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摘要: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兩個不同階段的教育,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經(jīng)歷了生命成長的一次轉折,幼小銜接是幫助兒童適應這種轉折、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的過程,也是促進兒童社會性正常發(fā)展的過程,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成為幼小銜接的綱領性文件,為小學教師進一步推進與落實有效銜接指明了方向。作為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為低段小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成長過渡平臺。
關鍵詞:小學低段;幼小銜接;兒童教育;班主任
幼小銜接教育的發(fā)展,能夠為幼兒的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提供良好的過渡,從而使得幼兒能快速適應小學的教學環(huán)境、教育方式以及教學節(jié)奏。而幼小銜接教育問題的忽視,很容易為幼兒帶來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健康學習。所以,小學教師必須要重點關注幼小銜接教育活動的發(fā)展,并為幼兒幼小銜接教育提供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本篇文章中,筆者立足于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深度探究且客觀論述了當前我國幼小銜接教育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具備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幼小銜接教育的發(fā)展。
一、當前我國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究
(一)小學方面通常只注重學習上的銜接
比如,小學教師到幼兒園進行宣講的主題多是與教學或學習相關的,忽視對兒童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生活作息與習慣、人際交往與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觀察、了解和銜接。而就學習方面而言,往往還會陷入“知識的銜接”這一誤區(qū),即只關注學生在拼音、識字、識數(shù)、書面表達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忽視對其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容易導致那些尚未習慣小學學習生活的學生出現(xiàn)自信心減弱、自尊心受損、厭學等狀況。
(二)幼兒園和小學幼小銜接教育的斷層
在我國相關教育部門的不斷號召下,在我國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發(fā)展的前提下,幼小銜接教育這一核心課題已經(jīng)得到了教育工作者廣泛認可。無論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還是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為幼小銜接教育做積極的努力。但是,當前我國的幼小銜接教育還是出現(xiàn)了斷層的問題。對于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來講,其雖然在展開幼小銜接教育,但大多都是各自為政,互不干擾。幼兒園教育工作者和小學教育工作者在缺乏溝通交流的情況下,都各自設計了幼小銜接教育方案。對于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來講,老師只了解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狀況,并沒有對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度了解。而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來講,其幼小銜接教育方案沒有過度觀察和分析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狀況。這使得兩者的教育方案都不全面,無法為學生提供客觀且公正的幼小銜接教育。
二、小學低段幼小銜接的策略
(一)小學的幼小銜接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來講,其在幼小銜接教育活動中,要主動性地了解學生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狀況、生活情況的內容。要依據(jù)這些內容來完善自己的幼小銜接教學方案。同時,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對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給予足夠的耐心。其要積極引導學生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節(jié)奏和生活節(jié)奏,減少學生在過渡期的迷茫和緊張。對于小學階段的幼小銜接學習活動來講,小學教師要合理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從易到難的進階式教學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人際交往銜接來講,小學教師可以積極舉辦實踐性的團體游戲和團體活動,增加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使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加劇。
(二)布置“兒童化”環(huán)境
在新生入學時,班主任要精心布置一些以兒童需求為主、與幼兒園相近的環(huán)境,既讓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產生熟悉感,又給予新生足夠的入學儀式感。如,迎新當天可在教室門口上擺放一個七彩拱門,在上面繪制太陽、氣球、火箭、小朋友等具有童趣的圖案,寫上“我是小學生啦”等文字;從門口到講臺前鋪上紅地毯,讓家長與孩子手牽手一起走過紅地毯、穿過拱門;設立“小學生證”合影區(qū),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為小學生的第一天留下紀念照。此外,班主任需為低段學生打造充滿童趣、美感的學習空間和與幼兒園相似的活動場地,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的學習環(huán)境。如,在校園內創(chuàng)設投沙包、跳格子、過馬路等游戲空間,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教室的后側墻壁用鮮艷的彩色軟木板進行裝飾,貼上手抄報、卡通形象的貼畫等,讓學生身處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中;閱覽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可擺放黃、藍、綠等色彩鮮艷的桌子,桌面可以設計為菱形、三角形等形狀,顯得活潑可愛,為學生打造美好的學習空間。
(三)班主任開展過渡課程
班主任可以專門開設新生入學過渡課程,幫助新生熟悉新環(huán)境、結交新朋友、了解新規(guī)范。在入學的第一天,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校園,走進教室、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科技室、實驗室,了解廁所、操場、體育館、餐廳等的具體位置,引導學生記住上學、放學要行走的路線等。在正式授課前,可先安排一兩節(jié)活動課,由教師帶著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結交新朋友。比如,先組織學生分組玩耍,讓學生與新伙伴進行溝通交流,減少彼此的距離感;再組織學生玩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互相詢問姓名,相約課間一起玩耍、學習上互相幫助;最后請一些學生做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姓名、興趣愛好等,甚至可以讓一些學生講故事、演唱歌曲,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互相認識、互相親近。在低年級上學期,各學科教師都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花上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給學生講解關于注意安全、遵守紀律、愛護公物、富有愛心、講究禮儀、學會學習、學會健體等方面的內容,并帶著學生一起去實踐、體驗。
三、結束語
幼小銜接教育的展開,對小學階段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無法替代的影響。所以班主任必須要對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在明確問題后,要針對問題來改變自身的教育作為,為學生提供幼小銜接教育的良策,促進幼小銜接教育的順利施行。
參考文獻:
[1]林媛.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育觀察,2020(16):91-92.
[2]孟利霞.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的思考[A].2020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