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蘭
摘 要:當前跨語言交際的重要性已日益凸顯,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高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由于“教”與“學”陳舊觀念的束縛,高職學校學生語言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有待提升。將“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引入高職公用英語課堂,采用以成效為導向的教學,強化輸入,促成學生高質量輸出,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學”到“用”的提升,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注重教學評價,及時掌握學情,進而有助于實現(xiàn)提升大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產(chǎn)出導向法”;教學理論;教學設計
高等職業(yè)教育專科英語教學應以培養(yǎng)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實踐性人才為目標,高職英語課程標準(2021版)也指出“職場涉外溝通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要素”。鑒于此,高職英語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最大程度避免“學用脫節(jié)”。高效的教學需要有合適的教學理論作為指導,2015年文秋芳教授提出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以下簡稱POA)理論體系。由于該理論以學生的語言產(chǎn)出作為導向,是符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外語教學理論。許多高校教師已將POA應用于專業(yè)英語及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鮮有教師將該理論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相結合,本文將探索POA指導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
一、“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
POA的教學理念有三點:學習中心說(Learning-centered Principle)、“學用一體說”(Learning-using Integrated Principle)以及全人育人說(Whole-person Education Principle)。該教學理論主張教學必須促成有效學習的發(fā)生;在教學中“學”“用”融為一體;除教會學生語言知識外,還應將學生看作是全面發(fā)展的人,要完成教育的人文性目標。其教學假設為輸出驅動假設(Output-driven Hypothesis)、輸入促成假設(Input-enabled Hypothesis)以及選擇性學習假設(Selective Learning Hypothesis)。該理論認為輸出既是語言學習的目標,也是語言學習的強大推動力;以輸出為目標的前提下,教師應提供恰當?shù)母哔|量輸入,以促成更好的學習效果;在所有的輸入材料中,學生會抽出適合自身的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POA的教學流程涵蓋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評價(assessing)三個階段。教師通過呈現(xiàn)交際場景讓學生嘗試完成交際活動進而說明該堂課的輸出目標。教師通過輸入包括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的學習材料來促成產(chǎn)出目標。在學生完成產(chǎn)出任務后,教師將組織師生合作評價對學生的產(chǎn)出作品給予反饋,達到“評學結合”,“以評促學”。
二、基于POA的高職公共英語單元教學設計
(一)教學準備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節(jié)選自外研社版《捷進英語》第二冊第一單元Virtually Connected。
2.學情分析
本課程教學對象為非英語專業(yè)分層次B類一年級學生。被試學校在入學后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組織大學英語分層次考試,根據(jù)考試成績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B層次是英語成績中等的學生群體,該部分學生在入學第一學期會報名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過級率在80%左右。B層次學生有一定的知識探求欲,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并具備一定程度的閱讀能力。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待提高。本課程將針對學生的不足重點關注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3.單元課時分配
整個單元由Warm-up,Reading,Audio/Video Lab、Guided Writing及 Wrap-up五個部分構成,安排4次課完成,共8課時。
(二)教學設計理念與思路
貫徹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提高實際教學效率。以產(chǎn)出為導向,靈活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本單元基于“產(chǎn)出導向”教學法設計,體現(xiàn)“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單元結構具體如圖1:
①驅動環(huán)節(jié)
●教師呈現(xiàn)交際場景
本單元主題為Virtually Connected,教師在本單元Warm-up部分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單元場景設置為:There are so many high-tech products around us such as laptop, pad, cellphone etc. Think about how have these technologies changed your study, your life and even your personality? 該部分在課前通過U校園智慧教學云平臺(以下簡稱U校園)完成線上發(fā)布,并要求學生完成平臺上導入部分的練習題,學生預先對新單元的開篇有一定的認知與準備。
●學生嘗試完成交際活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此話題展開對話。學生嘗試性完成產(chǎn)出任務后,一方面意識到產(chǎn)出任務的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能夠認識到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增強學習緊迫感。
●教師說明教學目標和產(chǎn)出任務
本單元的重要教學目標為使用主題詞匯談論如何恰當使用社交媒體。單元產(chǎn)出任務是題為“How to make good use of social media?” 的演講。
②促成環(huán)節(jié)
●教師描述產(chǎn)出任務
本單元產(chǎn)出任務是題為“How to make good use of social media? ”的演講。為達成該任務,教師會布置學生完成三個子任務。具體為:
i. Write an essay about your own personality in social media.
( Based on “Reading for doing”)
ii. Design your own week schedule post.
( Based on “Reading for learning”)
iii. Debate: Are parents behaviors on social media positive or embarrassing?
( Based on “Audio/Video Lab”)
●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教師給與指導檢查
學生通過Reading、Audio/Video Lab、Guided Writing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能夠從輸入中選擇產(chǎn)出所需的內容、語言形式及話語結構。
●學生練習產(chǎn)出,教師給予指導
學生將篇章閱讀,知識點講授,視頻觀看,小組討論等形式積累的學習成果運用到產(chǎn)出中,完成既定任務,教師在該過程中給予指導與階段性點評。該部分呼應單元開篇的Scenario的任務場景,聚焦產(chǎn)出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單元所學到的社交媒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學用結合。
③評價環(huán)節(jié)
●即時評價
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和產(chǎn)出任務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評價以適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
●延時評價
在學生完成單元產(chǎn)出任務即定題演講(此階段特指講稿撰寫)后,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上做展示,同時要求高一些水平的學生完成相關新任務,比如添加問答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
評價環(huán)節(jié)注重同伴互評,在講稿撰寫階段及演講展示階段均安排同伴打分與參評,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在課后要求學生將修改后的演講以視頻形式呈現(xiàn)并上傳至線上平臺,師生開展線上評價。
三、教學反饋
課后,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及采訪的方式了解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及教學效果。學生表示運用POA理論進行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新穎,代入感強。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得到較大提高。每堂課的輸出任務會為學生指明目標,使之具有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因此學生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即完成輸出任務的子目標,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
四、結語
本文主要探索了基于“產(chǎn)出導向法”的高等職業(yè)學校公共英語教學設計,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從實際操作來看,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反饋積極。
針對促成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今后可以將更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成果應用到該環(huán)節(jié)中。比如開展線上教學,鼓勵教師錄制在線課程,將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也可以挖掘更多網(wǎng)上優(yōu)質教學資源,比如中國大學MOOC以補充課堂中的輸入從而有效促進更高質量的輸出。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chǎn)出導向法”理論體系 [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5,(4):547-558.
[2]教育部.《高等職業(yè)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21: 1-2
[3]文秋芳,孫曙光. “產(chǎn)出導向法”驅動場景設計要素例析 [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 (2):4-11
[4]邱琳. “產(chǎn)出導向法”促成環(huán)節(jié)的辯證研究 [J].現(xiàn)代外語,2019,(3):407-418
[5]張文娟.基于“產(chǎn)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