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人格是什么?人格包括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但又不只是道德品質(zhì),它還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特征的總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一是知識,二是人格。前者自不待言,后者卻常常為人們所忽略。其實,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比起知識的影響,可能要更巨大、更深遠。因為它影響的是學生的人格,學生的心靈。心靈需靠心靈去塑造,人格要用人格去培養(yǎng)。知識可能隨時間的流逝而漸漸遺忘,人格魅力打在學生心中的烙印卻不僅不會隨時間消逝,相反,往往珍藏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像陳年老酒,歷久愈香。
說教師富有魅力的人格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絕非夸張之言。英國學者塞繆爾·斯邁爾在其論著《人性的真諦》中曾經(jīng)指出:人格,它伴隨著的是時時可以奏效的影響,一個人的人格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顯著地影響別人對他的信任和尊敬。遺憾的是,對教師人格問題的研究,現(xiàn)行的教育理論卻做得很不夠,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只有道德的要求(這當然是非常需要的),但卻很少提及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和塑造。教師的人格構(gòu)成要素有哪些?教師富有魅力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工作的影響如何?是不是僅僅道德高尚就能成為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奉獻精神之外,作為教師的我們還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這些問題,都期待著教育理論做出進一步的回答。
理論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教育工作從來就不缺少詩意,教師從本質(zhì)上講應該是詩人。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無數(shù)優(yōu)秀分子以他們的勤奮實踐和美好人格,默默無聞,辛勤耕耘,以他們的豐富學識和人格魅力濡養(yǎng)著莘莘學子。只要按照教育的規(guī)律還教師一方神圣的凈土,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隊伍就一定會不斷成長,教育的詩意會永遠充溢青青校園!而從根本上說,只有形成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群體,教育事業(yè)才會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
但是,反觀我們的教育環(huán)境,不能不承認,教師人格的塑造和張揚還缺少必要的空間和寬松的氛圍。究其原因,有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教育體制內(nèi)部種種因素的制約。從外部環(huán)境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教師的角色定位就是謙謙君子、藹藹書生,對富有個性特別是張揚的個性總難有寬容的態(tài)度,留給教師展示人格魅力的空間總是嫌太逼仄狹小。其實,教師不必成天一副“教育者”的臉,更沒必要在學生面前故意端著“架子”,以為非如此就不能樹立威信;相反,真誠是第一位的。只有真誠,教育才有力量,教師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同時,適時、適當、適量地展示一些你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甚至是小小的缺點或不足,都有可能意想不到地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
教育工作絕不只是知識的簡單傳承。教師人格的影響和濡養(yǎng)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怎么估計都不為過,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因此,教師人格魅力的萎縮和長期缺失,茲事體大,不僅關乎教師職業(yè)幸福,而且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摘自《教師職業(yè)幸福的秘密(修訂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