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陽光
【摘要】采用中小學學業(y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隨機選取初二班級兩個平行班的學生共計73人,其中實驗組37人、對照組36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上課干預,而實驗組采用正念冥想法干預,探究正念冥想干預下對初二第二學期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和焦慮情緒的影響。
【關鍵詞】正念冥想;自我效能感;焦慮情緒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下,全國中小學生開始網絡授課,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等發(fā)生了變化,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同時也帶動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情緒變化。學者于2020年2月中旬開展網絡問卷調查發(fā)現,疫情期間國內大學生的抑郁情緒水平明顯高于中國成年人的常模水平。學生和家長對網絡授課的學習狀態(tài)逐漸下降和學習成績逐漸的擔憂,由于學生缺乏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對教學模式不適應,學生的焦慮逐漸增大。研究指出,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指出5.8%~30%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出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近年來,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指導,全國選取54個城市開展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工作,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fā)展。因此,根據學生的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自我效能和焦慮情緒調查,采用正念冥想法對學生心理情況進行干預,嘗試改變學生自我效能感和焦慮情緒,為進一步提升學習成績和調整心理情緒提供科學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對2021年5月~6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三亞學校初二年級3、4班共計85人進行問卷調查和實驗干預,剔除無效數據12人,有效數據73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國知網、谷歌學術、百度文庫等文獻資料網站,查閱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學生焦慮”“焦慮問卷”等期刊。
(2)問卷調查法:選取中小學生學習效能感問卷量表,該問卷選取了中學版,實驗前和實驗后問卷信度α=0.82、α=0.83;1971年由Zung編制的中學生焦慮自測量表共計20題,正向評分15題和反向評分5分,有效問卷73份。實驗前和實驗后問卷信度采用折半法測量得到相關系數為0.73和0.81,符合實驗要求。
(3)實驗法:實驗采取單因素變量實驗,隨機選取學習成績、男女人數等因素選取我校初二3、4班實驗對象,3班為實驗組共計37人,4班為對照組共計36人。實驗周期8周課程,每周兩次共計16次課。其中實驗組采用正念冥想法進行心理課教學而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進行心理課程教學。
(4)數理統(tǒng)計法:采用excel和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和分析。
3.相關概念。
(1)正念冥想,是一種身心調適方式,旨在通過正念冥想訓練,幫助人們降低壓力、焦慮,進行自我情緒控制。Kabat-Zinn首次將正念冥想練習用于病人的壓力管理和疼痛管理,于1982年發(fā)表了關于正念冥想干預長期慢性疼痛的研究報告,并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化的標準冥想練習方式—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簡稱MBSR)。正念冥想最早適用于醫(yī)學學科,之后被引入到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領域用于緩解疼痛、壓力和改善情緒。
(2)自我效能: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的學業(yè)能力信念及個體對于自身學習行為和成績的控制感,即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的表現。
4.研究結果。
(1)學生背景情況。初二學生是第一批次初中畢業(yè)的學生,面臨逐漸開始的學業(yè)水平測試、體育考試和中招考試等重大的考試,面對初二升初三階段,學生面對學習壓力、社會壓力、生活壓力、交往壓力、青春期叛逆等多種壓力的匯聚下,學生表現出學習動力不足、晚上睡眠不足、半夜驚醒、情緒不穩(wěn)定等情況出現。
(2)實驗前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實驗前,選取平行班級初二3、4班的學生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學生分別進行兩個問卷的調查,結果如下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自我效能感和焦慮情緒方面p>0.05,表明無顯著性差異,符合實驗前要求。由此可知學生在實驗前自我效能感較差,焦慮情緒較嚴重。學生常常表現出對學習的負面行為,討厭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晚上睡眠質量差等現象出現。這些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健康心情。
(3)實驗后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經過8周的正念冥想干預,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焦慮情緒也發(fā)生了變化。筆者分別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可知,經過8周的實驗,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總分p>0.05,表明無顯著性差異,其他維度的p<0.01,表明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強,焦慮情緒也得到的緩解。實驗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行為、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環(huán)境調控得到了快速發(fā)展,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高,焦慮情緒得到了降低。
(4)實驗組試驗前和實驗后的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正念冥想干預下實驗組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
實驗組在正念冥想的干預下自我效能和焦慮情緒之間的各個維度均得到了改變,p值均小于0.01,說明實驗組受到了正念冥想干預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焦慮情緒得到緩解。
(5)對照組試驗前和實驗后的自我效能與焦慮情緒。對照組在常規(guī)教學影響下,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結果如表4所示。
經過8周的常規(guī)教學,對照組在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各維度之間p>0.05,說明各維度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對照組沒有顯著性變化。
5.討論。
(1)正念冥想對自我效能的干預效果。本文研究發(fā)現,通過正念冥想對初二學生進行干預,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顯著的提升。正念冥想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心理調適能力,提高其正念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自我表露,增進心理健康。實驗結果與正念冥想理論結果一致。結果說明,正念冥想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行為、環(huán)境適應和環(huán)境調控能力等,提高自我效能感。正念冥想可以有意識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無需主觀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從而身心放松,達到預期的結果。
(2)正念冥想對焦慮情緒的干預效果。MBCT(正念認知療法)比主動心理教育和CBT(認知行為療法)在焦慮癥患者的治療方面更具優(yōu)勢。正念冥想訓練下,發(fā)現實驗組學生的中等焦慮情緒轉變成低焦慮情緒,學生的焦慮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學生之前的焦慮行為有所減少和緩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正積極發(fā)展。而對照組中學生的焦慮情緒表現為p>0.05,表明無顯著性差異,焦慮情緒沒有變化,學生焦慮情況處于較高位置。
6.結論與建議。
(1)結論。
①現階段初二學生在實驗前學習自我效能感較差,學生焦慮情緒較高。
②通過正念冥想能夠有效提高初二第二學期學生自我效能感和降低焦慮情緒的發(fā)生。學習能力、學習行為、環(huán)境適應和環(huán)境調控等能力,均得到有效地改變。
③通過常規(guī)教學的學生,在自我效能感與焦慮情緒中處于相對較高的位置,實驗前和實驗后無顯著性變化。常規(guī)教學對學生自我效能與焦慮情緒改變無作用。
(2)建議。
①班主任或心理教師更多地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關心與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改善焦慮和自我效能感。
②進一步完善正念冥想訓練法的教學過程,應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改變學生的焦慮情緒。提高訓練的時間與次數,教會學生學習策略,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
7.研究不足。本研究由于實驗樣本數量過少,學生對正念冥想認知較少,學生不能立即進入訓練狀態(tài);實驗周期較短,僅8周的實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存在偏倚。未來將擴增實驗對象,延長實驗周期,進一步研究自我效能與焦慮情緒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汪晶,丁楊,蔣茜璇,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安徽省高校學生焦慮抑郁水平及應對策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
[2]嚴婧.情緒低落,焦慮,迷?!囋囌钰は氚桑J].心理與健康,2021(04).
[3]王玉正,羅非.冥想訓練及其狀態(tài)測評[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02).
[4]林秋韻,王慶婭,安蔚,支愧云.正念冥想訓練對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的影響[A].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2019(1).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專項課題,課題編號:QJH2020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