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興娣
提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引導幼兒進行深入探究,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有效的提問是開啟幼兒心智、拓展幼兒思維、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分析了當前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提問時機和提問方式,以期為教師提供幫助,提高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教學效果。
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能夠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存在以下幾種不恰當?shù)奶釂柗绞?,影響了教學效果。第一,即興發(fā)揮式提問,一些教師的提問缺乏邏輯性,難以讓幼兒理解和把握,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超越了幼兒的認識水平。第二,寬泛式提問,一些教師的問題缺少針對性,無法讓幼兒把握答題范圍。第三,毫無懸念的提問,一些教師的問題缺乏延展性和吸引力,難以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針對不同的幼兒和不同的情境提出恰當?shù)膯栴},幫助幼兒建構(gòu)知識經(jīng)驗。教師可以抓住以下幾個時機向幼兒提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一)表達模糊時,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整理思路
幼兒的語言能力處于發(fā)展當中,他們需要借助表情和動作表述自己的想法。在科學探究活動的分享環(huán)節(jié),一些幼兒會出現(xiàn)表意含糊不清的情況。對此,教師應安撫幼兒的情緒,耐心傾聽幼兒的表達,通過適時的提問給予幼兒提示,幫助幼兒理清思路。例如,在“自助果凍——壘高”探究活動中,筆者組織幼兒探索將果凍條壘高的方法。浩浩表示自己用三角形可以壘到10層,其他幼兒很好奇,紛紛提出了質(zhì)疑。浩浩急著向他們解釋,可是他越著急,他的表達越不清楚。這時,筆者問浩浩:“你說的三角形,是不是重疊上去的?”浩浩說:“不是重疊,是交叉的,這樣才結(jié)實?!惫P者追問道:“是交叉著不斷壘高嗎?”浩浩說:“是的?!惫P者通過簡單的提問,快速幫浩浩明晰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因此,當幼兒表達模糊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思路,讓幼兒的表達更加準確。
(二)偏離主題時,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找回方向
幼兒的思維以感性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驗,缺少進行科學探究的經(jīng)驗。這導致部分幼兒在和教師互動時,常常出現(xiàn)滔滔不絕、天馬行空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適時拉回幼兒的話題,引導幼兒進入探究活動。例如,在“神奇的鏡子”探究活動中,幼兒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現(xiàn)象:單面鏡和雙面鏡照出的小熊數(shù)量是不一樣的,而且雙面鏡在不同的角度照出的小熊數(shù)量也不一樣。幼兒對此感到好奇,紛紛開始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說這是哈哈鏡,有的幼兒說這是白雪公主的魔鏡。雖然課堂氛圍較為活躍,但是幼兒的思路已經(jīng)偏離了課堂主題,這時,筆者向幼兒提問:“你們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比如,哪個夾角照出的小熊最多?哪個夾角照出的小熊最少呢?”在筆者的提示下,幼兒回到正確的方向進行科學探究,學到了新的知識。
(三)思維從眾時,通過提問拓寬幼兒思路
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判斷能力較為薄弱,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主動向幼兒提出合理的問題,以拓寬幼兒的思路。例如,在“沉浮”探究活動中,有幼兒發(fā)現(xiàn)“紙張是浮在水面上的”,其他幼兒也表示贊同。筆者問道:“每一種紙張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嗎?”筆者的提問引發(fā)了幼兒的思考,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興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有幼兒主動向筆者提問:“為什么銅版紙浮得最久呢?紙張怎樣才不會沉下去呢?”。這種良好的師幼互動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增強幼兒的探究能力。
(四)抓住契機,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內(nèi)驅(qū)力
幼兒對未知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常常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充滿疑問。教師應抓住契機對幼兒進行提問,根據(jù)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進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踩影子”活動中,幼兒在操場上興致勃勃地追著自己的影子跑,有的幼兒生怕自己的影子被別人踩到了。當浩浩鉆到滑梯下面時,有幼兒驚奇地問筆者:“老師,浩浩的影子怎么沒有了?”筆者回答道:“咦!浩浩的影子真的消失了,什么情況下才有影子呢?我們一起找找吧?!痹诖嘶A(chǔ)上,筆者進行延伸教學,開展了“有趣的影子”“多彩的影子”“皮影戲”等系列主題活動。教師的有效提問可以減少幼兒探究的盲目性,激發(fā)幼兒探究的內(nèi)驅(qū)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提問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促使幼兒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一)引導式提問,拓寬幼兒的思維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允許幼兒大膽嘗試,讓幼兒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究,增強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進行科學的指導。例如,在“挑戰(zhàn)運水器”主題活動中,筆者提醒幼兒:“把水引到池子里,需要哪些材料呢?”幼兒利用材料制作了運水設(shè)備,找到了將水運往高處的方法。筆者又問:“你們是怎么做到的?你們的運水設(shè)備是最好的嗎?”在筆者的引導下,幼兒開動腦筋,制作了多種運水設(shè)備,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追根究底式提問,培養(yǎng)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應運用追根究底式的提問,引導幼兒專注于探究活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例如,在“搭建海滄大橋”主題活動中,幼兒搭建的引橋太長,即將超越活動區(qū)域。此時,筆者向幼兒問道:“我要上橋,可是還要繞這么遠,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能更快上橋呢?”“如果橋面很高,又沒有那么長的斜坡,怎么才能到橋面呢?”帶著這些問題,幼兒收集了許多關(guān)于橋的資料,如演武大橋、石鼓山立交橋等。通過資料的收集和筆者的講解,幼兒發(fā)現(xiàn)引橋既可以是直的,又可以有弧度,弧度越大,坡度越緩。幼兒明白了“坡度”的原理,進而成功地完成了引橋的設(shè)計。
(三)延展性提問,引導幼兒深層次思考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地為幼兒解答疑惑,通過延展性提問,引導幼兒沿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發(fā)現(xiàn)戲水池里有一個小洞,水都從洞里流走了。“水流到哪里去了呢?”幼兒十分驚訝,筆者順勢提問:“幼兒園還有什么地方有這種洞口呢?”“這些洞口都通向哪里呢?”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幼兒找到了幼兒園內(nèi)的防空洞洞口和消防管道口。接著,筆者又進行了延展性提問:“這些洞口的形狀和顏色有什么區(qū)別?每個洞口有什么特別的作用呢?”通過筆者的引導,幼兒明白了不同的洞口具有不同的作用,進一步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jīng)驗。
在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提問是教學藝術(shù)的展現(xiàn)。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進行深層次的探索活動,拓展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廈門市第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