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是師生圍繞一個議題、多個文本,運用閱讀策略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形成屬于自己的閱讀體系的有目的性的閱讀過程[1]。群文閱讀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求同存異、融合判斷等閱讀能力,在閱讀與感悟中發(fā)展思維能力,推動學生成為知識的“儲備者”、能力的“建構者”,促進了閱讀課堂教學觀念的改革。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成為一線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鑒于此,筆者以《創(chuàng)世神話》群文閱讀為例,從“激發(fā)認知沖突”→“激活學習動力”→“明晰群文異同”→“促進群文整合”四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問題:激發(fā)認知沖突
好的問題設計是有張力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通過閱讀文本和比較文本,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觀點趨同的問題,同質性高,很難形成矛盾張力,更不用說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在群文閱讀課堂中,問題的設計應有沖突性,能夠“觸及”文本的深度層面,“觸摸”到學生的思維,挑戰(zhàn)學生的認知。
以人教版群文閱讀《創(chuàng)世神話》為例,教師以問題:“世界是如何形成的?”進行導入,并請同學回答出科學的說法。
教師繼續(xù)追問,如果這個問題放到兩千年前,答案會有所不同嗎?
接著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不同民族的神話,中國神話《盤古開天辟地》、羅馬神話《阿胡拉·馬茲達》、印度神話《始祖大梵天》,隨后教師提出具有沖突性的問題:“我們都相信科學,為什么還要讀神話?”這個問題很有力量,可以說給了學生“當頭一棒”,帶給學生認知上的沖擊,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科學與神話的關系,大膽思考當今閱讀神話的意義。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自己就“捕捉”到了神話的內涵和現(xiàn)實意義,利用好沖突性問題,把學生潛在的認知能力“誘發(fā)”出來。
二、猜想:激活學習動力
“缺乏猜想的學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掌握知識,但不會創(chuàng)造。”猜想,是一種有趣的體驗,也是一種激發(fā)動力的學習方法,更是解放學生思維的鑰匙。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適當運用猜想,對未讀部分進行大膽假設,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文本對話。猜想的課堂實質上是“討論”與“探究”的課堂,教師要設計“披文入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發(fā)現(xiàn),能夠極大提高教學效果。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諸神創(chuàng)世》和《淤能棋呂島》兩篇神話,引導學生根據神話猜想這兩篇神話是哪個國家的。學生聯(lián)系文本,抓住關鍵“點”進行猜想,“人們以游牧為主”猜想《諸神創(chuàng)世》是蒙古的,通過“這個世界是一個島”猜想《淤能棋呂島》是日本的。緊接著,教師出示神話國家驗證學生的猜想,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時,教師要乘勝追擊,因勢利導,為學生提供“冰島”的信息,讓學生猜想或者說是去創(chuàng)造冰島的神話。這次是一次“逆向”的猜想過程,無疑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激烈討論,由“猜國家”到“猜神話”,前后相互照應、雙向互動。在學生得出答案后,教師讓學生閱讀《巨人伊密爾》,學生的猜想在神話中找到痕跡,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具有濃郁的“游戲精神”,在調動起學生閱讀熱情的同時,學生也收獲了學習的動力和快樂,促使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三、比較:明晰群文異同
比較閱讀是根據文本內容選擇比較的方法,也就是“求同”和“比異”的閱讀策略,求同就是找出群文之間的共同之處,比異,就是群文間的不同之處。比較閱讀的形式有主要有橫向——縱向比較、形式——內容比較[2],是群文閱讀常用的閱讀方法。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閱讀《盤古開天辟地》《阿胡拉·馬茲達》《始祖大梵天》。以問題鏈的形式將問題串起來,對文本進行比較:
【問題1】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問題2】這些神話是哪個國家的?
【問題3】這些創(chuàng)世神話有什么共同點?
上述三個問題分別是形式比較、橫向比較和內容比較。問題1是“形式比較”,引導學生從不同題材中體會神話的特點;問題2是“橫向比較”,表明神話具有鮮明的民族元素;問題3是“內容比較”,提煉出創(chuàng)世神話的相同點,即原始世界是一個蛋,神的出現(xiàn)化為世界萬物(見表1)??梢?,群文閱讀是“發(fā)現(xiàn)至上”的課堂,通過比較閱讀,教師教給學生閱讀策略,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求同存異、整合判斷,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向深度發(fā)展,走向神秘多彩的童話世界,為培養(yǎng)“會閱讀”的讀者提供了可能。
四、表單:促進群文整合
群文閱讀要在短時間內閱讀多篇文本,考驗著小學生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表單”是個行之有效的選擇。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表單,在本課中教師可以選擇“自主閱讀單”?!白灾鏖喿x單”在遵循整本書閱讀整體性與個性化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若干“學習地圖”,閱讀任務形象化、明確化[3],更好的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群文閱讀“自主閱讀單”給學生閱讀方向上的引導,需要教師課前解讀群文,整合多篇文本,并設計問題,編寫“自主閱讀單”。
在《創(chuàng)世神話》群文教學中,設計如下“自主閱讀單”(見表2)。教師與學生先共同完成一個神話總結,如《盤古開天地》,學生會根據第一個的樣式,閱讀群文《盤古開天辟地》《阿胡拉·馬茲達》《始祖大梵天》,并從三篇文本中提煉出表格所需要的任務信息:“神話”——“神話里的英雄”——“英雄的事跡”。經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一目了然,文本的線索清晰明了,有效地規(guī)避了課堂的混亂,促進了學生有條不紊自主閱讀的順利進行,有效的提高了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有效拓寬了學生閱讀視野,增加學生閱讀量,促使語文閱讀從細嚼慢咽的“一篇”走向取舍有得的“群文”,順應了語文課程改革的趨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活力。教師要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努力在語文課堂中聚焦閱讀方法、領悟表達,打破現(xiàn)有閱讀教學的僵局,把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相信通過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斷探索,語文群文閱讀定能煥然一新,構建生動高效的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楚君.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61-62.
[2]趙麗艷.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3):8-11.
[3]王霞.周期學習單: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支架——以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安徒生童話》為例[J].語文建設,2021(6):67-69.
許秋景,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zhèn)教委辦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