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利用紅外相機對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獸類和鳥類資源的初步監(jiān)測

      2022-05-24 07:49:06宋政代軍陳嬌張洪湯曉波鄢蜀歧嚴勇楊旭楊彪李生強
      四川動物 2022年3期
      關鍵詞:獸類海拔鳥類

      宋政, 代軍, 陳嬌, 張洪, 湯曉波, 鄢蜀歧, 嚴勇, 楊旭, 楊彪, 李生強

      (1.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四川平武622550; 2. 成都興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都610051;3. 西華師范大學,西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南充637002; 4. 四川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成都610057;5.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珍稀瀕危動物生態(tài)學重點實驗室,廣西桂林541004)

      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天然寶庫”,自然保護地具有重要的生物資源保護地位,尤其在針對珍稀瀕危物種及關鍵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解焱等,2004)??茖W開展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的本底清查與編目評估成為了我國自然保護地的基本任務之一,對于生物多樣性的科學保護與管理等具有重大意義(馬克平,2011,2015;Proen?a.,2017)。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野生動物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與科學評價的關鍵指示類群(Muldoon.,2015;Morrison.,2017),在維持區(qū)域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完整性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平,2015;肖治術,2016,2019a)??茖W開展野生動物多樣性動態(tài)監(jiān)測,有助于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變化,進而科學探明野生動物多樣性動態(tài)變化趨勢、變化過程與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制定生態(tài)保護規(guī)劃、科學的保護管理措施、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馬克平,2011,2015;肖治術,2016,2019a;Proen?a.,2017)。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于1993年,是以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受多方資源配置影響,區(qū)內科研調查工作起步相對較晚,至今針對區(qū)內野生鳥獸物種資源的研究報道不多。青云等(2004)利用樣線法、樣點法、鋏日法、網捕法并結合歷史資料記錄區(qū)內野生獸類7目30科117種;唐中海等(2004)利用樣線調查法并結合歷史資料記錄區(qū)內野生鳥類14目 51科 331種;隨后10多年間均無相關研究報道,直到2020年保護區(qū)進行了全新的綜合科學考察,共記錄野生獸類 7目 28科116種,野生鳥類16目61科318種(內部資料)。以往的調查研究為保護區(qū)野生動物資源本底積累了重要基礎數據,但主要采用樣線法、樣點法、痕跡法和文獻資料法等傳統(tǒng)調查方法,在科學評估區(qū)內野生動物多樣性現狀、種群數量、分布情況及棲息地現狀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野生動物資源的了解和科學保護。

      在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研究上,目前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調查方法,紅外相機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監(jiān)測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野生動物生態(tài)學與保護學研究中(O’Connell.,2010;Burton.,2015;Steenweg.,2017)。該技術具有成本低、非損傷性、干擾小、全天候監(jiān)測、能記錄隱蔽種、物種鑒定客觀、易于標準化等優(yōu)點(O’Brien.,2010;O’Connell.,2010;李晟等,2014;肖治術等,2014;肖治術,2016,2019a),并能提供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的重要信息(Silveira.,2003;Xue.,2015)。自20世紀90年代應用以來,該技術已越來越多地作為野生獸類和林下鳥類資源調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類紅外相機監(jiān)測網絡的建立(萬雅瓊等,2020;李晟等,2020;李晟,2020),進一步推動了紅外相機在自然保護地野生獸類及林下鳥類資源調查評估中的應用,且已取得重大成果(李晟等,2014;肖治術,2016,2019a;肖治術等,2017;李晟,2020)?;诤侠淼囊巴獠荚O和長期監(jiān)測,紅外相機的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其他調查方法的有效印證與科學補充(包欣欣,2017;馬亦生等,2020;張德丞等,2020)。2008年4月—2017年12月,利用紅外相機技術在保護區(qū)內開展了野生獸類和鳥類資源調查,初步分析區(qū)內野生獸類和鳥類資源多樣性,以期補充、更新并完善以往基于傳統(tǒng)調查方法獲得的結果,進而更加全面、客觀反映區(qū)內的野生鳥獸資源現狀,為后續(xù)更加科學的物種保護、科學管理與長期監(jiān)測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隸屬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位于岷山山系南麓(104°8′0″~104°30′10″E,32°29′20″~32°43′25″N)總面積28 227 hm,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為北部的洞沄壩西北角(海拔4 166 m),最低海拔為小河溝溝口邊界處的五層嶺(海拔1 310 m),相對高差達2 856 m。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年均溫 8~10 ℃,平均日照時間1 376.7 h,年降水量 1 000 mm。植被具有顯著的垂直地帶性,從低至高依次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和流石灘植被(內部資料)。

      1.2 相機布設與數據收集

      結合保護區(qū)巡護監(jiān)測路線,在區(qū)內野生動物活動痕跡較多、人為活動干擾較少、生境類型較豐富的區(qū)域共布設290臺次紅外相機,對區(qū)域內地面活動的野生獸類和鳥類物種開展監(jiān)測。其中,2008年4月—2010年11月均布設20臺次;2011年3—10月與2012年1—9月均布設10臺次;2013年3—12月與2014年5—12月均布設 30臺次;2015年1—8月與2016年1—12月均布設60臺次;2017年1—12月布設30臺次。共計256個有效相機監(jiān)測位點,覆蓋87個調查網格(每個網格1 km×1 km),布設海拔為1 240~3 157 m(圖1)。布設時綜合考慮不同生境和海拔、野生動物分布特點、相機安全等因素,保證相鄰相機位點間距至少300 m。安裝高度為0.5~1.3 m,不使用引誘劑,安裝時保證相機正前方不被遮擋,最佳聚焦拍攝點距離鏡頭4~6 m。統(tǒng)一拍攝模式(照片+視頻模式)、連拍設置(3連拍)、時間間隔(1 s)等參數。安裝過程中對每臺相機編號并詳細記錄經緯度、海拔、小生境等信息。每3個月左右收取一次數據,同時檢查相機性能、更換儲存卡并適當調整相機位點等。

      圖1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監(jiān)測位點Fig. 1 Distribution of infrared camera traps in the Xiaohegou Nature Reserve (Sichuan)

      1.3 數據分析

      將每年的監(jiān)測數據與位點信息按照年份歸類整理,利用四川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數據管理平臺(http://www.datawild.cn:9090/Bioplatform/)(楊彪等,2021)完成數據錄入、影像數據的物種識別與相關信息挖掘。

      參照《中國哺乳動物多樣性(第2版)》(蔣志剛等,2017)和《中國鳥類觀鳥手冊》(劉陽,陳水華,2021)對拍攝的鳥獸物種進行識別并分類,參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農業(yè)農村部,2021)、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蔣志剛等,2021)對物種保護級別和瀕危等級進行確定。

      利用ArcGIS 10.4將整個保護區(qū)制作成1 km×1 km標準公里網格地圖,在標準公里網格尺度下統(tǒng)計監(jiān)測物種的分布網格,并利用網格占有率(grid occupancy,GO)初步評估區(qū)域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GO=/×100,式中,表示第類(=1,2,3,……,59)動物被拍到的網格單元數,表示所有正常工作的網格單元數(肖治術等,2019;肖治術,2019b)。

      采用有效相機工作日作為紅外相機工作量的計量單位,1臺紅外相機持續(xù)正常工作24 h記為 1個有效相機工作日;采用獨立有效記錄(照片或視頻)統(tǒng)計拍攝動物的有效拍攝數量,同一相機位點下同種個體的相鄰拍攝時間間隔至少為30 min的有效記錄(照片或視頻)且每次獨立有效記錄與拍到的動物個體數量無關(O’Brien.,2010)。

      采用相對多度指數(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評估物種種群的相對數量(Azlan & Sharma,2006;O’Connell,2010;肖治術,2019b):RAI=/×100,式中,表示第類(=1,2,3,……,59)動物的獨立有效記錄數(照片或視頻),表示總的有效相機工作日。

      充分結合保護區(qū)實際情況,將所有紅外相機位點覆蓋的海拔劃分為1 240~1 700 m、1 700~2 200 m、2 200~2 700 m和2 700~3 157 m 4個梯度,植物群落劃分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4種類型。分別計算每個相機位點拍到的物種數,采用個獨立樣本的非參數檢驗(Kruskal-Wallistest)比較不同海拔段、不同植物群落類型和不同功能區(qū)劃下每個相機位點拍攝的物種數差異(郭瑞等,2020),顯著水平設為α=0.05(雙尾)。以256個有效相機監(jiān)測位點拍攝到的所有動物確定獸類和鳥類物種名錄,以 87個調查網格為單位計算RAI和GO。同一調查網格有多臺紅外相機時,隨機選擇其中1臺的結果來分析。

      所有數據統(tǒng)計分析和制圖在SPSS 22.0、Office 2019和ArcGIS 10.4上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監(jiān)測概況

      共計19 084個有效相機工作日,共獲得監(jiān)測數據49 533條,包括38 465張照片和11 068段視頻。其中,能準確識別到具體物種的獨立有效記錄3 772條,共識別出野生獸類4目12科18種,野生鳥類6目14科41種(表1,附表Ⅰ)。

      表1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監(jiān)測情況(2008—2017)Table 1 Summary of infrared camera survey in the Xiaohegou Nature Reserve (Sichuan) from 2008 to 2017

      2.2 取樣量分析

      從有效相機工作日來看,在同一監(jiān)測時間下,獸類物種數在3 100個有效相機工作日時趨于平穩(wěn),而鳥類物種數在整個監(jiān)測期間呈持續(xù)增長趨勢(圖2)。結果表明,獸類取樣較充分,鳥類需要增加取樣量。

      圖2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獸類、鳥類及二者總物種數與有效相機工作日的關系Fig. 2 Relationships of species numbers of mammals, birds and the total of them with efficient camera days in the Xiaohegou Nature Reserve, Sichuan

      2.3 物種多樣性

      共拍攝到野生獸類18種。其中,食肉目Carnivora和偶蹄目Artiodactyla種類最多,均有7種,占獸類總物種數的38.89%;其次是嚙齒目 Rodentia,有3種,占16.67%;而靈長目Primates種類最少,僅1種(川金絲猴),占5.56%。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大熊貓、川金絲猴、林麝、四川羚牛4種,占22.22%,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毛冠鹿、中華鬣羚、中華斑羚、黑熊、豹貓、黃喉貂6種,占33.33%。川金絲猴和林麝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大熊貓、四川羚牛、中華鬣羚、中華斑羚、黑熊和豬獾被列為易危(VU),毛冠鹿被列為近危(NT),其余9種被列為無危(LC)(附表Ⅰ)。

      共拍攝到野生鳥類41種。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種類最多,有30種,占鳥類總物種數的73.17%;其次是雞形目Galliformes和啄木鳥目Piciformes,均有4種,占9.76%;而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鷹形目Accipitriformes和隼形目Falconiformes種類較少,均僅有1種,占2.44%。研究期間暫未發(fā)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12種:紅腹角雉、紅腹錦雞、血雉、勺雞、鳳頭鷹、游隼、畫眉、橙翅噪鹛、紅翅噪鹛、斑背噪鹛、眼紋噪鹛和紅嘴相思鳥(附表Ⅰ)。

      2.4 物種相對多度指數與網格占有率

      在拍攝到的18種野生獸類物種中,小麂(RAI=3.778,GO=25.29)、中華斑羚(RAI=1.970,GO=45.98)、毛冠鹿(RAI=1.928,GO=42.53)、巖松鼠(RAI=1.593,GO=34.48)、野豬(RAI=1.462,GO=34.48)的RAI和GO位于前列。而拍攝到的41種鳥類物種中,紅腹角雉(RAI=0.639,GO=34.48)、紅腹錦雞(RAI=0.472,GO=25.29)、紫嘯鶇(RAI=0.414,GO=16.09)、紅嘴藍鵲(RAI=0.272,GO=20.69)、橙翅噪鹛(RAI=0.272,GO=17.24)的RAI和GO位于前列(附表Ⅰ)。

      2.5 不同海拔、生境和區(qū)域下鳥獸物種多樣性

      研究發(fā)現獸類與鳥類物種數隨海拔、植物群落類型以及不同功能區(qū)域的變化而變化(表2)。Kruskal-Wallistest表明,單個相機位點獲得的鳥類物種數在不同海拔和不同植物群落類型下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海拔:=7.414,=3,=0.060;不同植物群落類型:=5.319,=3,=0.150),而獸類物種數存在極顯著差異(不同海拔:=23.784,=3,<0.001;不同植物群落類型:=18.938,=3,<0.001)。不同功能區(qū)劃下,單個相機位點獲得的獸類物種數與鳥類物種數均不存在顯著差異(獸類:=1.029,=2,=0.598;鳥類:=0.528,=2,=0.768)。

      表2 不同海拔、生境和區(qū)域下鳥獸物種多樣性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mammals and bird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habitats and regions

      3 討論

      本研究基于近10年的紅外相機監(jiān)測,獲得了18種野生獸類和41種野生鳥類名錄,并初步分析了其相對多度和分布情況。這是1993年保護區(qū)建立以來首次利用紅外相機對區(qū)內野生鳥獸物種的監(jiān)測記錄,獲得了大量珍貴的野生鳥獸物種紅外相機影像,充分證實了大熊貓、川金絲猴、林麝、四川羚牛、中華鬣羚、中華斑羚、黑熊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存在,研究結果反映出保護區(qū)內珍稀瀕危野生鳥獸物種多樣性較高,科研監(jiān)測與保護價值重大。

      與2020年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記錄(內部資料)相比,本研究未發(fā)現獸類物種新記錄,但新增鳳頭鷹、灰翅鶇、星鴉、灰眶雀鹛、灰頭雀鹛、黃嘴栗啄木鳥6種鳥類,截至目前保護區(qū)的鳥類物種名錄更新為 324種,再次證實紅外相機監(jiān)測可以作為傳統(tǒng)調查方法的有益補充(李晟等,2014)。然而,本研究結果僅分別占最新科考記錄獸類(116種)與鳥類(318種)物種數的15.52%與12.89%,仍有許多重要珍稀物種未被記錄,如靈長目的獼猴與藏酋猴,食肉目的貉、赤狐、藏狐、小熊貓、斑林貍、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猞猁、金錢豹,偶蹄目的馬麝與巖羊,雞形目的斑尾榛雞、紅喉雉鶉、藏雪雞、綠尾虹雉等。推測可能有以下原因:(1)最新科考中有記錄而本次監(jiān)測未發(fā)現的大多數鳥獸物種均來自于歷史資料,科考中沒有獲得痕跡信息,這些物種是否真實存在有待考證;(2)保護區(qū)內地形復雜,野外工作難度較大,目前的監(jiān)測面積和海拔跨度(布設海拔最高3 157 m)有限,多年各類調查均未達到的核心區(qū)和多數高山區(qū)域可能是許多珍稀瀕危物種的分布區(qū);(3)保護區(qū)周邊為少數民族聚集區(qū),嚴加管控下依然難以避免的放牧、采藥等人為活動可能對野生動物分布產生影響;(4)部分物種(如金錢豹、猞猁、金貓、馬麝等)的標本記錄年代久遠,目前的種群數量可能已經極為稀少,甚至已經地域性滅絕。因此,為了進一步探究未被記錄物種的存在,未來需要進一步擴大監(jiān)測面積和時長。但未來的監(jiān)測工作不可盲目重復,本研究中獸類物種數的有效相機工作日曲線趨于飽和,表明目前的監(jiān)測結果基本記錄了研究區(qū)域內種群數量較多且分布較廣的物種,因此未來的監(jiān)測工作可多涉及尚未覆蓋到的核心區(qū)和高山區(qū)域,同時建議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不同生境、海拔下野生動物的分布格局往往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本質上反映出物種對適宜生境的偏好程度(Li.,2010;McCain & Grytnes,2010)。盡管這種偏好差異在不同地區(qū)或海拔下可能有所不同,但中間海拔段(尤其是中山地帶)的物種多樣性往往較高(Rahbek,1995;Guo.,2013)。本研究發(fā)現不同海拔和不同植物群落類型下單個相機位點獲得的獸類物種數差異顯著,且整體表現為中間海拔段(1 700~2 700 m)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拍攝到的獸類物種數明顯較多,表明這些區(qū)域的獸類物種和數量較為豐富。這可能與保護區(qū)內復雜的地形、不同海拔帶植被分布差異以及部分人為活動干擾等有關。保護區(qū)內地形陡峭、坡度較大,山體滑坡、崩裂等現象較多,尤其是“5·12”汶川地震、“8·8”九寨溝地震之后區(qū)內地形更加復雜。1 700 m以下的低海拔區(qū)域分布以包果柯、麻櫟、白楠等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以及杉木、野核桃等人工林,人為干擾相對頻繁,獸類物種多樣性較低。1 700~2 700 m的中間海拔段屬于高、低海拔段的過渡區(qū)域,涵蓋了大部分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以及少量的灌草叢和針葉林等,生境類型豐富,為多種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棲息條件和食物資源;且人為活動明顯降低,這些可能是本研究在中間海拔段拍攝到全部獸類物種的重要原因。2 700 m以上的高海拔段以植被相對單一的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或流石灘植被為主,生境相對單一,空間異質性較低而導致物種多樣性較低(孫儒泳,2001;內部資料),但高海拔區(qū)域幾乎沒有人為干擾,這有利于野生動物種群的發(fā)展。不同海拔、生境下單相機位點獲得的鳥類物種多樣性無顯著差異,可能與鳥類活動區(qū)域范圍較大、監(jiān)測海拔有限、保護區(qū)鳥類資源豐富等有關。本研究發(fā)現,保護區(qū)不同功能區(qū)監(jiān)測到的鳥獸物種數無顯著差異,尤其是在實驗區(qū)監(jiān)測到了除林麝外的所有獸類物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護區(qū)多年來持續(xù)開展的植被恢復、大熊貓走廊帶建設等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也表明保護區(qū)不同功能區(qū)對物種多樣性及關鍵物種的保護同樣十分重要(劉邦友等, 2020),但本次監(jiān)測也發(fā)現實驗區(qū)存在部分人為干擾(附表Ⅰ),應加強保護管理。

      附表Ⅰ 2008—2017年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紅外相機監(jiān)測到的鳥獸物種名錄AppendixⅠ Mammal and bird species recorded by camera trapsin the Xiaohegou Nature Reserve, Sichuan from 2008 to 2017

      續(xù)附表Ⅰ物種Species保護級別Protection categoryIUCN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網格數(網格占有率/%)Number of grids (grid occupancy/%)拍攝記錄總數Total number of records獨立有效記錄數Number of independentrecords相對多度指數Relative abundance index海拔Elevation/m14.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ⅡLC22(25.29)158740.3881 480~2 64015.黃鼬Mustela sibiricaLC11(12.64)27180.0941 730~2 640Ⅳ嚙齒目Rodentia(11)松鼠科Sciuridae16.巖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LC30(34.48)6703041.5931 240~2 64017.隱紋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LC4(4.60)162791.4621 684~2 261(12)豪豬科Hystricidae18.中國豪豬Hystrix hodgsoniLC14(16.09)2741190.6241 480~2 520鳥綱AVESⅠ雞形目Galliformes(1)雉科Phasianidae1.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ⅡLC30(34.48)3161220.6391 480~3 1572.血雉Ithaginis cruentusⅡLC3(3.45)1850.0262 608~3 1573.紅腹錦雞Chrysolophus pictusⅡLC22(25.29)238900.4721 240~2 9204.勺雞Pucrasia macrolophaⅡLC4(4.60)960.0311 540~2 440Ⅱ鸻形目Charadriiformes(2)鷸科Scolopacidae5.丘鷸Scolopax rusticolaLC1(1.15)410.0051 909Ⅲ鷹形目Accipitriformes(3)鷹科Accipitridae6.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ⅡLC1(1.15)210.0052 380Ⅳ隼形目Falconiformes(4)隼科Falconidae7.游隼Falco peregrinusⅡLC1(1.15)210.0052 610Ⅴ雀形目Passeriformes(5)鹟科Muscicapidae8.白眉林鴝Tarsiger indicusLC1(1.15)1840.0211 8659.白頂溪鴝Phoenicurus leucocephalusLC1(1.15)410.0052 96010.金色林鴝Tarsiger chrysaeusLC2(2.30)2390.0471 937~2 68411.紫嘯鶇Myophonus caeruleusLC14(16.09)189790.414 1 441~2 28712.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LC1(1.15)410.0051 890(6)鶇科Turdidae13.灰頭鶇Turdus rubrocanusLC1(1.15)330.0162 17014.灰翅鶇Turdus boulboulLC6(6.90)46160.0841 560~2 01015.虎斑地鶇Zoothera daumaLC3(3.45)960.0311 550~2 17016.淡背地鶇Zoothera mollissimaLC1(1.15)410.0053 15717.長尾地鶇Zoothera dixoniLC7(8.05)30100.0521 840~3 157(7)噪鹛科Leiothrichidae18.畫眉Garrulax canorusⅡLC1(1.15)110.0051 24019.白喉噪鹛Pterorhinus albogularisLC6(6.90)82400.2101 533~2 04020.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ⅡLC15(17.24)114520.2721 240~2 96021.紅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ⅡLC2(2.30)520.0101 830~1 956

      續(xù)附表Ⅰ物種Species保護級別Protection categoryIUCN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網格數(網格占有率/%)Number of grids (grid occupancy/%)拍攝記錄總數Total number of records獨立有效記錄數Number of independentrecords相對多度指數Relative abundance index海拔Elevation/m22.斑背噪鹛Ianthocincla lunulatusⅡLC12(13.79)67300.1571 647~3 15723.眼紋噪鹛Ianthocincla ocellatusⅡLC4(4.60)1950.0261 760~2 04024.黑頂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LC7(8.05)53230.1211 240~2 96025.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ⅡLC3(3.45)2080.0421 240~2 500(8)鴉科Corvidae26.星鴉Nucifraga caryocatactesLC1(1.15)210.0051 80027.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LC2(2.30)930.0161 240~1 80028.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hynchaLC18(20.69)279520.2721 240~2 63029.紅嘴山鴉Pyrrhocorax pyrrhocoraxLC1(1.15)820.0101 850(9)雀鹛科Alcippeidae30.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LC1(1.15)210.0051 683(10)鴉雀科Paradoxornithidae31.金胸雀鹛Lioparus chrysotisLC1(1.15)110.0052 28732.紅嘴鴉雀Conostoma aemodiumLC2(2.30)1250.0261 920~2 38033.灰頭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LC1(1.15)210.0052 155(11)林鹛科Timaliidae34.紅頭穗鹛Cyanoderma ruficepsLC3(3.45)640.0211 647~2 15535.棕頸鉤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LC3(3.45)1150.0261 240~1 683(12)山雀科Paridae36.綠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LC1(1.15)310.0052 251(13)巖鷚科Prunellidae37.栗背巖鷚Prunella immaculataLC1(1.15)110.0051 990Ⅵ啄木鳥目Piciformes(14)啄木鳥科Picidae38.白背啄木鳥Dendrocopos leucotosLC1(1.15)410.0051 93739.大斑啄木鳥Dendrocopos majorLC3(3.45)1850.0261 790~2 10440.黃嘴栗啄木鳥Blythipicus pyrrhotisLC1(1.15)310.0051 93741.灰頭綠啄木鳥Picus canusLC2(2.30)830.0162 015~2 380干擾因子1.人Homo sapiens10(11.49)4441780.9331 240~2 4602.黃牛Bos taurus2(2.30)2140.0211 339~2 3003.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3(3.45)2570.0371 339~2 610

      由于相機設備、人力、物力等限制,加之保護區(qū)內地形復雜,野外工作難度較大,本次紅外相機監(jiān)測沒有嚴格按照標準公里網格實施。目前保護區(qū)已經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標準監(jiān)測網絡且利用大數據協同技術對現有的數據進行科學管理,未來將積累更多的科學數據,為科學保護管理與研究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紅外相機在捕獲清晰野生動物畫面時會積累許多難以識別的影像資料(劉芳等,2012;李晟等,2014;張德丞等,2020)。本研究在近10年的監(jiān)測工作中積累了超過1.5萬條野生動物有效記錄,其中有12.09%(1 896條)的有效記錄難以準確識別,主要為小型嚙齒目動物和非雞形目鳥類。這些動物因為體型小、行動敏捷,無法拍攝到清晰的影像,且小型嚙齒目動物多在夜間活動、外形相似度較高,非雞形目鳥類體型較小而難以被捕獲到主要的鑒別特征,因此,紅外相機在針對小型嚙齒目動物和非林下鳥類(尤其是體型較小的鳥類物種)監(jiān)測上仍具有一定缺陷(劉芳等,2012;李晟等,2014;張履冰等,2014)。隨著紅外相機設備性能的升級以及其他技術手段的更新,針對嚙齒目小型獸類以及小型鳥類資源的調查必將取得新的技術突破。

      四川小河溝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的包悅光、鄧羅軍、杜勇、高國喜、黃玉泉、江順華、金光文、李興會、李興菊、李興武、李興玉、呂錦海、孟吉、汪順華、王江濤、謝代剛、熊壽碧、楊金林、楊金全、袁家貴、張安林、張平、張順喜、趙靜、趙楊等人參與了紅外相機的野外安裝與數據采集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猜你喜歡
      獸類海拔鳥類
      兩代學人的不懈求索 二十余位專家的智慧結晶
      ——賀《四川獸類志》正式出版
      獸類學報(2023年6期)2023-03-11 19:43:25
      善于學習的鳥類
      學與玩(2022年9期)2022-10-31 02:54:08
      高海拔的甘南
      散文詩(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我的濕地鳥類朋友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4
      鳥類
      小太陽畫報(2019年1期)2019-06-11 10:29:48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場
      海拔4000米的父愛
      鳥類的叫聲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山脈
      河北遙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8
      鳥類、獸類和蝙蝠
      道真| 藁城市| 安丘市| 平武县| 宜昌市| 正镶白旗| 阿巴嘎旗| 巫溪县| 哈巴河县| 新绛县| 常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高雄县| 和顺县| 奇台县| 新沂市| 平泉县| 临朐县| 孟连| 长沙县| 湄潭县| 湘潭市| 乌兰察布市| 揭西县| 涿鹿县| 乌苏市| 北海市| 新泰市| 秦皇岛市| 扎赉特旗| 和平区| 商河县| 阿坝县| 吉林省| 平和县| 龙口市| 蓬安县| 海原县| 岳池县| 循化|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