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蘭
摘要:目的 探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64例納入研究,隨機排列表法分組,對照組(32例)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2例)聯(lián)合人文關懷護理,對比效果。結(jié)果 BPRS、SDSS評分,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家務工作、興趣愛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在精神分裂癥恢復期,人文關懷的運用,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能力。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恢復期;人文關懷
在精神科當中,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類型,當前還沒有明確其發(fā)病的原因,多與精神類刺激、身心壓力等有關,臨床主要表現(xiàn)出思維、情感、行為等發(fā)生功能障礙,該病有著比較長的病程,易反復,遷延難愈等特點,甚至會造成患者精神殘疾。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時,首選方案為抗精神病藥物,能有效改善預后,但經(jīng)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藥物難以明顯改善認知,患者表現(xiàn)出很難適應環(huán)境,存在社交恐懼,這使得治療的同時,需配合有效的護理。人文關懷護理,將以人為本作為基礎,注重生理、心理、精神等狀況,充分尊重、滿足合理需求,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整體狀況[1]。本次研究重點分析了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應用人文關懷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接收的64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分組以隨機排列表法進行,各32例。納入研究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 經(jīng)治療后處于恢復期。排除難以溝通者,不能配合實驗者。對照組男女比13/19;最大年齡64歲,最小25歲,平均(41.98±1.52)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2年,平均(5.97±2.14)年;緊張型、殘留型、青春型、衰退型、偏執(zhí)型分別為4、4、3、2、19例。觀察組男12例,女20例;年齡大小24-65(42.17±1.48)歲;病程長短分別為1年、11年,平均(5.21±2.06)年;其中偏執(zhí)型(18例)、殘留型(4例)、衰退型(2例)、緊張型(5例)、青春型(3例)。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表現(xiàn)在飲食干預、生活習慣護理、用藥指導等。
1.2.2觀察組
觀察組予以人文關懷護理。(1)定期開展人文關懷培訓,醫(yī)院要組織高職稱護理專家、心理治療師為護理人員開展專業(yè)培訓,并將培訓考核納入績效當中,有效增強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理念,心理疏導技巧等。(2)人性化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對患者予以分型,對情感淡漠者,主要運用輕松、愉快的談話內(nèi)容,來了解其需求和興趣,予以合理的安慰和關懷,可將其生日或?qū)ζ渲匾墓?jié)日作為突破口,引導患者更好地表達情緒;對意志消沉、懶動者,可引導其多參加文娛活動,借助多種趣味比賽,來激發(fā)其熱情,改善其生活態(tài)度。(3)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多與病人溝通,耐心傾聽其訴求,引導患者更好地釋放內(nèi)心壓力,引導家屬多鼓勵、關心患者,予以親情支持,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4)改善認知功能。精神分裂癥會損傷患者的認知功能,在恢復期,護理人員需科學評估其認知情況,為其合理制定康復計劃??稍诓》浚シ泡d相關視頻,對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季節(jié)進行宣傳,激發(fā)患者的正面情緒。在日?;顒又?,可開展一些養(yǎng)動植物、烹飪、上網(wǎng)沖浪等活動,幫助其恢復認知功能。
1.3 指標觀察
利用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2組的疾病程度進行評估,得分越低越好;通過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對2組的社會功能情況進行評價,共有10項,總計20分,每項當中功能嚴重缺陷為2分,功能確有缺陷為1分,輕微功能缺陷為0分;利用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對2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主要內(nèi)容家務工作、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興趣愛好,得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SPSS 18.0處理數(shù)據(jù),( )與(%)表示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t值與x2 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對比2組疾病情況和社會功能
護理前2組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BPRS、SDSS評分更低(P<0.05),見表1:
2.2對比2組康復效果
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更強(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當中,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多發(fā)的精神疾病,當前還沒有明確其發(fā)病機制,發(fā)病后,患者往往表現(xiàn)出思維、感覺、行為、知覺、情感等異常,治療該疾病的難度比較大,且復發(fā)率比較高,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的損害[3]。當前主要利用藥物來治療該疾病,可改善臨床癥狀,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患者缺乏意志、思維、情感比較冷淡等,有些患者還會出現(xiàn)自殺的意念和行為等。此外,有的患者會出現(xiàn)幻想、沉思,嚴重影響其回歸社會[4]。這就需要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加強其社會功能的改善。臨床當中開展的常規(guī)護理,缺全面性、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患者的感受。
隨著護理學的發(fā)展,多種新型理念得到了應用,提高了護理的效果?,F(xiàn)代護理注重人文理念,在開展護理服務中,引入人文關懷,能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糾正其不良習慣,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療效[5]。人文關懷護理明顯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增強了人文意識,讓患者在生活、治療中均能感受到關懷、溫暖,從而有助于療效的提升。通過各項人文關懷護理措施,能夠從生理、心理、精神、社會適應能力等,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有助于更早地回歸正常的生活。經(jīng)分析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特點,發(fā)現(xiàn)病人缺乏社會適應力、生活信心,有著較差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落的情緒,對此,人文關懷需要重點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變化、適應能力[6]。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能提高其綜合能力。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有助于排解其不良心理,增強家庭關系的維護,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強化健康宣教,能讓患者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糾正錯誤認識,增加配合度。經(jīng)日常行為干預,能夠?qū)ζ洳涣夹袨檫M行糾正,幫助其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及早地回歸社會。
綜上所述,在護理精神分裂癥恢復期患者的過程中,人文關懷的應用,能夠改善相關癥狀,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欒英. 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33):141-143.
[2]何娟. 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28):182-183+186.
[3]陳華. 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分析[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37(23):111-112.
[4]那爽. 人文關懷護理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14):194-195.
[5]蔣鸞姣. 人文關懷護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陷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心理月刊,2021,16(9):35-36.
[6]趙曉春. 基于人文關懷理念優(yōu)質(zhì)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的應用分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9):12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