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旭
摘要:幼兒園課程審議就是通過年級組教師集體智慧對課程中的問題進行商議并做出選擇和決策的過程,它是課程開發(fā)和完善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在主題課程審議中,我用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與教師們一起探討,審議幼兒的已有經驗與興趣、主題的活動目標、主題的活動線索、主題的實施路徑、主題的課程資源等。在實施的過程中每個班每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關注重點存在一定的差異,各班幼兒的已有經驗興趣、學習方式以及發(fā)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教師在實施課程中,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與困惑,因此在審議前的基礎上需進行調整和補充,優(yōu)化課程。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程審議;特點及運用
前言
課程審議指課程開發(fā)的主體對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的問題反復討論權衡,獲得一致性的理解與解釋,最終做出恰當的、一致性的課程變革的決定及相應的策略。問題是課程的心臟,它助推教師進行深入思考、討論和分析,聚焦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對相關的內容和策略做出選擇。本文分析幼兒園教師課程審議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著重探討問題意識在幼兒園課程審議中的運用策略。
1幼兒園教師課程審議的特點
1.1情境性
情境性從狹義角度分析,指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的實際情境特征,就是事件發(fā)生的實際景象。而廣義的情境性是指在具體的景象下實踐發(fā)生的內容與影響等因素。從幼兒園教師課程審議角度分析,就是在固定的時空條件下,在實際場景中進行的,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具體活動過程。課程審議的內容與場景都呈現(xiàn)了其情境性。第一,從課程審議的內容分析,教師在課程審議中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特定幼兒、教師、課程中產生的特定問題。并不是從實際情境中抽離出來,去除特定情境的審議。第二,從課程審議的場景角度分析,此過程都是在議題產生的場景中進行的,并不是在一個脫離情境的議題情境中產生的??偟膩碚f,情境性是課程審議的主要特點之一。
1.2實踐性
第一,從問題時課程審議角度分析,其自身就是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審議的過程就是做決定的過程,需要教師覺知問題,進而衡量,改變變通方案,思考問題下各種答案的結果,最終選擇最適合的答案,然后實施教學。所以說問題式課程審議自身就具有實踐性。第二,從課程審議的議題角度分析,在課程領域中提出的問題多是來自兩方面,即理論和實踐。這兩點存在些許差異,幼師雖然掌握心理學、教育學與課程學等多方面理論,但是這些并不是課程審議的重要內容,課程實踐中產生的問題才是教師課程審議的主要內容。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幼兒園課程的“知識”,不是課程審議的唯一目的與結果,解決幼兒園課程實踐中的問題,才是課程審議最直接與主要的結果。
2問題意識在幼兒園課程審議中的運用策略
2.1問題引發(fā)思考——課程需要不斷深化的動力
同一套教材,實施的對象所處環(huán)境、經驗、興趣等不同時,教師如何實施課程?活動內容如何選擇與調整?如何讓每個幼兒能不斷地在各自原有水平上提高?……一個個問題的出現(xiàn)推進我對課程的思考。第一,建立幼兒主題課程。結合幼兒的經驗、興趣、需要及發(fā)展對原有課程做相應的調整與補充,建立適合本班幼兒的主題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當我實施一個主題前,發(fā)現(xiàn)有的活動內容不符合本班幼兒的經驗、興趣及發(fā)展,需要教師追隨幼兒的發(fā)展,關注幼兒的興趣、反應等表現(xiàn),通過相互交流展示、討論發(fā)現(xiàn)、查找分析,找準問題,并通過審議幼兒經驗、興趣、需要等深入研究,推進幼兒課程的行走,對原有主題做相應的調整與補充。如我在實施小班數學“數一數”活動中,幼兒對點數數量1~3并匹配,在區(qū)域游戲中掌握得很好,那么在課程審議中,我就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各個班的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經驗、興趣發(fā)展,并對活動的目標、活動材料、教育形式做調整,使之符合本班幼兒的需要與發(fā)展。
第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從問題到課程的實施與優(yōu)化。面對相同的主題,整齊劃一的實施目標與步伐,不一定適合所有平行班的教師與幼兒,因此在主題實施前的審議中,教師就應該抓住關鍵性的問題:各個班的實際情況與幼兒發(fā)展水平、教學內容是否具有彈性、組織實施是否開放性等,以幫助同年齡段各個平行班主題的有效開展。針對共性的問題,拋磚引玉,打開教師們的"辯"話匣,引導教師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生成問題,思考分析,將內容進行整合、刪減和創(chuàng)新。從不同角度解讀原有主題課程,梳理主題資源、線索,調整目標,完善主題實施路徑。問題給予教師以啟發(fā)、支持和幫助,并在解決問題中對原課程做相應的調整與補充,促進主題課程的發(fā)展。
2.2問題引發(fā)行動——尋找多種策略優(yōu)化課程
第一,揚長避短,交流討論,相互學習。課程審議是課程再造和完善的過程,年級組教師在每周的課程審議中,進行民主、開放、平等的研討和對話,促進教師相互溝通、碰撞和學習,形成課程主體意識,建立審議模式、更新思維方式。
課程審議是以年級組的形式開展的,由于年級組老師的經驗與能力不同,擅長領域與關注點也不一樣,因此年級組長在審議前,先匯總教師們的問題,進行歸納、梳理,總結出關鍵性問題,并以文本的形式提前發(fā)給教師,請教師們做到提前思考。在課程審議中,年級組長以文本的形式先對以往課程實施經驗進行回顧,班組長以班級為單位,輪流對主題目標如何落實進行分析,并回顧整理前一個主題的實施經驗。在此過程中針對關鍵性問題或共性問題,與教師一起交流討論,鼓勵年輕教師先說一說、談一談,在一些領域中,請各領域擅長的老師結合理論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見解,再請成熟型老師做總結,不同層次的解決策略會讓每位老師豁然開朗,開闊視野,打開思維。不僅發(fā)揮年輕教師敢于創(chuàng)新、活躍的思維,還和經驗豐富的老師互補,發(fā)揮每位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第二,以點帶面,逐漸輻射,教學相長。由于我所在的幼兒園年輕教師居多,課程經驗不豐富,在一開始的實施課程審議中,幼兒園先建立試點班,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以點帶面推進課程的發(fā)展。在課程審議中,集大家智慧,從不同角度解讀原有主題,梳理主題資源、線索,調整目標,完善主題實施路徑。經過反復的討論、觀摩、學習,年輕教師了解了課程審議的落腳點還是幼兒的發(fā)展,用心觀注幼兒的生活與發(fā)展,兼顧每位幼兒的個性,追隨他們的興趣并能發(fā)現(xiàn)問題。在年級組的課程審議中,教師先嘗試園本課程的開展,在主題行進中,每班嘗試從兒童一個不同的興趣關注點開展班本活動,在此基礎上逐漸開展班本活動。
結語
在實施課程審議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做一個有問題意識教師的重要性。問題伴隨教師前進,問題助推課程行走,思考促進教師成長。
參考文獻:
[1]郭旭.淺議幼兒園特色課程的構建[J].江西教育,2010(36).
[2]李燕.幼兒園課程審議的具體內容[J].早期教育(教育教學),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