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兆云
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面積只有12.5平方千米,呈狹長形,山勢低緩蜿蜒,四面洪波起伏,宛如在海面上戲水的蛟龍。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佛寺林立,景色清麗,素有“海上仙山”之譽。
我和幾名同游者從寧波出發(fā),乘輪船出甬江口,就駛向了浩瀚的東海,舟山群島像一大把撒向海面的瑰麗寶石,錯落有致,百態(tài)千姿。我們乘坐的客輪,就在這些大小島嶼之間逶迤東行。
船舷上擠滿了欣賞海景的人群,當(dāng)輪船駛過我國的第四大島——舟山本島以后,東面的海天交會處朦朧地顯出一抹青山,在茫茫無際的水面上飄浮升沉。稍近,綠樹巉巖,琳宮梵宇,在海霧繚繞之中,時隱時現(xiàn)。此時,我仿佛置身于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意境之中。
普陀山以它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奇妙的自然景色,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和神奇?zhèn)髡f。早在秦漢之際,就有人受“蓬萊求仙”傳說的影響,到這里來尋覓“仙境”。相傳王莽稱帝時,九江郡壽春人梅福,因不滿朝政,曾棄官來此煉丹修道,并采藥為山民治病。為了紀念這位早期的開拓者,在唐代以前,這座荒涼小島被命名為“梅岑山”。至今,這里還設(shè)有梅福禪院,香火不絕,并有煉丹洞、煉丹井等遺跡。傳說晉代的葛洪也曾在普陀山煉丹,島上留有一口葛洪井。
普陀山四周有20多處伸向海面的岬角,曲折多姿。東海的一處岬角上,有一座“不肯去觀音院”。這個奇特的名稱里,包含著一個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故事,也是普陀山成為佛教名山的開端。唐朝時,我國佛教興盛,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鍔第三次來唐,在五臺山迎奉了一尊觀音佛像,從明州(今寧波)下海回國。經(jīng)過普陀海面時,風(fēng)浪突起,船不能行。他認為是這座觀音“顯靈”,不愿東去日本,便在普陀山靠岸,留下佛像,由當(dāng)?shù)匾晃恍諒埖木用耱v出房屋供奉。人們便稱這尊佛像為“不肯去觀音”,這座房屋為“不肯去觀音院”。房屋屢毀屢建,現(xiàn)在的小小三間平房,精巧別致,是近年來重建的。參觀時,同游者詼諧地說:“這座觀音還真是‘愛國主義者’呢!”
宋代以后,“不肯去觀音”的名聲傳揚開來,朝廷下令建寺,把觀音當(dāng)作主佛供奉。因為佛經(jīng)中有觀音居于“普陀洛伽”之說,這座海島便被稱為普陀山,梅岑山僅指梅福煉丹之處了。普陀本島的東南海域,還有一座面積僅0.36平方千米的小島,被稱為洛伽山。從此,這兩座風(fēng)光旖旎的大小島嶼,佛香氤氳,梵音裊裊,成為海內(nèi)外佛教信徒朝拜觀音的“圣地”。
普陀山號稱“海天佛國”,香火最盛時,曾有大小寺院200余處,人們稱它“山逢曲處皆藏寺”,“有宅皆寺,無人非僧”。其中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都是數(shù)百年名剎。古木參天,山徑幽邃,建筑軒宏偉麗,佛像造型生動,飽譽海內(nèi)外。特別是島上主剎——普濟禪寺,始建于宋代,雖屢經(jīng)興廢,至今尚有建筑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背倚造型奇特的靈鷲峰,前臨清波微泛的蓮花池,融清幽與雄偉于一體。
但是,千余年來,這座“海上仙山”并非“仙凡阻隔”,同樣經(jīng)歷著人世滄桑。天災(zāi)、兵禍、外侮,對普陀山造成了多次破壞,歷代帝王由于統(tǒng)治的需要,都及時督促修復(fù)。據(jù)《山志》記載,宋、元、明、清,有13個帝王、19個皇后和親王,曾經(jīng)賜金、賜田、賜物,或派人進香,或督修廟宇。普濟寺內(nèi)過去有一副楹聯(lián):“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印證了興廢史實。20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陀山又遭到了一場浩劫。據(jù)說,在一天之內(nèi),島上的萬余尊佛像,幾乎全部被毀。幸存的只有一座觀音像,是由一個和尚偷偷藏起來的。近幾年,主要寺院陸續(xù)修復(fù),200多名僧尼,按照他們意愿的選擇,虔誠過著暮鼓晨鐘的宗教生活。
普陀山的樹木蔭天蔽日,有不少是珍貴的奇樹,“普陀鵝耳櫪”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樹枝成雙成對地生長,極有規(guī)則。當(dāng)?shù)厝罕娝追Q為“夫妻樹”。只是它雌雄同株,花期又不同,極難自然繁殖。雖是“老夫妻”卻無“兒女”。據(jù)說全國僅此一株,可見其珍貴。目前科技人員正采取人工繁殖辦法,幫助它延續(xù)后代。
由于地殼變動和海水長期沖刷,島上還形成了許多奇特的巖洞。潮音古洞相傳是“不肯去觀音”登岸之處。洞口東臨大海,崖壁陡削,洞內(nèi)怪石嶙峋,深不可測,海潮奔襲,吼聲如雷,驚心動魄。我國文學(xué)名著《西游記》中,曾多次描述孫悟空騰云駕霧,到潮音洞參謁觀音,使古洞更添神秘色彩。
普陀山四周為大海環(huán)繞,但島上也有清泉,水質(zhì)甘美。如仙人井離大海僅數(shù)百步,據(jù)說井水色清味甘,久旱不涸,大澇不溢。煉丹洞是一個方形石室,位于山頂,卻有泉水從石隙中滲出,終年不斷。導(dǎo)游同志說,這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對身體大有益處。
前人有言:“以山而兼湖之勝,則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勝,則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勝,當(dāng)推普陀。”普陀一行,能兼覽山海之勝。特別是這里交通方便,山徑平緩,景點密集,環(huán)境清幽,非常適合老年人旅游。我們一行幾人,都是五十歲以上的女同志,游覽得十分酣暢。
(編輯? ?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