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莉娜 湯瑤瑤 王璐 莫鵬
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素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征。方法:用回顧性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連續(xù)5年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8394例患兒,入院后采集鼻咽分泌物及血清標本進行多病原學檢測,根據(jù)多病原學檢測結果篩選出肺炎支原體感染組共143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住院期間有否使用抗菌素分為使用抗菌素組和未使用抗菌素組,觀察其臨床特征。結果:支原體感染使用抗菌素組大部分患者,具有入院前中位病程長,年齡偏大,實驗室檢查外周血CRP、LDH升高,臨床有發(fā)熱,肺部體征有濕啰音,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為大葉性肺炎。結論: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經(jīng)驗性使用抗菌素現(xiàn)狀,主要以入院前中位病程長、有發(fā)熱、氣促、紫紺及兩肺濕啰音和/或喘鳴音等表現(xiàn)為依據(jù);外周血WBC、N%、及CRP高,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為兩肺炎癥、大葉性肺炎及胸腔積液為目前指導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素的重要輔助檢查指標之一;經(jīng)驗性使用抗菌素可應用于危重癥患兒。
關鍵詞:抗菌素;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特征分析
【中圖分類號】 R375+.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9--02
近年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占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10%~20%,在肺炎支原體大流行期間甚至可高達30%以上,其次就是肺炎衣原體、真菌等[1]??咕厮幬锏某霈F(xiàn)用于我國各類醫(yī)院的臨床治療中,由于抗菌素的抗菌作用以及在抗腫瘤、對某些特異性酶的抑制作用,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2]。在我國臨床上常見的各類抗菌素類型主要包括有β-內酰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huán)素類、喹諾酮類。作為以感染性疾病為主的兒童呼吸內科,臨床早期、正確、適時以及合理的抗菌素治療對挽救生命和減輕患兒痛苦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3-4]。在當今快速發(fā)展的醫(yī)療技術環(huán)境下,抗菌藥物普廣的新品種在臨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為臨床醫(yī)學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手段[5]。但大量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也帶來了許多弊端,相關流行病學統(tǒng)計認為當今世界抗菌素總產(chǎn)量的一半是用于人類,其中80%主要應用于城市和社區(qū),且大多數(shù)用于治療呼吸道傳染病,不合理應用的比例高達到20%~50%[6-7]。本研究基于此分析抗菌素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征,以為抗生素的臨床合理使用提供借鑒,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連續(xù)5年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8394例患兒,入院后采集鼻咽分泌物及血清標本進行多病原學檢測,從中選擇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入選患者須滿足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為兒童,均同意本次研究,排除伴有心肝腎等嚴重疾病患者,排除伴有意識障礙或精神異常患者。
1.2研究方法
用回顧性方法,根據(jù)多病原學檢測結果篩選出肺炎支原體感染組共143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住院期間有否使用抗菌素分為使用抗菌素組和未使用抗菌素組,觀察其臨床特征。
1.3觀察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W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兩組間比較若T<1或n<40用Fisher確切概率法,若1
肺炎支原體感染選擇抗菌素治療大部分患兒臨床特征都具有入院前中位病程長,需住院治療時間更長,實驗室檢查外周血WBC、N%、CRP、PLT、LDH升高,中位年齡較大,臨床有發(fā)熱、氣促、紫紺及胃腸道癥狀,肺部聽診有濕啰音或濕啰音合并喘鳴音,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為兩肺炎癥、大葉性肺炎及胸腔積液。綜上結果分析,臨床針對每一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是否給予抗菌素治療是非常復雜及艱難的,在入院時、入院初以及在治療過程中,雖然多病原學檢測為是否使用抗菌素提供了幫助以及支持,但臨床癥狀、體征以及其他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也是指導是否使用抗菌素的重要依據(jù),患兒院外病程較長及住院治療困難,應有針對性分析多病原學檢測是否存在假陰性可能,各種指南、研究報道以及以往的總結研究也是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8]。
因此根據(jù)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礎疾病、發(fā)病情況早期合理的經(jīng)驗使用抗菌素、以及臨床表現(xiàn)與病原檢查結果無法統(tǒng)一情況下使用抗菌素是需要不斷學習及總結,才能去偽存真,使臨床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中更合理、更精準。
參考文獻:
[1]倪鑫.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09):771-777.
[2]Tramuto F,Maida CM,Napoli G,et al.Burden and viral aetiology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 and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Microbes Infect,2016,18(4)270-276.
[3]周寶云.分析抗菌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療效[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11):139-140.
[4]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印發(fā)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J].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15,(5):477-477.
[5]Tramper-Stranders,G.A,et al.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review of etiology-and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studies[J].Paediatric respiratory reviews,2018,(26):41-48.
[6]胡月,王宇,劉景院,等.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病原學及耐藥現(xiàn)狀研究進展[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8,12(03):209-211.
[7]蒲開彬,黃英,等.重慶地區(qū)兒童重癥肺炎病原學回顧性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6,34(04):264-267.
[8]宗曉龍,馬利鋒,李真玉,等,2013-2018年天津地區(qū)住院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流行特征分析[J].天津醫(yī)藥,2020,48(04):313-319.
作者簡介誒:石莉娜(1991,12)女,碩士,山東人,漢族,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兒童呼吸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