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華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之所以能夠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和宜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及悠久的制陶歷史有直接關系,更重要的是數(shù)百年來,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當中多了文人雅士的參與,這樣就能夠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高境界的審美及深厚的文化蘊含等融入到了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當中。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非常高妙精深的內在品格,使得紫砂壺呈現(xiàn)出了溫潤如玉的狀態(tài),而使藏家、受眾愛不釋手。
紫砂正是因為文人的參與,才從很多傳統(tǒng)手工藝、實用器物當中脫穎而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藝術高度,可以說是從陳曼生和他的幕僚們參與開始,他們所參與創(chuàng)作、陶刻銘文的作品真正走上了文人紫砂的巔峰。陳曼生包括后面的瞿子冶,再到梅調鼎,他們開創(chuàng)了紫砂文人壺的創(chuàng)作,將紫砂器從實用器、商品上升到了藝術層面。玉成窯款的“鐘德壺”(見圖1)可以說是一個深具時代氣息、烙印的代表性作品?!扮姷聣亍钡卓顬榭瑫罢銓幱癯筛G造”,壺身以竹刀濕刻壺銘文字:試陽羨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歡喜。光緒元年之吉,心舟摹板橋道人壺,山農(nóng)刻。“鐘德其名,鐘通禮樂,即樂德,寓意做人做事行方圓,操守德行,事尊禮樂?!倍穸嘤蟹Q其德鐘,并無定名,各有其雅。玉成窯創(chuàng)始于清朝同治年間,據(jù)考證原來是奉化的石林窯,后來經(jīng)過梅調鼎的倡導,并得到了上海和寧波兩地的名門之助,在慈城建窯,燒造時間不長,出品的數(shù)量也有限,但是品類特別多,器物都是以文人賞完自用、相互交流、饋贈為主,并且也有按文人雅士、同好要求定制的器物,品質都非常高,更多的都是素雅古逸、意趣無限的作品,燒成了獨具一格、氣象萬千的文人紫砂器。這把“鐘德壺”簡約溫潤,頗有文人風骨,在硬朗剛健當中增加了溫潤文雅之氣,這更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理念,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性格特質。壺銘文字也是紫砂作品的加分項,“壺以字貴、字以壺傳”紫砂壺和陶刻就像是一對天生的藝術絕配,雖然制作和陶刻屬于兩個藝術門類,但是好的作品應該是沒有這種藝術技藝和門類差別的門檻,而顯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融一體。中國文化的高妙之處或者一個比較優(yōu)秀的理念就是“無意于佳乃佳”,這個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當中如果是有意于佳,那么這種刻意就會相對來講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刻意是作品“自然”的一個天敵,一件作品自然多一分,則刻意少一分;刻意少一分,則自然多一分。
圖1 鐘德壺
現(xiàn)在看來,這把壺雖然在制作、燒成包括陶刻方面不像現(xiàn)在制作成型和陶刻那么精致入微,但是掩蓋不住它的那種真正的文人風骨,這也正是時代氣息在不同年代的不同器物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異于其它時代的地方。作品的時代氣息是時間給予作品的一個烙印,如果按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的理論就更能表達清楚。“晉人尚韻”是說在魏晉、南朝時期,書法是講究風度韻致的,尊崇“神采為上、形質次之”,表現(xiàn)出一種飄逸脫俗、姿致蕭朗的風貌,這期間的代表是以“二王”書法藝術所流露出的這種韻味、風神以其獨具的藝術魅力,反映出晉代賦予的時代特征。
到了唐代,在崇尚法度的風氣之中出現(xiàn)了森嚴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體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開拓向上的精神。同樣的道理,紫砂壺的發(fā)展從科技并不發(fā)達的明朝正德年間,一直到到科技實力雄厚的當今時代,在每一個愛壺人心中都有一款優(yōu)秀的紫砂壺存在,而這一把紫砂壺一定是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的。
其實,我們所見到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都是融匯儒、釋、道三教的意趣,同時能夠接通天地人的大道趣味,這是一種文化的高度。有一句話叫“眼有多高,手有多高”,也就意味著這種審美思想或這種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領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一定離不開文化、氣質、精神等內在的品格,換言之,文化高度決定了作品的水平和高度。任何一個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文化,紫砂藝術的高度發(fā)展也是需要文化高度的加持。從歷史中、從文化當中找尋到文化表達的契合點,將作品的表現(xiàn)力、張力進行融會貫通,使得作品充滿著情感底蘊和人文升華,才能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也才是透露著時代氣息的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