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哲依
芽芽直立,湯色清洌,甘香如蘭,幽而不洌。銜在嘴中仿佛乃是一件活生生的事物,又感清香溫熱,繼而黏黏的滑潤,徐徐流經(jīng)喉管。仿如甘霖一般無二,如此一杯龍井,想必可抵十年塵夢。這夢又似乎從鐘磬聲里撥散開來,自帶禪意。而你我于這歲月涼薄處,品這茶的清淺浮沉。
從呱呱墜地,后冠以姓名,再而置以身份,負以責任,終究窮其一生去尋找疑惑。這路上總有說不清的問題,想不通的道理,犯不完的過錯。安靜地看著一片片茶葉,在澄澈的杯中一次次地翻滾和沉淀,水由濃到淡,茶也從馨香到無味。而在這個繁華的都市里,萬千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沸水之下,輾轉(zhuǎn)之間,浮浮沉沉。
在一杯茶前,不就是眼前的水霧,氤氳,繚繞,飄散,我們何不把心靜下來,瀟灑一點,淡泊一點,隨心一點,沉穩(wěn)一點。
茶葉在沉浮之后會飄出香氣,人也會在經(jīng)歷沉浮之后,才能看清世態(tài)的炎涼,人情的冷暖?;蛟S人在時茶熱,人走時茶涼,在這浮浮沉沉中又有幾多歡喜幾多愁,到最后一切塵埃落定,其實無論想或不想,你都將經(jīng)歷那一切。你會在這路上學(xué)會拿起,學(xué)會放下。而我只是想癡心地想,只是當紅塵落地,我是否還能邂逅最初的自己?
那壺龍井仿佛是最好的詮釋,當我踏上那條路,那條浮沉的路,離開這個有著龍井的地方。就是要用安在的心境,以赤子之心走上旅程。
但總覺得會有個人等著我,等著我回來,似水流年,滄桑如夢,我們會在靜夜的燈下追溯那些年的夢,而那個場景我現(xiàn)如今已覺想好了,他一定會提著一壺龍井,循著我的呼喚,推開半掩竹門,迎我到來。在瓦屋紙窗下,細味那苦澀中的一點回甘,這才是一杯醇清的龍井,這次我應(yīng)該是真的品茗。
記得在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中,一塊石頭都會收藏溪聲、澗聲、竹聲、松聲,收藏了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后才算得寂靜之境,我想一朵云、一塊石靜到無心,無戀凡塵后才成“天地之清籟”。
我手中的那杯龍井茶又是否收藏了楊柳的嘮嘮,黃鶯紫燕的協(xié)奏,雨露的傷情,收藏了茶女的呢喃、青年的豪言、老者的古稀之嘆呢!你就這般浮沉來到我這,來到我的杯中。
江南龍井可謂一絕,終得清洌香氣四溢。
看著茶壺里的龍井茶葉浮浮沉沉,那一剎,這浮沉怕是紅塵的所有過往的點點滴滴,清香散出,那便是到了無心之境,觸到那禪意。那龍井可真是人間無事人哩!
白落梅曾寫過,她想在某個臨水的地方開間茶館,不招搖,不繁鬧,甚至被人遺忘,但總會有那么一個客人,在午后慵懶的陽光下,將一盞茶,喝到無味;將一本書,讀到無字;將一個人,愛到無心。也的確,如此才乃趣事一樁,做那片寧靜的一只鷓鴣鳥。
而我們,這些路上人,多久才能這般,但人這一生,不就是經(jīng)歷了滄海的波濤,拍岸的大音;風雨的追逐,落地的鼓聲;暴雪的侵襲,插肩的弦音;最終去往無心地。
我想我不正是在路上,攜著一顆婆娑心,或在,一路風塵、一段煙云之后,來到這無心地,靜以浣心。
若是可以,我要做一片龍井葉,承著記憶,這次把自己養(yǎng)成一個清涼的人,雖然生命短暫,但唯愿在塵間澄澈晶瑩,無染無欲,一如少年時的美好。
龍井茶,這半盞浮沉,我好似醉了,這半盞禪,我參了。
[簡評]詩意的語言,通透的禪學(xué),行文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之感。自感于茶的清香溫潤中看人世的清淺浮沉。茶文化中素來便有“禪茶一味”之說。小作者于如斯年紀,便能由茶悟及鄉(xiāng)土人情,悟及世間百態(tài),甚至參禪說理,實屬難得。尤其是于龍井中讀出的千年人事,妙筆天然!
(指導(dǎo)教師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