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娟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fā),激發(fā)學習潛能,達到優(yōu)良的學習效果。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成功帶來困難和障礙。
關鍵詞:如何;培養(yǎng);習慣
習慣,就說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種條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相對定型的動作和行為。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fā),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新課標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和檢查作業(yè)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p>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 “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從模仿中學習,然而,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里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痹谶@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yè)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guī)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xiàn)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xiàn)。
二、要從小培養(yǎng)。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yǎng)成了,由此可見,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yǎng)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yǎng)成壞習慣時就開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yǎng)成好習慣,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老師充滿著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缎氯纸洝分械牡谝痪湓捴v到: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涂畫,你把他涂黑,他就變黑,你把他涂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小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已染成不良陋習就難以糾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fā),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和檢查作業(yè)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三、確定培養(yǎng)重點。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方面,學校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不同年級的培養(yǎng)重點,使之形成一個教育序列,確保學生學習習慣在有目的、有計劃地教育序列中養(yǎng)成。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循環(huán)往復,低年級訓練過的,到中年級、高年級還需反復訓練,進行低層次訓練要為進行高層次訓練打基礎,進行高層次訓練則要注意鞏固和強化的層次訓練的要求。例如,同樣是培養(yǎng)“上課專心聽講”這一習慣,小學一二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說話”;小學三四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不想其他事情,積極舉手發(fā)言,發(fā)言時聲音要洪亮”;小學高年級的要求是“先預習后聽講,聽講時要善于思考”。
四、校內外相軌并行。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時刻提醒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點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yǎng)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家長如何配合學校的正面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就成為每一位家長必須引以注意并加以探索仍至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確定目標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可操之過急。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能夠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自覺就必須自主,沒有自主的自覺是不能長久的。因此,在孩了的學習方式上家長應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讓孩子在一種適應他自身喜好的、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 這樣更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效果,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學習。經常與孩子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善的交流可以拉近與孩子間的距離,可以了解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賞識孩子。著名的“賞識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賞出來的”這一觀點已成為當代教育學上一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
五、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它能使“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愿地、積極主動地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而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