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雪
在新課改實施和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且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改進。“讓學引思”是當前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同時,“讓學引思”還可以順應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本文以此為基礎,對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實踐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一、“讓學引思”理念的內涵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引思”是當前小學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的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教學中應用“讓學引思”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具生動性,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教學的多樣化。對“讓學引思”的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讓學引思”,顧名思義可以分為多個層次,其中“讓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人,充分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學習,以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和中心,從而開展更具針對性和目的化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通過“讓學引思”教學模式,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各項學科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白寣W引思”不僅可以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同時還可以讓教學更具巧妙性和科學性,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從而設置更具合理性的課堂探究問題,并建立更利于教學質量的情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更強,更愿意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讓學引思”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
在當前教學背景的引領和要求下,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當前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時地進行摒棄和轉變,充分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和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從教學的參與者轉變?yōu)榻虒W的主體。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擔任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引導的作用,在引導下讓學生充分開拓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將教學方法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而翻轉課堂對于當前教師的教學而言,是作用比較大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剛好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和目的。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體現(xiàn)出學生的學習地位,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對英語課程產(chǎn)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效率也就隨之提升。例如,在進行譯林版五年級下冊的英語單元“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根據(jù)單元中的內容進行課件的制作,將其中的內容都制作到課件中,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展示。具體的上學方式分別是騎自行車、乘坐公交車、步行等,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并讓學生在觀看后說出自己上學的方式,說出自己為什么使用這種方式上學。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將有限的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利用。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也可以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和學情,從而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這樣才可以將學習質量大大提升。
(二)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
英語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提升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尤其是小學英語,小學英語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和基礎,其中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要合理地應用小學英語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設置充滿生活氣息和氛圍的學習情境,在教學期間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設立,將學生的英語體驗感和感知能力進行顯著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以生活為輔助,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使其更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教師在進行情境設置的過程中,可以提升情境設置的靈活性,將情境的設置工作和學習各個內容以及環(huán)節(jié)充分地結合,從而使英語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和生動。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或游戲的方式來為學生構建更活躍的生活情境,引領學生在這一情境下有深入學習的動力和主動性。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How much?”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符合當前教學主題的教學氛圍,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的想象,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購物的情境,并讓小組之間進行對話和角色扮演。有學生扮演售貨員,有學生扮演消費者,讓學生也可以將英語學習變得更生活化。英語不是我國的國語,很少有學生從小就接觸這一語種,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對這一學科充滿陌生感和距離。但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英語教學更有親切感,降低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抵觸情緒,將生活和英語學習進行連接,從而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將學習內容充分地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學以致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重要性,感受到英語的學習樂趣。
(三)合作小組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時合作學習也可以有效促進英語教學中“讓學引思”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溝通,為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個學習空間和平臺,讓學生在這一空間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并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在這一學習過程,可以將學生不同的思維進行交融和碰撞,形成新的想法,也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找到更佳的答案或解決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小組探究學習,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探討,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探究和學習,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對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針對性的探究,從而使學生對當前的學習內容進行突破,也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的理解更加靈活,在分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的領悟和不同角度的理解。
例如,在譯林版三年級英語下冊中“How old are you?”的學習講解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出一系列關于年齡的問題,讓學生以此作為合作探索的目的和問題展開小組探討。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疑問,如存在疑問,可以及時地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分享,通過這一疑問進行延展,解決更多有關這一疑問的問題。在學生就年齡的問題進行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一邊對學生的探討過程進行旁聽,在必要的時候對其加以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和思考,并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和差異性,在這一基礎上,對學生采取不同且具有更高效果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可以在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提升。另外,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有效地將傳統(tǒng)的教學特點進行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對教師依賴性較高,這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發(fā)展能力產(chǎn)生很大的限制。應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就可以有效改變這種教學的不足,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從而讓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其自身的主觀意識進行很好的發(fā)揮和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充分順應了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主體地位是當前教學中的重點,教師要充分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充分的凸顯,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有更好的體驗,并感受英語科目的學習樂趣,從而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進行譯林版四年級英語“After school”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立問題,讓學生積極回想自己在放學后會做什么,和誰一起玩或自己的家里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等,并將這些事情和同學進行分享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和不同同學之間的分享,來了解到其他同學放學后發(fā)生的事情或狀態(tài)。在學生對這一教學內容產(chǎn)生興趣后,教師可以再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制定一個具有針對性的活動計劃表,讓學生在放學前對自己放學后的時間進行規(guī)劃,并在放學后按照這一規(guī)劃表進行學習和玩耍。在引導學生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自己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可以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英語應用能力逐漸提升的過程中也產(chǎn)生較高的成就感,從而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五)積極回顧學習過程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往往無法將自己想要講解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因此會將課堂內容以教學為主,忽略了對教學內容進行回顧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回顧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讓學生可以加深對課堂所學單詞或句式的記憶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預留出一定的時間提供給學生,讓其對本節(jié)課程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回憶,并為學生提供應用的機會,讓一些依然存在疑惑的學生可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再一次進行學習和掌握。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知識內容,還可以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內容的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學工具來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思考,如思維導圖。
例如,在進行譯林版英語五年級“Our animal friends”一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回顧的環(huán)節(jié)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本節(jié)課程所學到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展示。思維導圖可以給學生構建一個健全的知識體系,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來對本節(jié)課程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再次回顧。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思維模型,讓學生根據(jù)所學到的內容將這一導圖進行填寫和繪制。這一方式,不僅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對其思維能力進行了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關于動物的單詞來作為思維導圖中的其中一個分支,而語法則是另一個分支,讓學生根據(jù)其自己的理解將思維導圖進行完善,以此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有著自己的規(guī)劃方式,從而形成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記憶的框架和結構。
(六)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
“讓學引思”顧名思義,其中“讓學”和“引思”都是這一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了解這兩者的重要性,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將兩者結合,提升當前英語教學水平。在教學期間,教師不僅要以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學目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自主思考,給學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可以有效增強“讓學引思”教學效果,這些都是“讓學引思”的重要目的,也是實現(xiàn)“讓學引思”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學方式要合理,同時還要采取合理的評價方式,評價需要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過程中需要改進和進步的地方及時指出,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性格差異化以及其學習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才可以真正實現(xiàn)評價的合理性。
例如,在學完“Whose dress is this”這一單元時,教師要預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如果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教師可以給予其表揚;如果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教師要對其進行鼓勵,并對學生掌握不足的地方進行再次指導,引導學生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大膽地發(fā)問。評價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評價的方式以及評價的個性化,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評價感受到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并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有更正確的認知,以便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將學習方法進行及時的改進,并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英語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構建過程中,“讓學引思”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散,同時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以持續(xù)提升當前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