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時代的發(fā)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教師要幫助和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這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引導學生具備較強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教師要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鍛煉思維、發(fā)展個性和培養(yǎng)能力的主陣地,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不可復制和不可取代的,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注重養(yǎng)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興趣;質疑;習慣;學習方法;家庭教育
課堂學習氣氛是否濃厚,課堂教學是否生動有趣,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生的積極參與也是關鍵因素。
一、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應該是出于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而進行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第一,設立目標。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看到成功的希望,才能有努力的力量。教師給學生制定自主學習目標時要把握尺度,簡單的學習目標不能引起學生的滿足感,過難又會讓學生望而生畏,所以,教師要用心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第二,設定疑問。質疑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在疑問的驅使下,他們會產生更多主動學習的意愿,并渴望得到肯定。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大雁為什么會排成人字和一字不同的隊形飛行?”學生稍加思考后,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雖然有的回答并不正確,但這樣設計能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既活躍課堂氣氛,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創(chuàng)設情境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只要是獨立自主思考得出的結論,都可以勇敢地說出來。教師要力爭做到讓語文課堂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在教學《四季》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們也可以試著模仿詩里的句子來說一說?!睂W生在說的過程中激發(fā)了求知欲,調動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語文課的激趣導入很重要,如果能在一堂課的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那么整堂課的教學就會很輕松。比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課《用多大的聲音》時,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聰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麻煩,他在走廊里大聲喊同學,老師告訴他要小聲說話??稍谡n堂學習過程中,老師又要求發(fā)言要大聲,聰聰很矛盾,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誰能幫助他呢?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紛紛舉手幫助聰聰,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設計有趣的導入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一年級學生,要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使每一名學生都樂于主動學習。
二、重視質疑能力的引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對文本產生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文字背后鮮活的思想和高尚的靈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動物世界的奧秘,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學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學生問得少,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累夠嗆,學生不思考,一堂課教師都在唱獨角戲。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要在文本的基礎上,質疑詞語的運用,質疑修辭的理解,質疑作者的意圖。
(一)可針對課題質疑
課題一般都是文章的主題,也就是文章要表達的重點,圍繞文題進行大膽質疑,往往能抓住文章的精髓。例如,在教學《青蛙寫詩》時,學生會說:“我想知道青蛙不是人,它怎么會寫詩?”“寫詩的目的是什么呢?”“青蛙把詩寫在了哪里?”解決了這些問題,本課的重難點也就得到了突破。
(二)可針對課文“矛盾”處質疑
課文的矛盾處往往會得到學生的關注。例如,在教學《猴子撈月亮》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問:“月亮沒有掉到井里,猴子們?yōu)槭裁慈圃铝聊??”從而讓學生明白遇事多動腦筋,勤思考,不要盲目做事,否則會做出傻事來的道理。
(三)可針對學生“似懂非懂”處質疑
學生往往對問題的理解層次比較淺,尤其是對那些含義較深刻的語句,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也似懂非懂。例如,教學《冬冬寫字》一文時可以這樣提問:課文中重復出現(xiàn)的語句是什么?冬冬最后寫好字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勤于質疑,樂于質疑,善于質疑,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重視的。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會質疑,甚至不敢質疑,所以怎樣把質疑落到實處,一直是一個難題,教師要多鼓勵,注意方式,同時,也可以在講新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為了達到更好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提前設計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逐漸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從民主型師生關系的角度來談質疑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和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其次,建立科學高效的評價機制。只有讓學生融入課堂,敢于提問,才能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備課《雨點兒》第一段時,“無數(shù)”“飄落”需要理解,可以運用談話啟發(fā)的方式來體驗學習?!盁o數(shù)”數(shù)目很多,根據(jù)學生已有經驗理解沒問題,可以順勢讓學生說說什么東西還是無數(shù)的。“飄落”有些難度,可以先同桌交流一下,在輕松和諧的氛圍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欲望,學會質疑。
三、重視有效的評價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重視有效的評價,教師可以采用獎勵笑臉粘貼換獎品的方式,既可以約束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又調動學生的熱情。有效的評價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學習,這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開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是他們主動學習的助推器。在發(fā)現(xiàn)學生新鮮感已過的情況下,應及時調整評價方式。這更要求教師備課要細致,使學生真正會學、愛學、樂學,助力學生成長。教師每天上課提前幾分鐘進入教室,和學生聊聊學習之外的事,讓這份溫暖延續(xù)到課堂之中。恰當有效的評價會讓學生獲得存在感,風趣幽默的評價會讓學生獲得愉悅感,真誠準確的評價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體驗到求知的樂趣。
四、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日常學習中一點一滴形成的,學生在每天的學習中一點點掌握學習方法,逐漸就會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同時要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展現(xiàn),將不同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在識字教學中,有很多象形字、形似字,學生難免會認錯、記混,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通過熟字相加、找不同、古今文字對照、猜字謎等,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認識與區(qū)分。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不但注重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還要求正確的坐姿,眼到、口到、心到,并采取多種朗讀方式,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朗讀能力。學習方法有許多,比如一年級的寫話教學,要打牢基礎,教學生寫話的技巧,不僅要側重主次順序和方位順序,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五、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橋梁,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社會教育。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孩子品質的搖籃,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父母的價值取向也直接影響孩子三觀的形成。其實,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張白色的畫紙,父母在上面畫什么,怎么畫,直接關乎孩子的性格和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夫妻關系有助于孩子愛心的養(yǎng)成,得體融洽的語言交流是對孩子文明用語的示范。尊重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的突發(fā)奇想,會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探究欲望。
六、課外延伸,碩果累累
在課堂教學精彩紛呈和驚喜不斷的同時,不能忽視課外的積累和延伸。教師要建議學生在讀書時邊讀邊想邊動筆,做好讀書筆記,堅持積累好詞佳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能有效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要號召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各項豐富活動的開展,能使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發(fā)展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教師遇到困難時不能懈怠,更不能輕言放棄,不能忘記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在以后的教學中,讓我們加倍努力,積極研究,不斷探索,爭取積累更多、更好、更實用的經驗和科學的方法,助力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黃艷.怎樣培養(yǎng)小學語文的獨立自學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1).
[2]楊本瑞.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J].考試周刊,2018,(26).
[3]張冬越,周春玲.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策略分析[J].才智,2020,(27).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