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佩紅
摘要:在以往,教師用于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資源往往只有教材,通過教材向學生不斷的灌輸知識,希望能夠借此加強學生的知識積累,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但是對于語文課程而言,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會從多種不同的渠道去攝取語文知識,掌握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從而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工具。如果教師將僅僅把教材當做教學資源加以運用,就會導致語文教學過程僵化,教學內容枯燥等問題出現(xiàn)。為此,教師應當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從不同渠道獲取教學資源,并選擇合適的方法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在語文教學工作當中,教師的教學活動需要依托于教材,但不必將全部經歷放在教材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上。同時,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也需要一些教輔書籍、練習題目等來對語文知識進行鞏固和訓練,從而體現(xiàn)語文知識的實用性。但是,如果整個教學活動只有教材和課后訓練,必然導致語文教學體系缺少靈活性,學生也不愿意主動的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相應的,教學效果自然會逐漸下降。如果想要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就需要教師開發(fā)和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為此,教師首先需要更加巧妙的利用教材資源,同時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并有效利用文化資源,從而形成多樣的教材內容。
一、巧妙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基本載體,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學習都無法脫離語文教材。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教材,完全無法滿足小學生日漸增加的學習需求,教學工作也必然走向死板,學習氛圍也是一片沉寂。通過對教材的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與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內容,所以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利用好這些教材資源,向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體悟語文知識,更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升有莫大幫助。鑒于此,教師要巧妙利用教材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落花生》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站起來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會經常和自己的家人聊天,聊天的內容都有什么?通過這種形成的課程導入,學生的思緒就能夠回到現(xiàn)實生活,然后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便可以繼續(xù)提問:“每次和家人聊天之后,是不是都感覺收獲很多?你都從家人的身上學到了什么?”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短時間的討論。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適時的引入課程內容,幫助學生了解“花生”一樣的人具備哪些品質,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也努力做一個“花生”一樣的人。
二、合理運用網絡資源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內容以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真情實感,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都比較缺乏,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融入情感,這就使得教學效果不能令人滿意,教學效率也普遍較低。如今的小學生生活在網絡時代,對網絡普遍比較熟悉,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網絡中的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竹節(jié)人》一文時,首先可以使用電教設備為學生播放“斗竹節(jié)人”的視頻片段,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初步了解竹節(jié)人是什么。然后,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制作竹節(jié)人的步驟圖以及玩法的說明書,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內容了解竹節(jié)人的制作方法和玩法。此時,學生的興趣便會極其高漲,快速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向學生展示一些我國其他的傳統(tǒng)游戲,比如“滾鐵環(huán)”、“丟沙包”、“抽陀螺”等等,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好玩和有趣。
三、有效應用文化資源
我國有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凝聚了中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結晶。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效的應用這些文化資源進行教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僅如此,教師有效應用文化資源,更能教會學生正確看待傳統(tǒng)文化、批判性的繼承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臘八粥》一文時,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鄉(xiāng)是不是在臘月初八也有吃臘八粥的習慣。如果有,就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鄉(xiāng)的臘八粥的制作過程、味道、臘八粥代表的含義等等。這樣一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就會更近,使其愿意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活動當中。此時,教師就可以圍繞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在此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其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等等節(jié)日的由來和發(fā)展歷史。通過這些文化資源的應用,學生便能夠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需要教師立足教材,并跳到教材之外,從現(xiàn)實生活中、互聯(lián)網中以及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能夠用于教學活動的資源,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為學生的全面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邱松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256.
[2]王建林.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轉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55.qdstsg2022032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