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麗
[摘 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立足語文課堂,小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要深度推進。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促進學生交流共享,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積極展示,深化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是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重點。為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更好地貼近學生的認知興趣,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而深入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推進;測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09-0007-03
對于初入小學的學生而言,整本書閱讀幾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務。很多學生會聽從教師的安排來讀一些書,但是真正讀到了什么,讀完有哪些收獲,學生常常茫然無所知。如何讓整本書閱讀的推進更有效,讓學生從“要我讀”向“我要讀”轉(zhuǎn)變,讓學生快樂讀書,成為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一、引導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閱讀期待
1.講講與書籍、作者有關的故事
小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往往沒有明確的選擇標準,都是結(jié)合個人的喜好來挑選讀本。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為學生講講書籍和作者背后的傳奇故事,使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以《安徒生童話》為例,它與中國的民俗故事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在這本書正式閱讀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一講安徒生的故事以及他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獨特經(jīng)歷,使學生對安徒生這個人物產(chǎn)生崇拜感,對作者詼諧而柔和的文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各個充滿想象的故事中,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了出來。
2.與學生一起欣賞書名和封面
小學階段學生閱讀的很多書籍都有漂亮的封面,這些封面不僅很好地反映了書的主題內(nèi)容,而且為小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正式開展閱讀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jié)合書名和封面,想一想書中重點講了哪些人物,他身上可能會發(fā)生哪些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會有哪些精彩表現(xiàn)。以《小豬唏哩呼?!窞槔處熆梢赃@樣引導學生:“一看到書的封面,同學們就會被這只胖頭胖腦的可愛小豬所吸引,而且通過封面我們可以知道,這只小豬肯定不是生活在豬圈里的?!薄斑窳ê魢!边@個名字本身就充滿喜感,學生很容易就會問在小豬身上到底發(fā)生了哪些故事。教師可以簡單地向?qū)W生透露幾點,同時預留一些懸念,讓學生到書本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3.看看書里面的目錄
整本書閱讀落實的過程中,有的書講述的是一個中心故事,有的書分別寫了多個不同的故事。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目標性,在整本書閱讀推進中,教師要先教會學生讀目錄,并做好閱讀目標劃分。這樣可以很好地降低整本書閱讀的厚重感,幫助學生分解目標,使他們學會對整本書閱讀進行有效規(guī)劃。以《格林童話》為例,翻開書本,就可以看到其中涉及很多故事,有些故事學生已經(jīng)有所了解,如《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山羊》《小紅帽》等。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這些故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試著講一講,再為他們進行有效的補充,這樣學生就會對書本產(chǎn)生天然的親密感。在整本書閱讀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標記和勾畫,明確讀完了哪些,還有哪些沒讀;對于熟悉的故事,可以速讀,對于不熟悉的故事,要重點細讀。有效的主次劃分,可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更具趣味性。
4.看看書中的插圖
很多優(yōu)秀的故事書,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文字和故事結(jié)構(gòu),其中的插圖也能夠給予學生諸多啟發(fā)。如《中國古代寓言》中《二子學弈》《揠苗助長》《猴子撈月》《望梅止渴》等故事的配圖就極富表現(xiàn)力。學生看見圖片,就能夠?qū)适虑楣?jié)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使大腦迅速運轉(zhuǎn)起來。由此可見,對插圖資源的有效運用,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記憶。
二、持續(xù)深耕,陶醉享受閱讀過程
好的閱讀課不應該由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自主解讀,而是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中,通過豐富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更好地享受不斷發(fā)現(xiàn)的過程。深耕閱讀過程,教師要讓學生用眼睛來觀察,用大腦來思考,用筆頭來記錄,用創(chuàng)意來互動,以學生鮮活靈動的表現(xiàn),來促進他們自身的進步。
1.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很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常常逐字逐句地讀,這對于一些短篇還比較適用,但對于一些大部頭的長篇,需要耗費的精力非常多,學生前后閱讀的連貫性就會顯得比較差。因此,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更好地享受閱讀過程。
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邊讀邊做批注。對于一些情節(jié)比較復雜、人物比較多的故事,還有一些外國故事,主人公的名字比較長,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常常會混淆或錯亂,這時候教師就要讓學生邊讀邊做批注。
以《昆蟲記》為例,其中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一百多種昆蟲。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邊讀邊做批注,分別對各種昆蟲的名稱、形態(tài)、習性等做記錄,還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積累豐富的表達方式。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圖畫的方式來發(fā)揮想象力,繪制手抄報。這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建構(gòu)、主動發(fā)現(xiàn)。
其次,精讀與略讀相結(jié)合。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精讀與略讀結(jié)合起來。對于一些精彩而緊張的情節(jié),可以精讀,看看作者是如何將故事描寫得動人心魄的;對于一些語言比較平實的段落或者人物較少的段落,可以進行有效的略讀,以便提高閱讀速度。
課堂教學目標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類似的訓練,如出示兩百字的段落,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并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意。這既能考察學生的閱讀速度,又能讓學生完成相應信息的提取。在每節(jié)課都進行類似的速讀訓練,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閱讀速度較慢、沒有興趣等問題,讓學生在競爭比拼中更好地提高閱讀速度,學會核心信息的高效提取。對于需要精讀的段落,教師也要指導學生掌握精讀的有效方法,如在精讀過程中做好好詞好句的勾畫,通過精讀有效地把握作品的藝術特點,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在精讀時,教師要重點讓學生掌握一些關聯(lián)詞匯的運用,學會處理長篇文本的起、承、轉(zhuǎn)、合,這對學生以后自主寫作具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對于特別欣賞的句子和段落,學生除了在書本上做好勾畫,還可以整理到摘抄本上,方便以后進行優(yōu)質(zhì)句型的回顧。這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務實、研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2.以書的精彩成就學生
在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存在持久性較差、閱讀過程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推進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他們在讀書、說書、猜書、演書等多個活動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給他們講故事,他們能夠記住的內(nèi)容非常有限,但是如果讓他們自己參與到故事的閱讀中,并深情地讀、積極地演、巧妙地說,在閱讀的同時加入自身的豐富創(chuàng)造力,就可以使學生獲得快樂成長。例如,在閱讀《長襪子皮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試著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過程來演一演,如皮皮烙餅、打掃房間、折斷牛角、舉起鯊魚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些道具,嘗試對其中新奇有趣的情節(jié)進行演繹。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就變成了主人公,參與了一系列快樂、緊張、刺激的冒險。這樣的趣味化閱讀比教師帶領學生深度解析文字更加有趣,而且對于其中的曲折情節(jié),學生也能形成深刻印象。在多元交流活動中,學生豐富的動作、生動的表情、夸張的語言又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模仿和互動,這樣在班級內(nèi)部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閱讀交流氛圍。
3.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整本書閱讀推進還需要教師更好地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哈哈一笑的同時,對于文本中蘊含的深刻思想可以獲得有效領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還能使學生獲得多元的成長。
以《木偶奇遇記》為例,書中的小木偶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冒險,也獲得了他人的多次幫助。教師除了一起與學生回顧書中的精彩情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木偶,你希望跟爸爸說什么?你希望度過怎樣的童年?”接著,教師再問:“如果你是小木偶的爸爸,你希望小木偶怎么做?你會怎么教育小木偶?”通過正反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回顧其中的故事,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盼和反復嘮叨,進而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習慣產(chǎn)生深層次的思考。這對于推動學生更好地進行社會化認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兒童文學作品在表現(xiàn)純真、執(zhí)著、歡愉、夢幻、成長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無論是對其中的細節(jié)進行追問,對其中的情感進行探究,還是對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展開剖析,都可以更好地升華兒童文學作品的高度,拓展學生認知的寬度。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細致地讀并獲得更豐富的發(fā)現(xiàn),教師可以將閱讀空間延伸到家庭、學校和社會中,以閱讀打開學生成長的通道,使學生獲得更加持久的閱讀動力和更加鮮活的閱讀感知。
三、讀測結(jié)合,推進學生深度理解
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可以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教師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分享,在測評交流中學生對于故事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1.寓言故事挑戰(zhàn)賽
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很多故事印象深刻。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享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寓言故事挑戰(zhàn)賽”。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提示語,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提示語到臺前來講故事。這樣一個閱讀分享活動,可以更好地兼顧不同學生的閱讀速度,同時對于同一個故事,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到臺前來復述和分享,從而提升學生的交流意識。在復述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如對于該故事的講解不能少于六句話;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尤其是對書中的人物、事件、過程等要有初步的交代。“寓言故事挑戰(zhàn)賽”的開展,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讀過的故事進行復述,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在班級內(nèi)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分享的意識。
每個學生都希望在“寓言故事挑戰(zhàn)賽”中取得好成績,在挑戰(zhàn)的過程中,學生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概述能力、表現(xiàn)意識也得以提升。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他們有效的測評和閱讀建議,鼓勵學生爭取更大進步。
2.經(jīng)典故事“我”推薦
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故事的了解越深入,他們自身的學習評價意識就會越強。除了讓學生通過復述來進行故事的講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向其他同學推薦“我心中的優(yōu)秀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推薦的故事制作成學習卡或故事推薦卡,在一個精美的卡片上簡述故事情節(jié),并說明自己的推薦理由。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文本整合能力,讓他們回歸閱讀,去發(fā)現(xiàn)故事的亮點,對故事中的一些細節(jié)、片段等進行有效整合。這樣可以逐步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評價意識,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不斷提升。
3.閱讀之星“我”來評
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直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動性,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圍繞相關的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并對小組內(nèi)部其他成員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評選出自己心中的“閱讀之星”和精彩故事,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有更多的關注。師生再通過共同商議的方式評選出優(yōu)秀的閱讀小組,這樣就能夠在班級內(nèi)營造良好的閱讀展示氛圍。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分享,如猜謎語大賽、好詞佳句賞析會、“我是小小朗讀者”、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覽、讀書小報設計賽等。依托豐富的形式,鼓勵學生分享展示,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表揚和肯定,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在參與整本書閱讀時,教師要通過巧妙的方式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通過讀測結(jié)合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進取意識,使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獲得感。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認知興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推動學生進行精彩展示,從而營造出良好的共讀氛圍。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李艷芳. 開啟“悅讀”之旅,用書香浸潤童年:如何通過“書香班級”的創(chuàng)建推進小課題“整本書閱讀”的策略[J]. 新教育,2016(4):25-26.
[3] 解桂芬. 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測評的內(nèi)容和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9(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