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威 熊勝堯 唐煉 胡翔宇 林小榮
運用文獻資料法等梳理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探求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認為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包括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以及環(huán)境因素,客觀因素、環(huán)境因素會深化為主觀因素導致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提出完善體育課堂行為規(guī)范制度、按照運動技能水平分組學習、深入開展線上學習、深化課內外一體化機制等管理策略。
1 前言
大學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實現(xiàn)自身基本功能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從而形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與意識的根本途徑。然而,大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諸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不利于自身體質健康水平與運動技能的提高,甚至會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與課堂風氣。并且隨著時代發(fā)展,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趨向于多樣化、產業(yè)化,例如現(xiàn)如今普遍存在的“代課”“替考”現(xiàn)象,大學生通過支付一定金錢雇傭他人幫自己上課甚至考試。潛藏于校園之內的“黑色產業(yè)”已悄然生成并愈發(fā)猖獗,正逐漸侵蝕著體育課堂管理的底線。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且問題行為的產生隨時代發(fā)展而變化,對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有賴于深入了解其現(xiàn)狀、特征與形成根源,如此才能“對癥下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構建起良好的學風。因此,可以說能否掌握大學生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情況,管理諸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并遏制其發(fā)展,已成為大學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诖?,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探究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有利于加強大學體育課程管理力度,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形成良好體育課程學習習慣。
2 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歸因
大學生是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體,大學體育課堂主要包括教師、教學內容、學生、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皆是作為主體的大學生自身與大學體育課堂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因此,依照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可以將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分為主觀因素問題行為、客觀因素問題行為和環(huán)境因素問題行為三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維度劃分存在一定的問題,即許多問題行為的產生是由多因素導致的,例如上課玩手機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還有環(huán)境因素。除了以此維度的劃分,還可以依照對體育課堂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劃分為淺層課堂問題行為和深層課堂問題行為,但是這種維度劃分并無確切的標準,即對何為深層影響、何為淺層影響缺乏標準測量尺度,只能依靠體育教師的主觀態(tài)度來進行大體判斷,相對而言規(guī)范度不足。但是,問題行為之所以被稱之為問題行為,必然是對正常的體育課堂及教學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有必要把握各類問題行為對體育課堂的影響程度進行較為清晰的梳理。因此,研究者將結合上述兩種維度的劃分對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進行歸因分析。
2.1 主觀因素導致的問題行為
主觀因素問題行為是最為常見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即大學生因自身因素而在體育課堂上產生的問題行為。相較于中小學生,大學生有著更強的自制力與注意力,但是仍然會因各類原因出現(xiàn)主觀因素問題行為。據研究者在大學體育課堂的實地觀察,發(fā)現(xiàn)如遲到、曠課、早退、玩手機、不按規(guī)定進行練習、不按規(guī)定在固定場地、不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等問題行為較為常見。其中,最為頻繁出現(xiàn)的依次為上課玩手機、遲到、不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這些問題行為的產生均是由于大學生主觀方面的因素導致。首先是玩手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通訊、休閑娛樂等功能集于一體的手機成為大學生日常必需的工具,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手機進行社會交往、玩游戲等進行消遣,而當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自制力時,通常會抵制不住誘惑在體育課堂的正常上課時間內玩手機。當研究者對出現(xiàn)玩手機問題行為的學生進行訪談,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玩手機行為往往是習慣性的、成癮性的?!熬毩曂曛蟛蛔杂X的就拿出手機來玩一下,有時候登錄游戲領一下獎勵什么的”,這一方面說明當前大學生的手機成癮現(xiàn)象已較為普遍,且影響了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則說明體育課堂亟待尋求對手機的控制與管理。除了手機成癮導致的上課玩手機問題行為,遲到同樣較為普遍,且這類問題行為通常會集中出現(xiàn)在部分人群。除了偶發(fā)性的事件(如學生臨時有事)導致的遲到,集中出現(xiàn)在部分人群的遲到問題行為無疑是由于其時間觀念淡薄,又缺乏相應的、較為嚴厲的懲戒措施。
不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即影響課堂風貌、還會對學生的練習效果產生影響,更有可能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上出現(xiàn)意外安全事故。不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這一問題行為更容易出現(xiàn)在女性學生群體。研究者發(fā)現(xiàn)男性學生這一問題通常表現(xiàn)為穿牛仔褲、休閑鞋,而女性學生群體則多種多樣,如穿裙子、涼鞋、高跟鞋、牛仔褲、緊身褲以及其他休閑服裝等等。究其緣由,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對體育課不夠重視,有學生表示“本來也沒想著怎么運動,就是玩一下”,說明無論是學校還是體育教師,在增強學生對體育課重視程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另一方面是缺乏相應的體育鍛煉安全常識,運動服裝尤其是運動鞋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避免許多運動損傷等意外傷害事故的出現(xiàn),學生不愿意穿著運動服裝上課無疑是缺乏此方面的安全常識。
上述諸多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均是由于大學生主觀因素導致的,但也有部分問題行為是受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如不按規(guī)定練習相關內容等,既有學生自制力較差的原因,也有教師授課方法的原因,還有場地器材限制的原因等。而在諸多主觀因素問題行為中,依照對個人、群體的影響情況,遲到、早退、曠課、不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等僅對學生自己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的行為屬于淺層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而上課玩手機、不按規(guī)定練習相關內容、不按規(guī)定在固定場地等由于影響了部分同學,則屬于深層問題行為。之所以將上課玩手機歸屬于深層問題行為是由于目前大學生手機成癮現(xiàn)象普遍,易引起連帶效應,而不按規(guī)定練習相關內容、不按規(guī)定在固定場地則是由于產生問題的學生對一起練習的同伴或其他場地的學生產生了影響。
2.2 客觀因素導致的問題行為
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即大學生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在體育課堂上,產生問題行為的大學生是主體,教師、教學內容、其他學生等均是客體,客觀因素問題行為即客體對主體產生影響從而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如上課發(fā)呆、走神、頂撞教師、與同伴沖突、學習效果差等均是客觀因素問題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而關于客觀因素問題行為的產生原因,根據研究者的觀察與訪談,發(fā)現(xiàn)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首先是教師因素,教師是體育課堂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締造者,教師的性格、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等均對學生的體育課堂學習情況有著必然聯(lián)系,在諸多類型的教師中,新進教師的體育課堂更容易出現(xiàn)大學生上課發(fā)呆、走神以及學習效果差的情況,分析認為新進教師由于比較年輕,教學經驗有限,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不熟練,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學習效果差,另一方面則容易使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及抵觸心理,從而導致各類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其次,共同進行運動技術練習的同伴的運動水平情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客觀因素問題行為的產生,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配合練習的體育課堂上,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練習時往往會選擇同等水平的同學,如果練習同伴的水平較差就會產生諸多課堂問題行為,如不按規(guī)定進行練習、玩手機、不按規(guī)定在固定場地練習等主觀因素問題行為,以及發(fā)呆、與同伴沖突等客觀因素問題行為。綜上所述可知,客觀因素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教師、同伴等客觀因素導致,而客觀因素問題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則有可能會發(fā)展為主觀因素問題行為,從淺層問題演化為深層問題。
2.3 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問題行為
環(huán)境因素問題行為是指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場地、器材等環(huán)境而導致的問題行為。動作不規(guī)范、練習散漫、敷衍了事等是環(huán)境因素問題行為的額主要表現(xiàn)。場地器材不足、設備老舊等是高校體育課普遍存在的問題,2014年6月,教育部頒發(fā)《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強調“每節(jié)體育課人數(shù)原則上不超過30人”。但是研究者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高校由于體育教師數(shù)量、場地等不足,每節(jié)體育課人數(shù)遠超30人,有些甚至達到了50人以上。少量的場地器材必然無法滿足過量人數(shù)的學生的需求,從而出現(xiàn)諸多課堂問題行為,并且從環(huán)境因素問題行為發(fā)展為不按規(guī)定進行練習、玩手機等主觀因素問題行為。雖然有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無器械的徒手練習,但仍然治標不治本,還會衍生出其他問題行為。
3 社會資本理論視域下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策略
社會資本是指個人、組織(廣義上的)通過與內部、外部對象的長期交往,形成的一系列認同關系網絡。體育課堂上,體育參與過程中的競爭性、團隊協(xié)作等特點決定了大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集群特征,即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通常是結伴進行,在兩人或以上的群體內的互動中完成。在此語境下,當群體內構建起穩(wěn)定、長期、廣泛的關系網絡(即社會資本),無疑能夠形成一種以體育課堂為紐帶的、自覺自愿的大學生“體育參與場域”。并且這種以體育鍛煉為紐帶形成的關系網絡是動員、引導群體周邊人員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對消解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均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以體育社會資本為切入點,通過完善體育課堂行為規(guī)范制度、按照運動技能水平分組學習、深入開展線上學習、深化課內外一體化機制等途徑來培育大學生體育課堂上的體育社會資本,無疑有利于解決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
3.1 完善體育課堂行為規(guī)范制度
完善的體育課堂行為規(guī)范制度能夠有效杜絕大部分體育課堂問題行為,而許多教師由于怕麻煩并未建立自己的課堂行為規(guī)范制度,或者建立了卻未執(zhí)行,因此教師或學校體育相關管理部門應制定統(tǒng)一的學生課堂行為規(guī)范并認真貫徹。一方面,對各類體育課堂問題行為進行相應懲戒,如遲到、曠課、早退、未按規(guī)定穿著運動服裝等進行扣分處理,對課堂上表現(xiàn)積極的行為進行正向激勵,在管理的同時施加正向激勵刺激,從而有效管理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
3.2 按運動技能水平分組學習
任何體育運動項目都會出現(xiàn)大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學生水平較高,有些學生則剛剛入門,倘若水平差距較大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則會導致水平較高的學生群體產生各類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如不按規(guī)定進行練習等。因此,應在體育課程學習之前按照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情況進行學習分組,將水平相當?shù)膶W生合并到一個或多個小組進行體育學習,以同等運動技能水平學習小組為平臺,定期為學習小組安排合作學習任務,培育小組成員的體育社會資本,構建體育學習場域。
3.3 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開展體育學習
2019年01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構建‘互聯(lián)網+教育’新生態(tài)”,昭示著線上學習在未來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線上教學資源開展體育課程輔助學習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將學生手機成癮的問題轉化為正向學習促進手段,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定時完成線上學習內容,并按規(guī)定進行考核評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情況。同時,線上教學資源的學習可以結合學習小組制定專屬小組任務,如在課下要求小組間成員共同完成一次體育游戲,共同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等,增加小組間成員的體育交流機會,建立起穩(wěn)定的體育學習空間。
3.4 深化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改革
興趣是體育學習最大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激發(fā)其體育課程學習的動力。因此,應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與習慣,將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程緊密聯(lián)系,深化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一方面,應制定相應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如課外鍛煉打卡,每進行一次與體育課程學習內容相關的課外體育鍛煉,給予相應加分獎勵,并記入期末成績。另一方面,打造課外體育競賽平臺,鼓勵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比賽,每學期定期進行班級比賽、班級間比賽等賽事交流活動,為學生體育學習的成果提供展示平臺,并設置團體賽,鼓勵學生報名,從而培育其體育社會資本,在促進其體育課堂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其體育鍛煉習慣與意識。
4 結語
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是影響體育課堂教學風氣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學校體育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只有探本尋源,理清大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體育社會資本的培育的過程是將學生的體育學習從被動轉向主動的過程,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鍛煉習慣,無疑能有效解決大學生的體育課堂問題行為。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工程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項目“我校學生體育課堂問題行為及管理策略研究”(2019JG0044);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促進機制研究”(20C0471);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項目編號:HNKCSZ-2020-0480);2022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體育運動提升新時代學生德育的干預原理與方法研究”(XSP22YBC486);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融入德育教育優(yōu)化路徑研究”(21C0564)。
(作者單位:1.湖南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2.廣州市天河區(qū)天府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