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紅
摘要:高中生物開展探究性學習通常對學生學習與掌握生物知識有著重要影響.在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激發(f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親自動手動腦獲得成就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提高的同時,促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教學;應用;策略;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1-0142-03
1高中生物教學應用探究性學習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該原則主要指把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主體,一個方面,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重中之重就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生物學科的整個學習內容以及學習任務都是由學生自身或小組探究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教學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指導,以此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鍛煉;另個方面,主體性原則更多表現(xiàn)為學生自身的學習意識,需教師指導學生依據(jù)其自身的理解邏輯,經(jīng)過前期學習的知識實施探索,從而激發(fā)出學生自身的問題意識,并促使學生形成個性化思維.
(2)開放性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雖然是依據(jù)教學內容開展教學,但教學內容更多是經(jīng)過引導方式加以講解,若教師通過實際生活案例或課外素材,將具有深層次含義的生物知識講解給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指導學生在課內或課外實施生物實踐,從而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充分掌握相關生物知識.
(3)適應性原則.對于每個學生而言,其自身的生物基礎以及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通過探究性學習開展,遵循適應性教學原則,在具體教學中,以多個渠道和學生溝通交流,并制定與學生相適應的引導模式,從而使學生對于探究性學習內容充滿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4)交互性原則.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并非是讓學生自始至終的通過個人形式開展學習,在對生物問題實施探索以及內容分析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相對有限,需與其他的學生積極合作探索,而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相對較少,在學習探索過程中,就需教師加以提示.因此,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探究性學習時就需遵循交互性原則,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其他的學生、自己老師探討,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想法與思維,從而使學生通過思維碰撞,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2.1立足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課堂導入
高中生對于生物知識雖然具有一定認知,但學生在生物課堂的學習質量卻容易被課堂的教學情境所影響,想要使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教師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就需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指導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融入到生物課堂的學習中.例如,在對“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開展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全過程,通過多彩的畫面以及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了解該過程,并促使學生充分掌握蛋白質的具體組成結構以及特點.在播放完視頻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其之前學習的相關生物知識,對視頻展示的內容進行講解,而教師則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對其學生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依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探討,以促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學習內容.若學生在探究中無法準確地把握具體學習方向,教師可在黑板上列出相應的探究大綱,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的探究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2.2立足于問題設計的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通常教師給予相應的引導,提供給學生實踐性學習機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使生物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知識理解力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學情、教材內容等設計些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并對教材內容加以分析.需注意的是,學生自身的學情與知識儲備都有所不同,對于知識學習的效率也存在相應的差異,此時,教師可通過問題探究,設計些層次性問題,防止問題太難而影響到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對“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時,教師需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了解課堂教學的目標及重難點,并以此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并在探究過程中學習與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以及蛋白質本質.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充分把握氨基酸具備的結構特點,并了解到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全過程以及蛋白質具備的功能與結構,其中的重難點就是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提供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教材閱讀,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基礎知識.在閱讀結束之后,可引導學生互動:“學生們,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沒有聽到過蛋白質,其通常會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學生就會依據(jù)教師的問題,積極作答:“許多食品中都存在蛋白質,如雞蛋、牛奶、豆腐等.”接著,教師可提問:“那么蛋白質具有什么作用?”學生就會積極回答:“有助于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此時,教師可引出教學內容:“蛋白質不僅存在于動物植物的體內,而且還存在于人體內,那么,學生們是否想要了解到人體中的蛋白質的信息?”此時,教師可引出相關教學概念,呈現(xiàn)出蛋白質位于人體內的功能與形式,以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在完成基礎性教學之后,教師可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如:(1)通過對生物教材中的氨基酸結構進行觀察,其有何共同點?(2)蛋白質是生物的大分子,由各種氨基酸所構成,那么氨基酸是怎樣形成蛋白質的呢?(3)生物教材中的蛋白質有許多不同的類型,那么,蛋白質當中氨基酸的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相同與否?在明確問題之后,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教師所講解的理論相結合,對蛋白質構成的形式以及組成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到人體內蛋白質的作用,并促進蛋白質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2.3立足于問題解決的教學體系完善
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需及時解決,對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體系進行完善,以促使探究性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及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點與學習需求相結合,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氛圍,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探究興趣,以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相關生物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需對學生的探究狀況進行觀察,通過合適的教學時機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從而使學生明確探究性學習目標的同時,促進課堂的學習效果提高,以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顯著增強.例如,在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DNA遺傳物質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搜尋與呈現(xiàn)DNA的有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DNA結構的遺傳物質.在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相關問題且認識到難點和不足后,教師可及時解決相關問題,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以改正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的錯誤,當學生無法深入探究知識時,教師可進行相應點撥,從而使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地理解與掌握DNA的遺傳物質,并促進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切實提升.
2.4立足于小組合作的協(xié)作能力提升
小組合作作為經(jīng)典的一種教學法,在各教育階段都有著顯著的功效,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相互學習,實現(xiàn)學習經(jīng)驗共享,從而達到互幫互助以共同進步的教學效果.而探究性學習的開展本身具有相應的難度,“探究”知識的本身并非是容易獲得的結論,因此,需花費相應的精力與時間進行探索.因此,高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fā)展需求,以促使學生獲得相應的鍛煉,并促進同伴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關系的同時,能夠在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做到互幫互助.例如,在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相關內容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現(xiàn)代生物的進化理論發(fā)展以及內容進行探究,對單元學習的內容實施系統(tǒng)的歸納與總結,以促使學生對于
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該過程中,組內的成員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每個學生都需依據(jù)相應的任務開展學習,以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同時,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需在課堂上巡堂,積極參與到小組內的討論過程,以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的同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并在小組合作當中,促使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提升.
2.5立足于理論知識的實踐教學
在高中生物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注重自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科學地指導學生研究與反思相關知識,將傳統(tǒng)化的教學法轉變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這不僅能夠使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的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操作實驗的良好習慣,通過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提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既需注重課堂的教學質量,又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學習與探究之中.例如,在對“內部環(huán)境穩(wěn)定性”開展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實驗的探究學習中,通過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驗操作,以促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當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遇到問題時,需積極探尋教師的幫助,而教師則依據(jù)學生探究學習的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以激發(fā)出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動力,并促進學生自學能力與探究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在理解知識時,通常需以自身的思維方式加以探究,以充分掌握生物知識的內涵.鑒于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通過多元化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使學生理解知識的程度得以提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金雷.淺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
[2]張莉.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07):188-189.
[3]王具宏.談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8(6):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