲透此方面內(nèi)容。園領導高度重視,有加大教科研投資的決心,并且有一批素質高、責任心強的教師不懈探索,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能確保本課題活動得以實施。
成立以園長、教務主任及一線教師為組員的課題組,在學習理論基礎上,分工合作,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
通過語言活動,逐步幫助幼兒建立起有意傾聽、辨析性傾聽、理解性傾聽的技能;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注意力;通過各科教學、游戲活動,讓幼兒理解游戲規(guī)則,聽懂教師發(fā)出的指令信息,及時、準確做出相應的反應;通過參觀小學、學做小學生或“我是大班小朋友啦!”等系列幼小銜接活動,培養(yǎng)幼兒即將做小學生的自豪感和學習小學生上課注意傾聽、不做小動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本實驗采取抽樣觀察同組前后對照的方式來測定實驗結果,實驗對象為大班幼兒80名,男女各半,研究時間為2年,經(jīng)檢查無聽覺障礙,能保證實驗的正常進行。
前測,將幼兒的傾聽能力進行實驗前的摸底、分析。
實施具體實驗方案,分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著重培養(yǎng)有意傾聽
第二層次:著重發(fā)展辨析傾聽
第三層次:著重提高理解傾聽
跟蹤實驗對象在小學后的后測,驗證探索的途徑與方法的有效性,進行結題總結。
經(jīng)過以上三個階段的研究、實驗,對照分析前、后測結果以及跟蹤實驗對象在小學后的后測結果,總結如下:
階段 標準項目有意傾聽 辨析傾聽 理解傾聽前 測好33% 30% 28%一般 50% 48% 38%需加強 17% 22% 34%后 測好72% 60% 57%一般 23% 31% 30%需加強 5% 9% 13%
1.經(jīng)過培養(yǎng),幼兒各項傾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意傾聽能力表現(xiàn)好的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39%,辨析傾聽能力提高了30%,理解傾聽能力提高了29%,綜合平均傾聽能力提高了32.7%,需加強比原來平均下降15.3%,可見實驗的培養(yǎng)途徑是正確的、有效的。
2.實驗當中教師深切體會到:幼兒有意傾聽是基礎,辨析傾聽是關鍵,理解傾聽是最高層次。
3.教師的語言、情緒、教學方法、活動的內(nèi)容,是影響幼兒傾聽的重要因素。
4.語言課的教學最重要,各科教學,一日活動,家長配合必不可少。
5.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貴在堅持,并應從小開始注意培養(yǎng)。
6.傾聽能力與習慣緊密相連,二者同時發(fā)展,互相促進。
教師的語言是影響幼兒傾聽的直接因素,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教育教學時要主動給自己加壓,認真?zhèn)浜谜n,以有趣的形式,飽滿的情緒,簡潔規(guī)范生動的語言,抓住幼兒注意力,吸引幼兒。注重培養(yǎng)幼兒有意傾聽能力,發(fā)展幼兒辨析傾聽能力,提高幼兒理解傾聽能力。
幼兒園要把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列為教育活動的共同任務,教師應重視指導幼兒學會安靜、耐心地傾聽他人發(fā)言,不隨便插嘴,有始有終,有禮貌傾聽的習慣。對傾聽習慣不良的幼兒要加強個別教育,采用眼神和手勢等多種手段,予以幫助。
開始階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nèi)容與方法,教給幼兒如何分辨重音、語調(diào)、長短等語言及樂曲的特點,引導幼兒有意傾聽,發(fā)展辨析傾聽能力。后期逐漸加大難度,把他們的傾聽與完成任務結合起來,教給幼兒在傾聽的基礎上如何辨析、如何理解。
培養(yǎng)傾聽能力,游戲、提問及執(zhí)行任務是最有效的方法。比較好的游戲有:“節(jié)日拍手歌”“和我說的不一樣”“說相反”等等。
語言課是最直接、有目的的培養(yǎng)途徑,但各科活動,一日活動,家長配合必不可少,因為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一貫性、堅持性,好的效果離不開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這一點實驗組教師感觸最深。
教師要從幼兒自身情況出發(fā),不對所有幼兒做不合適的一刀切。有的幼兒小些,有的身體不好,有的情緒不佳,有的對此活動不感興趣,還有幼兒性格上的差異,教師視情況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通過日常生活,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小學生了。組織幼兒參觀小學,了解小學上課;組織畢業(yè)匯演等幼小銜接活動,使幼兒產(chǎn)生即將做小學生的榮譽感、緊迫感,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從內(nèi)在因素上促進幼兒傾聽能力的養(yǎng)成。
幼小科學銜接的準備有很多,既有生理上的準備、心理上準備,又要有獨立生活能力準備以及學習品質習慣等方面的準備。學習品質中的專注地傾聽、流暢地表達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學會傾聽是促進語言發(fā)展的必要途徑之一,幫助幼兒學會傾聽,更有利于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能力,對幼小銜接的過渡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幼兒走向終身學習的語言交流平臺奠定基礎。家園一致,持續(xù)堅持不懈,必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