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視唱練耳是一門基礎的音樂課程,也是聲樂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關鍵要素。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通過聲樂演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感情,而視唱練耳與聲樂是被包含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可以說視唱練耳的技法對聲樂演唱的標準性及專業(yè)性都有巨大影響和深遠意義。在進行聲樂演唱練習當中,對學生視唱練耳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我們要讓學生深入學習視唱練耳的基本功與技巧,使學生打好堅實基礎,能夠熟練掌握視唱練耳技能,并且根據不同曲目進行靈活運用,同時我們還要探究視唱練耳與聲樂練習的意義。注重視唱練耳的培養(yǎng),可以提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對聲樂表演者的專業(yè)性也有所提高,本文研究視唱練耳與聲樂的聯系。
關鍵詞:視唱練耳? 聲樂? 聯系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7-0124-03
一、聲樂演唱中的視唱練耳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聲樂基本功的提高
聲樂學習分為聲樂理論知識與演唱技巧兩個大方面,無論是哪一方面都需要專業(yè)、全面的聲樂基本功作為支撐。聲樂基本功的要求與視唱練耳的內容目標基本一致,所以兩者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是兩者之間也有不同,從整體練習情況來看,兩者內容相互穿插,互相配合。視唱練耳分為視唱與聽音兩部分,從視唱字面意義來看,即簡單的識譜即唱,但是其中還包括音準、音程、旋律、節(jié)奏、和弦、和聲、調式、調性、力度、視譜等,能夠使學生獨自運用視覺、聽覺、感覺進行音樂思維訓練,并在這個過程中練習識譜。識譜是聲樂學習中重要的理論基礎,也是視唱練耳重要的練習基本,作曲家通過樂譜能夠將自己的構思與感情完整、正確的呈現出來,是作者作品創(chuàng)作的重要載體,同時我們通過識譜還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音樂風格,通過樂譜傳遞出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對于演出者而言,其也能夠通過樂譜的記錄來分析歌曲,感受歌曲內涵。同時還要在視唱練習中通過對音樂旋律片段的賞析和音樂主題旋律的分析學習中,給予學生積累音樂素材的過程,同時激發(fā)學生音樂靈感,能夠在經典素材中學習精華內容,培養(yǎng)學生獨自欣賞分析音樂素材的能力,增強其演出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在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上都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練耳即要培養(yǎng)耳朵聽覺對聲樂和器樂專業(yè)識別的記憶能力,也就是要在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樂器的識別度,對不同音色、音準的辨別力,以及對相關音樂素材的記憶能力,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增強對樂譜的實際理解能力和對音響效果的想象能力,也重在豐富和提高學生的內在聽覺,是培養(yǎng)音樂感受的重要組成部分。視聽練耳學習的最終目標還是要通過訓練來發(fā)展音樂聽覺,對音樂形成記憶力,要求培養(yǎng)正確的音準和節(jié)奏感,具有熟悉的讀譜技能和豐富的音樂語匯,并且能夠通過這些基本功提升自己音樂水平。視唱練耳基本功扎實的同學可以在拿到一首聲樂作品時能夠很快地理解它,包括對音準、節(jié)奏的要求都能夠很好地把握并且演繹出來,后期還會根據曲目特點融入自身情感,從而用音樂水平來升華作品。同時“聽”的能力較好的話能夠快速分辨出不同的聲音以及聲音方位,好的音色、真假聲位置的轉換等都可以通過“聽”來獲取音樂信息,這樣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練習表演當中都可以根據自身有效判斷進行聲樂演出。所以視唱練耳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聲樂基本功的提高。
(二)促進學生音樂感知力的提高
聲樂作品的展現需要表演者具有良好的音樂感知力。音樂感知力即對音樂的感覺和知覺,音樂感覺是音樂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產生的對音樂及音樂相關事物的一系列反應,其中包括對音高音低的辨別,也包括對音強音弱的判決。音樂感知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首次接觸到音樂欣賞時對于音樂的音色、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音樂因素很難有技術分析和藝術感受體驗,但是從音樂當中他們能判斷出曲目帶給他們的情緒是高興還是悲傷。音樂感知可以說是音樂學習心理過程的起點,是感官這種方式的呈現,具有情感表達、形象突出的特點。同時音樂感知也是聽覺、視覺、運動覺的綜合運用,這同樣也是視唱練耳的主要練習內容,他們三者之間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學生在進行視唱練耳過程中會大量聆聽各類曲目,這些曲目有不同演唱方法,不同演奏方式,并且會對這些樂曲進行節(jié)奏和音調的分析,鍛煉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力,對節(jié)奏和音調轉換的敏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也對未來學生在聲樂表演方面奠定了感知基礎,從而使自身聽力更加敏銳,在對曲目的理解上更加全面且深刻,也能夠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使聲樂表演更加豐富。音樂感知力不僅是需要學生具備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未來的曲目表演當中能夠融入到表演過程中,運用對聲音的控制和調節(jié)使自身表演充滿吸引力,使觀眾從表演中感受到音樂的情感表達,能夠使觀眾感受到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所以視唱練耳可以促進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提高。
(三)促進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高
音樂表現力是指表現音樂內容的能力,而且其必須具有兩個要素——聲音和節(jié)奏。音樂表現不僅僅是對樂譜自身的認識和理解,還要對音樂作品的藝術風格、樂曲結構、力度、速度和表現特色等方面進行深度理解。在視唱練耳中,我們通過“看、聽、唱”對樂曲進行分解分析,一部作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細致研究,從中能夠學習到樂曲的創(chuàng)作結構、形式、旋律線條、和弦結構以及和聲功能等多方面內容。同時,大量作品的聆聽和研究也可以在積累素材的基礎上為其提供再創(chuàng)作靈感,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在情感分析上理解突出。我們要知道音樂可以傳達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對于節(jié)奏的練習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節(jié)奏是要有“彈性”的,時而緊,時而松,要根據音色及情感表達進行快慢的變化,是在音樂中自然流露出的節(jié)奏,而不是刻意而為之的表演。通過視唱練耳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使其通過自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運用嫻熟的聲樂技巧,將曲目內容完整全面的表現出來,在感情上也能夠深入體會作品內涵,使自己能夠融入到音樂情景當中去,在技巧與情感的共同交流之下,聲樂表演者能夠將作品通過飽滿、豐富的感情體現出來,掌握作品真諦,表現出作品張力,在音樂表現力方面更具力量,所以視唱練耳可以促進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高。
二、聲樂水平對于視唱練耳的意義
(一)增強聲樂氣息的訓練
在聲樂歌唱中最重要的一點即氣息的運用,呼吸方法得當、氣息平穩(wěn)是完成聲樂表演的重要因素。在聲樂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即“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可見正確的氣息使用對聲樂表演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會不會科學使用氣息也是唱好歌的關鍵之一,氣息把握得當會使聲音更加圓潤通暢,反之如果氣息處理不到位的話,不僅聲樂演出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還會破壞作品的藝術性。氣息訓練中主要是程度的把握,吸氣過程中的深與淺要做到適中,否則氣息過深就會造成聲音僵硬沒有彈性,而氣息過淺則會在呼出時力度不夠,無法帶動聲部發(fā)出聲音,甚至還會出現聲音蒼白無力的狀態(tài),在聲樂演唱當中的呼吸有吸氣和呼氣兩個部分,演唱者要將空氣吸入口腔和鼻子,之后到達胸腔,呼氣則是演唱者將胸腔中的氣息根據音樂節(jié)奏均勻地送出來,通過相互之間的撞擊產生聲音,呼氣質量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聲音發(fā)出的音質是否動聽。同時,氣息中粗與細的表達也充分展現出曲目的情感,表演者根據曲調不同進行氣息粗細的相互轉變。唱歌中呼吸是發(fā)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對呼吸的控制和運用也是曲目表演優(yōu)良的重要因素所在。我們在練習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氣息發(fā)聲,逐步做到用橫膈膜進行控制,在練習中要形成正確的喉嚨位置,穩(wěn)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配合相密切,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適度調整,這樣在發(fā)聲的各個音區(qū)都會有較好的聲音效果。最后就是氣息連貫與停頓的把握,這兩點都是以曲目情感曲調為基礎的,在對應歌曲高潮時要做好氣息連貫的把握,要求歌曲停頓的地方要注意把握緩慢均勻地過度,不會因為停頓使歌曲整體失去連貫性。所以在聲樂演唱中,氣息的熟練掌握以及合理把控也可以保證演唱過程中順暢流利。
(二)調整好聲樂演唱的共鳴
人體能夠通過胸腔氣息帶動聲帶發(fā)出悅耳動聽的歌聲,主要是沿用了平時生活中說話時使用口腔共鳴的結果,其中我們不僅要用口腔共鳴,還要喉咽腔、鼻咽腔、頭腔、胸腔都參與共鳴。在實際聲樂演出當中,根據曲風不同、歌曲結構不同以及對音域要求的不同,通過對腔體的調節(jié)和組合決定聲音的質量,并且聲樂歌唱中其共鳴狀態(tài)是由整體協調各部位來完成的,尤其是咽喉腔和鼻咽腔這兩個部位,在歌唱中他們屬于一個整體,連接這個整體共鳴的重要部位是整個后咽部,所以在聲樂歌唱當中要對這個部位給予足夠的重視。中聲區(qū)最主要的共鳴腔為口咽腔,它是一個能改變形態(tài)和容量的腔體。各個共鳴區(qū)共鳴使用的比例均是在口咽腔進行協調平衡的,因而可以說它是共鳴使用的基礎。其實共鳴的運用就是發(fā)聲與共鳴相互結合成為一種單一的功能,兩者相輔相成,不存在沒有歌聲的共鳴,也不存在沒有共鳴的歌聲,它們是不可能分開活動的。而高聲區(qū)最主要的共鳴體是頭腔,其可以改善聲音的音色,提高音準能力。因為有了頭聲,所以可以將聲音集中并使其明亮,聲音也相對具有穿透力,提高了曲目的整體風格與特色,可以說在聲樂表演中頭腔共鳴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也是一首曲目的高潮所在。低音區(qū)的共鳴體主要是胸腔,即用聲門音向下傳遞到胸腔時所產生的共鳴效果,聲門音即聲門部位下的空氣由于全部容量的增強,在嗓音泛音中那些基礎的和較低的分音或者泛音。不同聲區(qū)同時也反映出不同的情緒情感表達,在聲樂表演共鳴當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好身體各部位的發(fā)力點,通過聲音的傳輸進行聲樂表演。只有根據音樂風格、音域等需要來調整和調節(jié),還有氣息的正確使用,才可以唱出上下貫通、穿透力強、音質圓潤的聲音來。所以聲樂水平也與視唱練耳中的共鳴有相互匹配,互相支持的關系。
(三)聲樂中情感表達的重要體現
聲樂演唱的升華在于將情感融入其中,演唱中既可以表達出歌曲本身的內容感情,也可以是表演者自身感情的加入,使歌曲本身情感表達與演唱者情感的結合碰撞出新的效果。但是無論是哪個方面,其共同追求即通過完整的歌曲演唱將想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能夠為觀眾演唱出歌曲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內涵,使觀眾能夠走進歌曲當中,能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并從歌曲當中得到感情共鳴,可以釋懷、可以釋放、可以悲傷、可以快樂、也可以有所感悟,聽完歌曲演出后能夠讓觀眾深深記住這首歌或者這場演出,那就代表這是一場完美的歌唱表演。聲樂演出與視唱作品有著非常相似甚至密切的聯系,兩者之間可以有相互借鑒的地方,也有不同點,兩者無論從作品賞析還是表演作品上都希望能夠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抒發(fā)出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而視唱是注重情感傳輸,聲樂表演中這種情感的傳遞可以使作品更加豐富,并具有特色,在視唱練習中可以通過歌唱技巧引出曲目情感,聲樂表演中更多的是加入了情感因素,豐富的聲樂演出感情可以使視唱練耳更加全面和立體,學生在視唱學習中不僅僅是用專業(yè)的音樂技巧眼光去欣賞作品,還可以根據作品融入自己對作品的興趣和感情,對原作品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跟靈感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賦予感情的同時理解作者內心,又使觀眾受到了真實的情感影響,讓基礎作品錦上添花。
三、結語
視唱練耳與聲樂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我們在進行視唱練耳學習練習過程中要具備聲樂高素養(yǎng)條件,這樣我們的演出作品才能更加流暢,體現出應有的完整性文化價值。在練習中我們要注重氣息與共鳴的訓練,要情緒情感飽滿,通過聲音傳遞曲目內涵。綜上所述,我們要將視唱練耳擺在練習的重要位置,作為聲樂基礎要做到將基礎打實、打牢,之后對理論知識的全面學習與對歌唱技巧的應用將全面推進表演者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保持積極專業(yè)的聲樂水平,通過聲樂表演表達出真實的思想感情。
參考文獻:
[1]田大河.簡析視唱練耳與聲樂演唱之間的關系[J].黃河之聲,2017(19):101.
[2]魏娜.關于聲樂教學中視唱練耳的意義分析及運用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19(15):179-180.
[3]陳曉霞.試析視唱練耳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和意義[J].音樂大觀,2013(15):126-127.
作者簡介:梁麗群(1973.03—),女,學歷:本科,職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視唱練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