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芹 馬順順 王一菲 孟凡茂
摘要:為了更好地認識小句的句法和語義,需要對小句(small clause)的話題結構進行研究。小句的話題結構有以下區(qū)分:在動詞性小句里,小句的主語不是話題;但是在形容詞性小句里,小句的主語是話題。通過對比提升動詞在形容詞性小句和動詞性小句中的區(qū)別,可以清楚的得出嵌入小句是否是一個話題結構的結論。其中,在形容詞性小句里有單獨的個體作為話題,在動詞性小句中話題為事件或階段。又因為形容詞性小句的主語是一個話題,小句能在被動語態(tài)轉換下變?yōu)橐粋€主句(matrix clause);然而,動詞性小句的主語并不是一個話題,其不能在被動語態(tài)的轉換下轉變成一個主句。
關鍵詞:英語小句;話題結構;句法
引言
小句(small clause)作為句法和話題研究中的一種特殊結構,一直備受爭議。比如說a. We consider the guard intelligent.和b. We consider the guard leave.這兩個句子中的斜體部分通常被稱為小句,但前者是形容詞性小句,后者是動詞性小句,那這兩者是否有話題,又是否有區(qū)別,如果有區(qū)別,那么區(qū)別在何處。英語小句的存在合理性、功能、結構等問題引發(fā)了學者們的積極探討。不論是西方語言研究者基于功能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等視角展開的研究,還是國內(nèi)學者集中于英語小句和漢語小句進行的對比研究,都對其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本文在句法學和語義學的理論框架下,結合英語小句的實際語用功能對英語小句的話題結構存在的合理性與功能結構進行探索研究。
1.英語小句成分存在的合理性
學術界在小句的句法處理上有著極為激烈的討論,其一是關于成分問題,Stowell(1981,1983)認為(1)中的斜體部分構成成分;但是Williams(1983,1984)等其他學者則認為(1)中的斜體部分不構成成分。
在語言學中,英語小句共享一個標準的結構[NP XP],其中 XP 可由 AP,NP,PP,VP 等實義語類充當述謂,即小句是由 VP、NP、AP、PP 等實義語類和居于主語位置的 NP 構成的最大投射。小句(small?clause)的概念由Williams提出,它指的是子句中的兩個成分構成述謂關系(predication?relation),且述謂為形容詞短語、名詞短語、無屈折形態(tài)的動詞短語等成分的特殊句型。小句為含有主謂項關系([NP VP])的邏輯結構,缺乏時態(tài)特征([-T]),又能獨立運作的句法成分。但是因為其缺少時態(tài)限定,會被認為其沒有在結構中存在的價值。這種現(xiàn)象可以通過以下例子進行理解:
(1)a. We consider the guard intelligent.
b. We consider the guard leave.
在(1)a.中斜體部分屬于形容詞性小句,其中the guard和intelligent是主謂關系;在(1)b.中斜體部分屬于動詞性小句,其中the guard 和leave是主語和動詞建立了主謂關系。但是(1)中a和b都沒有時態(tài)的變化,卻依舊有存在的價值。兩個英語小句在語義上有意義,也在句法中有組成的結構。
2.英語小句述謂和主語分析
2.1關于述謂區(qū)分:
動詞性小句和形容詞性小句的區(qū)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容詞性小句涉及到范疇述謂(categorical predication),然而動詞性小句涉及規(guī)約述謂(thetic predication)。使用范疇述謂形式時,主語從事件本身中挑選出來,述謂將屬性賦予該主語,述謂的屬性影響主語的屬性,在這里,小句主語能夠被提升移出小句中心而成為話題,即話題由個體論元充當。在動詞性小句中,有了規(guī)約述謂,主語就不會被單獨挑選出來,而是作為事件參與者。因此,規(guī)約述謂形式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事件報告句子,它涉及到在語篇中引入一個事件。這里的主語并不是話題,因為它不能脫離此事件,所以也不能被提升移出小句中心成為話題。在學術界,常認為此類小句沒有話題,只是包含新的信息,但也有人認為,此類小句所表達的事件就是話題。
動詞性小句和形容詞性小句在述謂形式上的區(qū)別可以用下面的方式來證明。Raposo和Urigereka(1995年)、Ladusaw(1994年)和Jager(1995年)觀察到,Carlson(1977年)稱之為階段謂詞的句子涉及規(guī)約述謂,而Carlson稱之為個體謂詞的句子涉及范疇述謂。更有趣的是,動詞小句補語只允許事件級、階段謂詞,而不允許像know這樣的個體謂詞,如下:
(2) a. Tom saw John escape.
b. Tom saw John know French.
但是,形容詞性小句相對于動詞小句來說,允許在小句中出現(xiàn)個體謂詞,如下。
(3) a. The guard considers the prisoner intelligent.
b. The guard judged the work acceptable.
但是在兩種類型的小句中,述謂的類型會影響句子的被動語態(tài)轉變,如下。
(4) a. The guard saw prisoners leave.
b. The guard considers prisoners intelligent.
可以看到,述謂動詞的不同造成了被動語態(tài)的不同。當嵌入式小句涉及范疇述謂時,可以轉換成被動形式;但當它涉及規(guī)約述謂時,是不能轉換成被動形式的。
2.2主語位置的分析
主語的位置差異影響述謂形式,Diesing(1990,1992)和 Kratzer(1995)已證實主語可在VP內(nèi)部或外部找到,其中段級述謂的主語在內(nèi)部出現(xiàn)VP,而個體述謂的主語在外部出現(xiàn)VP。由于階段級述謂和個體級述謂分別存在于表達主題判斷和范疇判斷的句子中,所以這些小句的主語位置也不同??捎面溡恢滦院妥疃桃苿釉瓌t來說明,在推導過程中當wh短語與主語相鄰后,主語移向其功能投射。然后wh短語移到CP。因此,我們看到,采用動詞和形容詞小句主語位置的差異可解釋兩者主語之間的提取差異。
3.英語小句話題的分析
形容詞性小句涉及范疇述謂,主語是從述謂中挑選出來的,主語是小句的話題;而動詞性小句涉及規(guī)約述謂。而有了主句的述謂,主語不能被挑選出來,這不是該句的話題。另,主語定位的差異與主語是否是小句的話題或話題相關。形容詞性小句涉及范疇述謂,主語是謂詞的話題,可被提出成為話題,其主語占據(jù)了一個獨特的話題位置。而在動詞小句中,主語不構成話題,話題不會被提升到一個不同的主題位置。
RapoSo和UrigaReeka(1995)認為存在一個功能性F位置是子句的話題所在。若把這個功能投影作為主題短語(TopP),若形容詞小句的主語于主題短語的說明符中,那其位于形容詞的投影之外,則可解釋該語法。但規(guī)約述謂且主語不處于主題位置的動詞小句不會升到最高點,則可得規(guī)約小句是沒有話題的。Raposo和Urigereka(1995)認為,有了規(guī)約述謂,整個謂詞就成為句子“about”的部分,進而變?yōu)樾【涞脑掝}。J?ger(1995)認為在規(guī)約句子中,助詞有標記話題作用。Chierchia(1992)注意到規(guī)約從句的話題為數(shù)量副詞提供了限制。認為主句包含一個功能性成分,可能為話題的時態(tài)。其他學者則認為,動詞的“事件”、“情境”或“時空”動詞的論元為外部論元作用(Kratzer,1995; Ramchand,1997),或為話題作用(Erteschik Shir 1997)。因而,近乎學術界都認為規(guī)約小句存在話題。若采用Erteschik Shir的話題理論,可得出其不合理的結論。故本文認為無話題結構提供了述謂基礎。在這里,事件論元是主題,動詞小句以階段為話題的屬性并提供其謂詞。
故在動詞小句中事件或階段為話題,形容詞小句的個體為話題。
結語:盡管在動詞小句和形容詞小句中發(fā)現(xiàn)的話題結構有所區(qū)別,兩者的句法差異與各自主題的性質(zhì)和位置有關。形容詞小句具有范疇述謂,主題由個體論元充當,小句主語被賦予主題特征并經(jīng)歷提升,被動時提升后的主語可以核銷根句時態(tài)的名詞性特征,被動式成立。動詞性小句為規(guī)約述謂,主題由事件論元充當,而事件論元的特征集為空集。這時小句主語未被賦予主題特征不能經(jīng)歷提升,被動化時事件論元無法核銷根句時態(tài)的名詞性特征,這就足以造成句子推導崩漬,故含被動式的動詞性小句不合理。
參考文獻:
[1]Chierchia, G.& R. Turner.1988. Semantics and Property Theory.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11:261-302.
[2]Diesing, M.1990. The Syntactic Roots of Semantic Parti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3]Erteschik-Shir, N.1997. The Dynamics of Focus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Kratzer, A.1995. Stage Level and Individual Level Predicates. In The Generic Book, ed. by Gregory Carlson and Francis Jeffrey Pelletier,125-175.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Raposo, E.& J. Uriagereka.1995. Two Types of Small Clauses (Toward a syntax of theme/rheme relation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28: Small Clauses, ed. by Anna Cardinaletti and Maria Teresa Guasti,179-206. San Diego, Calif.: Academic Press.
[6]Stowell, T.1991. Small Clause Restructuring. In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in Comparative Grammar, ed. by Robert Freidin,182-218.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7]Stowell, T.1995. Remarks on Clause Structure. In Syntax and Semantics,28: Small Clauses, ed. by Anna Cardinaletti and Maria Teresa Guasti,271-286. San Diego, Calif.: Academic Press.
[8]Williams, E.1983. Against Small Clauses. Linguistic Inquiry,14:287-308.
[9]趙彥春,于才年.英語小句新視點——基于普遍語法的探索[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23(5):18-23+80.
指導老師:孟凡茂,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該文受臨沂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英語小句的話題結構研究(編號X202110452162)”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