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卉潔 王雪濤
摘 要 《漢語大字典》在辨析字形、審定字音、考釋字義、列舉例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收字眾多,在異體字字際關(guān)系認同方面有所疏誤。文章列舉其中18個認同失誤或缺失字際關(guān)系的例字試做考辨,以期對《漢語大字典》疑字際關(guān)系疏忽有所補充。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
關(guān)鍵詞 《漢語大字典》 字際關(guān)系 異體字
一、 引 言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以下簡稱《大字典》)[1]是迄今為止收字最多,最權(quán)威的一部漢語字典。在考辨字形、辨析字義、列舉例證、字際關(guān)系認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貢獻巨大。李國英(2007)指出:漢字數(shù)量龐大,如果不加以系統(tǒng)、科學的整理,必然會給漢字的使用帶來困擾。無論是歷史上的字書、韻書還是現(xiàn)代的字典,都不同程度對漢字的字際關(guān)系進行了整理,其中用力最勤,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是《大字典》。但是,也正因收字眾多,體量龐大,《大字典》對字際關(guān)系的整理難免有所疏誤,尤其是對一些疑難俗字未做詳盡考釋。張涌泉(2005)指出:《大字典》收錄了大量有音無義或音義全無以及與正字關(guān)系不明的疑難俗字,由于種種原因,這些俗字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學界應(yīng)有的重視,這為古籍的解讀帶來了困難,也對現(xiàn)代大型字典編纂的質(zhì)量帶來了嚴重的負面
影響。
整理、溝通字際關(guān)系是文字整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wù)。目前對《大字典》疑難字考釋與研究已有一定成績,如:李國英(2007—2009)“楷書字際關(guān)系考辨”系列文章對《大字典》第一版所收56個字際關(guān)系不清的字進行考辨;2011年又對《大字典》新收的40個音義未詳字進行考證。楊寶忠等(2013)選取《大字典》在字際關(guān)系認同方面失誤的10個例字進行了考正。何茂活(2018,2019,2021)統(tǒng)計《大字典》在字頭下表明“音譯未詳”的共139例,對其中的28個例字進行考釋;熊加全(2016)選取《大字典》在字際關(guān)系認同方面失誤的15個例字進行了辨正;2020年又對《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錯誤情況進行了分類,并考辨了20個例字。此外還有侯佳利(2012)、孫建偉(2013,2014)、張璇(2015)等對《大字典》部分例字字際關(guān)系也進行了考辨。時賢對《大字典》的字際關(guān)系做了大量的補正,但還有遺漏。本文是筆者在“中華字庫工程”[2]整理各家提交的考釋成果以及建立字際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的目前學界尚未考辨的《大字典》中的18個認同失誤或缺失字際關(guān)系的例字,并對此試略做考辨,以期對《大字典》疑難俗字的字際關(guān)系有所補充,不當之處出,請方家指正。
下文將對《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認同失誤進行分類,各字先引《大字典》釋義,在“按”字后列出筆者考釋。
二、 兩字本非同字,前人誤作認同,《大字典》承襲謬說
1.
同“鑿”?!洱堼愂骤b·米部》:“~,俗,正作鑿”(3373B)[3]
按:同“”?!洞笞值洹罚?373A):“,同?!薄毒毯H魷壬S喴翎屛搴铛涀趾!罚骸?,音拃,正作也?!薄办彼讜W鳌啊薄S?,常訛作“齒”,如《龍龕手鑒》“鑿”俗作“”,《字匯補》“鑿”訛作“”,皆其比。故“”當為“”字之訛,《大字典》將“”認作“鑿”,沿襲《龍龕手鑒》之誤,未做考證?!啊睂崬椤啊保省啊碑斉c“()”溝通關(guān)系。
2.
同“漆”?!蹲謪R補·攴部》:“,即漆。”佚名《武梁祠堂畫像》:“豫讓身以報知己?!保?574A)
按:同“殺(殺)”,《康熙字典·攴部》:“《隸釋》與殺同。”《中華大字典·攴部》:“同殺見《隸釋》?!蹲謪R補·攴部》:“,即漆?!薄啊迸c“”字形略有不同,從《大字典》所引《武梁祠堂畫像》“豫讓身以報知己”例的文意來看,“”亦當同“殺”。此外,查閱“”所有形似字形,如“”“”“”“”“”等,無一例外都同“殺(殺)”。《大字典》直接引用《字匯補》結(jié)論,并未詳加考證,欠妥。
3.
同“弒”。見《敦煌俗字譜》。(1576A)
按:同“(殺)”,《大字典》(2318A):“,同殺(殺)?!薄洱堼愂骤b·殳部》:“”,“殺(殺)”的古文。俗書“殳”旁、“攴”旁、“攵”旁混同?!段脑础罚骸肮牛┫笫殖朱?,亦象手有所持以治物。故從殳之字與又、攴義同。”如“鼓”有俗書“鼔”“”“”,“”俗書作“煞”等,皆可比堪。故當溝通“”與“(殺)”的關(guān)系。
三、 兩字本非同字,《大字典》誤作認同
1.
同“珉”?!陡牟⑺穆暺!び癫俊芬队辔摹罚骸啊?,音珉。義同?!保?209B)
按:同“瑯”?!墩f文解字》:“瑯,瑯玕似珠者。從玉良。魯當切。”《集韻》:“瑯,古作,俗作瑯非是?!薄犊滴踝值洹罚骸艾?,古文,《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廬當切,《正韻》魯堂切,并音瑯?!薄陡牟⑺穆暺!罚ㄔ绲咎锎髮W文學部圖書館藏本):“音瑯,義同。”瑯,或因殘缺,誤認同為“民”。古籍中“良”字形經(jīng)小篆楷定多作“”“”“”,如含“良”的字“郎”俗作“”、“朗”俗作“”等均可比參。《大字典》據(jù)誤訓錯誤地溝通字際關(guān)系。
2.
y儂ng《龍龕手鑒·弋部》:“~,音勇?!?此字疑為“?”的訛俗字。(605B)
按:同“?(勇)”。楊寶忠(2005)《疑難字考釋與研究》認為“”為“?”之俗書,古文勇字。其說甚是。俗書“弋”與“戈”?;欤纭侗畡e字新編》“戒”有俗書作“”,《重訂直音篇》“”同“”,皆其例。又、音同,故實為一字,亦即“?(勇)”字俗書,無疑。
四、 音義完整,《大字典》未溝通字際關(guān)系
1.
(一) suò《廣韻》蘇各切,入鐸心。又山戟切。①水貌?!稄V韻·鐸韻》:“~,水皃?!雹谒?。今稱索河,源出河南省滎陽市南,后流入賈魯河?!稄V韻·鐸韻》:“~,水名,在滎陽。”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二·開封府》:“索水,亦出嵩渚山,北流入京水?!薄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敦與之山)~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泰陸之水?!?/p>
(二) sè《廣韻》山責切,入麥生。①[溹溹]雨下貌?!队衿に俊罚骸啊?,溹溹,雨下皃?!薄都崱つ绊崱罚骸啊?,雨皃?!雹谒!都崱つ绊崱罚骸啊?,水,出聞喜縣。”(1816B)
按:同“”?!墩滞āに俊罚骸疤K各切,音索。名扗,滎陽縣。又陌韻,音色。溹溹,雨下貌,與通?!薄洱堼愂骤b·水部》:“正,溹二今。所責反,小雨也?!彼讜皷c”“束”不分?!洞笞值洹罚?869A):“ sě,《廣韻》山責切,入麥生。同‘洓’。小雨零落貌。”“溹”“”音同義近,《大字典》“溹”“”并收,而不溝通二字關(guān)系,欠妥。
2.
chōu《直音篇》音抽。捩?!吨币羝L部》:“~,捩也?!保?16B)
按:應(yīng)同“惆”。《集韻》:“,戾也?;蜃?。,尼?切,戾也?!薄额惼の氖罚骸?,祛尤切,戾也?;蜃?。又尼?切,又羌幽切?!薄犊滴踝值洹ば牟俊罚骸皭n,《廣韻》去秋切,音惆,戾也?!彼讜皝L”部在左時字形和“忄”形近相混,如《廣碑別字》“收”異體有作“”。梁春勝(2012)指出:“丩”受“爿”訛同“忄”的影響,也可作“忄”。故應(yīng)溝通“”與“惆”的字際關(guān)系。
3. 、
fèi《改并四聲篇?!芬洞ㄆ贩扒小+F名。《改并四聲篇?!W部》引《川篇》:“~,獸名?!保?247B)
fèi《龍龕手鑒》扶味反。獸名?!洱堼愂骤b·學部》:“,扶味、扶喟二反。獸名?!?(3247B)
按:同“(狒)”?!段褰?jīng)文字·犬部》:“狒,扶味切?!薄队衿罚骸?,獸名,扶涕切。 狒并上同?!薄都崱罚骸?,《說文》周成王時,州歷國獻。人身,反踵,自笑,笑即上唇掩其目。食人。北方謂之土螻?!稜栄拧?,如人,被發(fā)。一名梟陽。從厹,象形。或作狒、、、、。”俗書“”或作“”“”,如:《字匯補·臼部》:“,與爨同?!薄洱堼愂骤b·山部》:“,俗嶨”等,皆其比。又“禺”與“禹”音通形近,蓋“”又訛作“”?!柏薄坝怼倍呦嗷鞛樗讜ɡ?,如《精選黃眉故事》中,“”作“”。故“”“”與“”并為 “(狒)”之異體。
4.
lǔ《直音篇》音魯。豆名?!吨币羝ざ共俊罚骸啊?,豆名?!保?912B)
按:同“”?!洞笞值洹芬嗍铡啊?,釋為音lǔ,豆名?!啊迸c“”音義同,蓋是一字。
五、 有音無義,《大字典》未溝通字際關(guān)系
1.
gu伽i《龍龕手鑒·又部》:“~,音怪?!保?29B)
按: 同“(怪)”?!洱堼愂骤b·又部》: 二同音怪。《字匯補》:,音義與怪同,亦作。當溝通與“(怪)”的異體關(guān)系。
2.
(一) gǔn《集韻》古本切,上混見。語不明?!都崱せ祉崱罚骸埃Z不明?!?/p>
(二) gùn《集韻》古困切,去慁見。同“謴”。玩弄人?!都崱蹴崱罚骸爸彛D人?;驈男??!保?278A)
按:gǔn音,當同“?”。《類篇》:“?,古本切,語不明。又古圂切,玩人也?!薄吨赜喼币羝罚骸?,音袞,語不明?!薄陡傻撟謺罚骸靶枴⑿?,并上通下正?!薄端讜`》:“袞,俗作袞?!薄蹲謪R》:“袞,俗袞字?!薄蹲謪R補》:“袞,與袞同?!惫偶小靶枴彼讜鳌靶枴?,故應(yīng)溝通“”與“?”的關(guān)系。
3.
xi伲n《改并四聲篇?!じ凡俊芬掇身崱罚骸啊?,音限?!保?462A)
按:同“限”?!端穆暺!じ凡俊罚骸?,音限。”《中華字?!ぺ獠俊罚骸埃跋蕖?。字見《篇?!??!惫偶泻棒蕖钡囊活愖?,如“恨”“垠”“即”“既”古籍常作 “”“”“卽”“旣”?!柏啊庇殖S炞鳌吧稀?,如:“?”,《隸辨》中異體有“”。“”,《篇海》中異體有“”。“上”與“止”又因形近致訛,如:敊,《龍龕手鑒》有作“”?!凹拧薄斗鸾屉y字字典》有作“”。故“” 應(yīng)認同為“限”。
4. 、
guī《改并四聲篇海·來部》引《類篇》“~,音歸?!保?41A)
guī《字匯補·廴部》:“~,音歸。”(441A)
按:同“歸”?!镀!罚骸埃魵w。同上音。”《重訂直音篇》:“,音歸。、、并同上。”《中華字?!ほ炔俊罚骸埃畾w’,字見《字匯補》。”,同“歸(歸)”,見周《圣母寺造像》。”《說文解字》:“歸,從止婦省,聲。”原有的意符聲符不夠顯豁,故俗書改換通俗的聲符和意符,作 “”(從廴聲)或“廻”(從廴回聲),俗書各部件常互換位置,如
“”“”。、、、、皆為“歸”的異體書別變異,故應(yīng)溝通“”“”“”與“歸”的關(guān)系。
5.
tíng《龍龕手鑒·高部》:“~,音亭?!?/p>
按:同“亭”。《中華字?!じ卟俊罚骸埃?,字見《龍龕》?!薄洱堼愂骤b·高部》:“,音亭。”《說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笨赏茰y“”應(yīng)是“亭”補全義符字形。
6.
yù《改并四聲篇?!げ俊芬端颜嬗耒R》:“~,音育字。”(4887B)
按: 同“鬻”?!端穆暺!へ俊罚骸埃粲?,粥也?!薄蹲謪R補》:“,以祿切,音育,粥也,亦作 。”《古俗字略》:“鬻,賣也。儥同上。、、、、、、粥、賣并古?!薄啊迸c“鬻”音同形近,蓋是一字。
六、 音義未詳,《大字典》未溝通字際關(guān)系
1.
《龍龕手鑒·弋部》:“~,莊略反?!保?06A)
按:同“”。弋、戈古籍常見訛混?!洞笞值洹肥铡啊?,音zhuó,同“斮”?!都崱罚骸埃柯郧?。”“”與“”音相同,且從戈的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常寫作右上包圍結(jié)構(gòu),如矛的異體“”與“”。故“”與“”蓋是一字。
2.
《改并四聲篇?!へ俊芬洞ㄆ罚骸啊?,音規(guī)?!保?887B)
按:同“鬹”?!陡傻撟謺罚骸耙?guī)并,上俗下正。”《正字通·失部》:“規(guī)本字,矩并從矢,舊本闕?!庇帧毒毯H魷壬S喴翎屛搴铛涀趾!罚骸?,音規(guī),三足釡也?!迸c“鬹”音義均同。當溝通“”與“鬹”的關(guān)系。
3.
《改并四聲篇海·纟部》引《搜真玉鏡》:“~,音辮”。
按:同“辮”?!墩f文》:交也。從糸辡聲?!稗g”俗書常作“”,后省作“”“”,如:《金石文字辨異》:辨,亦作?!峨`辨》:,作辨?!队衿忿p作?!镀!椴俊罚骸埃艮p?!绷碓鴺s汾研[4]出:“因交辮須用雙手,故從雙手會意?!币嘤羞@種可能,如:“辯”從言,可從言會意,改“辡”為“誩”,例《字匯·言部》:“,同辯?!惫蕬?yīng)溝通“”與“辮”的關(guān)系。
七、 結(jié) 語
字際關(guān)系整理在文字研究、古籍漢字整理,以及字書編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大字典》所收18個字際關(guān)系不清的字進行考辨,希望能彌補《大字典》的不足,提升其編纂質(zhì)量和學術(shù)價值,進一步推進漢字系統(tǒng)整理工作的開展。從前文考辨中可以看出,《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疏誤的主要原因是疑難字的字際關(guān)系不明,沒有可靠證據(jù)。本文主要通過查閱歷代字書、韻書,對音義關(guān)系、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漢字形體本身含有構(gòu)形理據(jù)及書寫變異情況的梳理來溝通字際關(guān)系。但事實上《大字典》中還存在一定的字際關(guān)系失誤的現(xiàn)象有待進一步研究,尤其是音義未詳字的整理。對漢字字際關(guān)系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工作,本文僅是對字形整理時發(fā)現(xiàn)的部分《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問題的補充校正。字際關(guān)系的確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chǔ)性工作,明確的字際關(guān)系對古籍整理、詞典編纂、語文教學、文字考釋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古籍數(shù)字化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相信通過學界地不斷補充完善,能最終推進《大字典》和漢字整理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
附 注
[1] 本文中除特殊說明以外,《大字典》均為第二版。每字先轉(zhuǎn)錄《大字典》相應(yīng)條目原文,并標明《大字典》的頁碼。然后以“按”字列出筆者考釋。
[2] “中華字庫工程”是國家“十一五” “十二五”時期的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以對文字學深入研究為基礎(chǔ),搜集整理中國數(shù)千年流傳下來的古籍文獻,將文獻中出現(xiàn)的所有漢字以及少數(shù)民族文字聚集起來,梳理字際關(guān)系,同時對其中的疑難字進行詳細考證,力求對我國所有的出土、傳世文獻和當代文字作品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滿足社會各界實際需求。該工程已歷時近十年,目前進入收尾階段,其中實用楷書漢字及楷書異體關(guān)系近期即將評審。
[3] 括號內(nèi)數(shù)字表示該字所在《大字典》的頁碼,頁碼后的字母A表示字頭位置在該頁左欄,B表示字頭位置在該頁右欄?!洞笞值洹芬霉糯墨I時使用繁體字,本文為排印及閱讀方便改為簡體字,僅在區(qū)分必要字形時保留繁體。
[4] 中國臺灣國語推行委員會“異體字字典”網(wǎng)頁版: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
參考文獻
1. 陳彭年(宋)等重修.玉篇(影印張氏澤存堂本).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83.
2. 陳十元(明).古俗字略.《續(xù)修四庫全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歷刻歸云別集影印本.
3. 丁度(明).集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 顧藹吉(清).隸辨.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韓道昭(金).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明成化七年刻本.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
7. 何茂活.《漢語大字典》“音義未詳”字考釋(之一).辭書研究,2018(3).
8. 何茂活.《漢語大字典》“音義未詳”字考釋(之二).辭書研究,2019(3).
9. 何茂活.《漢語大字典》“音義未詳”字考釋(之三).辭書研究,2021(1).
10. 侯佳利.新版《漢語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考辨.語文學刊,2012(17).
11. 焦站(明).俗書刊誤.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
12. 冷玉龍.中華字海.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
13. 李國英.楷書字際關(guān)系考辨(一).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3).
14. 李國英.楷書字際關(guān)系考辨(二).中國文字研究, 2007(1).
15. 李國英.楷書字際關(guān)系考辨(三).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5).
16. 李國英.楷書字際關(guān)系考辨(四).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6).
17. 李國英.《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新收音義未詳字考.中國文字研究,2011(2).
18. 梁春勝.楷書部件演變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
19. 梅膺柞(明).字匯.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xù)修四庫全書(232—2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0.秦公,劉大新等.碑別字新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21.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8.
22. 釋行均(遼).朝鮮本龍龕手鑒.日本影印朝鮮咸化八年增訂本.
23. 司馬光(宋)等.類篇.北京:中華書局,1984.
24. 孫建偉.《漢語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考辨.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2(7).
25. 孫建偉.《漢語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考辨五則. //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編.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1).
26. 吳任臣(清).字匯補.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xù)修四庫全書(2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7. 邢澍(清).金石文字辨異.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2.
28. 熊加全.《漢語大字典》字際關(guān)系認同失誤辨正.勵耘語言學刊,2016(3).
29. 熊加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字際關(guān)系認同失誤類析.古漢語研究,2020(3).
30. 許慎(東漢).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
31. 顏元孫(唐).干祿字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32. 楊寶忠.疑難字考釋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
33. 楊寶忠,熊加全.《漢語大字典》異體字認同失誤辨證.語文研究,2013(2).
34. 張璇.《漢語大字典》異體字溝通失誤舉例.寧夏大學學報,2015 (1).
35. 張涌泉.漢語俗字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0.
36. 張涌泉.漢語俗字新考.浙江大學學報,2005(1).
37.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38. 張玉書(清)等.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58.
39. 張自烈(明).正字通.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
40. 章敝(明).重訂直音篇. //《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xù)修四庫全書(23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1. 中國臺灣國語推行委員會.異體字字典.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
(莊卉潔 中央財經(jīng)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 北京 100081)
(王雪濤 中華字庫項目總體組 北京 100010)
(責任編輯 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