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聯(lián)芳
郁達夫與劉海粟惺惺相惜,兩者均以自己所擅長的方式,在抗日戰(zhàn)爭史上抒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劉海粟曾這樣贊譽:“達夫是中華大地母親孕育出來的驕子,是本世紀最有才華最有民族氣節(jié)的詩人之一,愛國是他一生言行中最突出的品質(zhì)。”
1940年1月23日,郁達夫在《星洲日報·繁星》發(fā)表《為君濂題海粟畫梅》:“孤山歸夢未全荒,苦寒梅花立草堂。展畫時聞香暗散,隴頭春滿感劉郎?!?/p>
梅花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墨客吟誦或描摹的重要意象。劉海粟以繪畫的形式,賦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在《藝術(shù)的革命觀》中,劉海粟說:“在外國的時候,西洋人問我,中國的松竹梅為什么畫得這樣多?我說并不多,松竹梅代表中國堅強不屈的人格,無論春夏秋冬,冷到如何程度,還是這樣綠,狂風暴雨之后,仍舊巍然獨立;而且還代表中國的國民性,不能隨便被人屈服。中國是打不倒的,有歷史的證明。”
1941年3月15日,郁達夫在新加坡《星洲日報·繁星·今人詩詞選》發(fā)表《為秋杰兄題海粟畫松》:“蟠根聳干棟梁才,勁質(zhì)貞心郁未開。獨立乾坤孤樹頂,炎荒可有鶴飛來?”
此詩以“松”作為吟詠的意象,寄寓客居他鄉(xiāng)的寂寥。描摹了劉海粟所畫松樹盤根錯節(jié)的形態(tài),并以移情的筆法,體味松的操守及內(nèi)心世界“勁質(zhì)貞心郁未開”;以特寫的筆法,定格松樹獨立乾坤的精神特質(zhì)。最后發(fā)出嗟嘆“炎荒可有鶴飛來”?!皠刨|(zhì)貞心郁未開”自然而然地化用了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坝粲魸镜姿?,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左思以借物喻志的筆法,將“澗底松”與“山上苗”形成鮮明的對比,茂盛蒼翠的松樹生長在山澗底,而風中低垂的小樹卻高高生長在山頂。兩者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平,小樹因在高處故遮蓋了百尺之松,正如門閥制度下出身寒門的人才倍受壓抑。作者此情此景堪比左思創(chuàng)作《詠史》時的心態(tài)。
1941年3月14日,郁達夫在《星洲日報·晨星》上發(fā)表由三十四人簽名的《星華文藝工作者致僑胞書——反對投降妥協(xié),堅持團結(jié)抗戰(zhàn)》。該文針砭時弊,呼吁“反對投降妥協(xié),堅持抗戰(zhàn)到底”,甚至對抗戰(zhàn)陣營中的敗類發(fā)國難財?shù)臒o恥行徑予以尖銳的批判:“正當抗戰(zhàn)接近勝利之際,尚有一部分封建殘余、頑固敗類躲藏在抗戰(zhàn)的陣營里,而且把握著相當大的權(quán)力與地位。他們?yōu)榱艘患旱睦妫觳幌翚⑻炝?,實行挑撥離間,造謠中傷,甚至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他們妥協(xié)投降的詭計?!庇暨_夫有破有立,明了這次抗戰(zhàn)的目的,“是為國家民族的生存而戰(zhàn),為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的自由幸福而戰(zhàn)……更不是為那批無恥貪污、頑固敗類的升官發(fā)財而戰(zhàn)”?;诖?,郁達夫向政府呼吁“明察秋毫,判辨忠奸,堅持各黨各派的團結(jié),嚴懲貪污,摒除一切投降妥協(xié)分子于抗建﹝戰(zhàn)﹞陣營之外”。
在抗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該文的發(fā)表可謂是振聾發(fā)聵,最大范圍內(nèi)將文藝工作者團結(jié)起來,以他們的筆作為武器,向民族敗類發(fā)起猛烈的攻擊。該文發(fā)表的第二天,即3月15日,郁達夫發(fā)表了《為秋杰兄題海粟畫松》,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絲絲入扣。如果說前者是綱領(lǐng)性的文件,那么該詩則是綱領(lǐng)性文件指導下的具體行動。在艱險的處境中,郁達夫呼吁文藝工作者如同松樹一樣不改初心,獨立于乾坤之間。
1941年3月19日,郁達夫發(fā)表《為胡仁東先生題海粟大師畫〈蘆雁〉》:“故國音書到漸稀,料因烽火暗邊圻。畫中大有滄桑感,南雁西風荻正肥?!?/p>
這首題畫詩中,郁達夫?qū)⒆约旱泥l(xiāng)思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戰(zhàn)火蔓延到新加坡的時局熔為一爐,巧妙地嵌入畫的意境中,浸染著作者的滄海桑田之感。
1941年3月21日,郁達夫在《星洲日報·繁星》發(fā)表《為浪漫兄題劉大師畫吉了、君濂畫石,大師曾題“卻似八大山人”六字》:“頑石從來堅砥礪,漢禽自古薄夷酋。中原尚有能言獸,朱耷當年涕未收。”
其中,“吉了”是一種能說人言的鳥。據(jù)《嶺表錄異》:“秦吉了,容、管、廉、白州產(chǎn)此鳥。大約似鸚鵡,嘴腳皆紅,兩眼后夾腦有黃肉冠。善效人言,語音雄大,分明于鸚鵡?!庇暨_夫由劉海粟所畫的吉了,拓展到“能言獸”,隱喻當時中國卑躬屈膝的敗類,揭露他們雖能人言實為禽獸的原型。最后一句由明皇室后裔朱耷在異族統(tǒng)治下內(nèi)心的苦痛,影射中國被日本蹂躪而滋生的憤懣。
1941年4月16日,在《星洲日報·繁星》發(fā)表《題劉大師畫祝融峰水墨中堂》:“七十二峰最上層,望衡九面競崚嶒。年來宗炳垂垂老,臥看風雷筆底凝。”
祝融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傳說上古時期祝融葬于此。該詩開門見山,直敘祝融峰高聳入云的巍峨氣勢。接著,敘及祝融峰的人文景觀?!澳陙碜诒勾估稀被米诒牡涔剩骸埃ū┖蒙剿?,愛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jié)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p>
1941年4月17日,在《星洲日報·繁星》發(fā)表《題劉大師及徐君濂、劉抗、黃葆芳合作〈歲寒三友圖〉,圖中有大石》:“松竹梅花各耐寒,心堅如石此盟磐。首陽薇蕨鐘山蓼,不信人間一飽難。”
劉海粟回憶當日作畫與題詩的情形說:“記得有天晚上,我和達夫躺在期頤園中的草地上……言及時局,達夫憤然躍起,仰天喃喃地說:‘海粟,萬一敵軍侵入新加坡,我們要寧死不屈,不能喪失黃帝子孫的氣節(jié)……’我覺得這是達夫心中流出來的最佳詩作,聽來感人肺腑。難兄難弟,相對無言。謙和質(zhì)樸的達夫,眉宇間現(xiàn)出平時罕見的金剛怒目之氣,從鼻翼到嘴邊的長紋變得堅韌了。我推想:詩人在夜色的環(huán)抱中走向永生的時刻,臉上也是這樣的表情。我們長時間地握著手,良久,淚花淌出他的眼眶,巨大的熱力,從他的臂膀流入我的全身,血像汽油碰上火種。是夜,我畫了一張《松竹梅石圖》,他奮筆寫上一絕(詩略)。少頃,劉抗、君濂來了。他們和葆芳各添幾筆,完成了一次愉快的合作。此詩托物明志,朗潤含蓄,其信念之堅強,更在豪邁之上,可以代表他晚年詩風之一斑?!?/p>
郁達夫?qū)r局有著敏銳的直覺,預測到敵軍可能入侵新加坡,并和劉海粟約定“寧死不屈”,與劉海粟共勉。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是從郁達夫心中流淌出來的,劉海粟評價道“聽來感人肺腑”。劉海粟作為這首詩創(chuàng)作過程的見證者,栩栩如生地描述了郁達夫創(chuàng)作之前的神態(tài)“謙和質(zhì)樸的達夫,眉宇間現(xiàn)出平時罕見的金剛怒目之氣,從鼻翼到嘴邊的長紋變得堅韌了”。這些細節(jié)對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涵至為關(guān)鍵。這首詩的藝術(shù)風格,可用劉海粟對此詩的評價予以界定“此詩托物明志,朗潤含蓄,其信念之堅強,更在豪邁之上,可以代表他晚年詩風之一斑”。
1941年7月22日,《為曉音女士題海粟畫〈蘆雁〉》:“萬里南飛客感深,露香菰米費搜尋。炎荒怕讀劉郎畫,一片蒹葭故國心?!?/p>
其間“菰米”“蒹葭”等意象飽含濃烈的懷鄉(xiāng)之情。劉海粟在《回憶詩人郁達夫》中詳述了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次日傍晚,我給筱英畫了一張《蘆雁》,達夫連連叫好。
“請你寫一首詩在上面,好嗎?”筱英非常愉快。
“讓我想一想。”他沒有拒絕。
我們來到花園中,坐在草坪上,天空群星閃爍,萬里無云。筱英靠在樹上,哼著一支英文歌曲。
靜默了幾分鐘,天上,一只孤雁唳了一聲。
“這雁倒像我?!边_夫動感情了,“沫若、壽昌都在重慶忙抗戰(zhàn),仿吾去陜北,只有我成了孤雁南飛。這些兄弟們何日相見呢?”
“不對,你不孤,還有海粟叔叔和我們一群年輕人呢!”筱英直率地反駁他,他也不生氣。
達夫默然起立,走到屋里,一會兒詩已寫在畫上:
萬里南風客感深,露香菰米費搜尋。炎荒怕讀劉郎畫,一片蒹葭故國心。
我大聲念了兩遍,十分激動。大自然是溫暖的春日,離群的蘆雁卻在思念戰(zhàn)友和故鄉(xiāng)。按照當時的社會風尚,年過半百即為老人,我們感到了生命的秋意,雖不似悲秋宋玉,也希望能飛得稍高稍遠,為我們的民族作出些貢獻。在這一點上,老友的心是相通的。
劉海粟的這段描述生動地還原了當時郁達夫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情境。當劉海粟為郁達夫的女友筱英畫好《蘆雁》之后,筱英請求郁達夫在其上題詩。真是無巧不成書,郁達夫醞釀的間隙,一只孤雁在長空悲鳴。隨即,郁達夫的靈感來了,他與這只雁惺惺相惜,他感覺到這只雁像他,“沫若、壽昌都在重慶抗戰(zhàn),仿吾去陜北”,兄弟們相見無期。在這種情感的驅(qū)使下,郁達夫立刻創(chuàng)作了此詩。詩歌創(chuàng)作之后,讀者的欣賞,是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劉勰所述“披文以入情”。這幅畫的作者、親歷這首詩創(chuàng)作過程的劉海粟則充當了郁達夫此詩的讀者,他感同身受,“大聲念了兩遍,十分激動”,體會到郁達夫在此詩中抒發(fā)的對戰(zhàn)友和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但哀而不傷,隨即調(diào)試自己的情感,“希望能飛得稍高稍遠,為我們的民族作出些貢獻”,認為老友與自己心有靈犀。
郁達夫的心路旅程、創(chuàng)作過程與其抗戰(zhàn)文藝主張水乳交融。1941年7月25日,發(fā)表隨筆《配合抗戰(zhàn)形勢的抗戰(zhàn)文藝》:“所以,到了目前,我們的抗戰(zhàn)形勢,最重要兩個關(guān)鍵,一是戰(zhàn)斗形式,將由小規(guī)模的游擊戰(zhàn),進而為大規(guī)模的殲滅戰(zhàn)。二是抗戰(zhàn)局面的世界化?!薄芭浜现@種形勢,今后我們的抗戰(zhàn)文藝,當然也會變質(zhì)。就是從零碎的片斷文藝之不斷產(chǎn)生,而至匯合成巨型文藝的創(chuàng)造;更由我國固有的中國氣派與中國作風,推廣至于以中國作風而參加入世界文藝圈,作為今后人類文化的一大支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