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在全方面、多角度的培養(yǎng)行業(y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語文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其中,閱讀是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視野。近年來,家校合作模式在教學領域的熱度不斷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合作,重視引導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同時,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他們能決定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其他方面,影響著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學校的教學目標,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在學校、家長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掌握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有利于他們全面發(fā)展。
一、家校合作模式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他們而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他們的課程學習是相當必要的,氛圍濃厚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加深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構建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
(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家校合作之所以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主要是因為在家長與學校的溝通下,家長和教師都熟悉學生在讀哪一方面的書籍,哪一方面的書籍還沒有讀,避免了不必要的閱讀和重復閱讀。學生的閱讀,主要是在課外時間,學生回家是不是讀書,借閱了哪些書籍,是否進行認真閱讀,家長都是了解的。然而,對課外時間讀書的效用如何,教師是不了解的。通過家校合作,教師與家長掌握的情況恰好形成了互補,教師和家長的目標趨于一致,共同在閱讀上給學生加勁、加力,在這種家校有效的銜接下,學生的閱讀會漸漸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量肯定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增進教師與家長的交流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長與學校的交流更加緊密,學校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家長通過家校合作,了解到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在培養(yǎng)孩子的共同目標下,教師希望家長重視孩子的閱讀,并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希望家長在課外時間督促孩子進行閱讀,而家長更希望通過孩子閱讀加深與教師的交流,因為孩子讀什么書、一本書什么時間完成、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些內容家長是不了解的。通過家校合作,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會越來越緊密。家校合作范圍越寬廣,合作機制越健全,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也就越密切。對學生的教育是家長和教師共同的責任,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廢。家校合作,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對學生的閱讀、學習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學生的成長是他們合作的核心,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家校合作,家長更好地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家庭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教師通過家校合作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傳導給家庭,讓家長給孩子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家長把孩子的閱讀情況、時間利用情況、性格脾氣、飲食習慣傳達給教師,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在家長與教師良好的合作、配合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得到提高,在課外學生也一樣能得到有效的閱讀指導,家長通過與教師進行溝通,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通過有效閱讀指導,學生的閱讀量也會增加,學習成績必然也會得到提高。
二、家校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家校合作模式重視不夠
當前,家校合作還在處于探究、摸索環(huán)節(jié),其模式尚未成熟,因此,在許多學校,都不太重視該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在學生的教育及發(fā)展過程中,沒有真正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使家校合作流于形式。有的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了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還不習慣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學生較多,教師沒有時間每個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所以他們就以自己的教學為主,不斷強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有的教師認為家長過多介入,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進程,家長不分時間、事無巨細地了解孩子的閱讀和學習情況,勢必加重教師的教學負擔,因為教師要面對整個班級的學生家長,而家長共同面對一個教師,所以在對待家校合作上,教師基本上是被動應付,很少積極主動的作為。同樣,沒有教師的重視,家長也沒有積極參與合作。
(二)缺乏家校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
盡管家校合作一直探討了很多年,但是真正在合作運用上發(fā)揮不足,沒有把握好合作的度。在家校合作中,怎么樣合理科學地分配自己的責任,還需進一步探討。有的教師直接包辦了家長應該做的家庭教育,即使是學生放學后,教師還要布置很多的閱讀作業(yè),要求家長進行監(jiān)督,通過網(wǎng)絡上傳學生閱讀情況,進行閱讀打卡。有的家長直接把在學校應該學習的內容進行講解,造成一些學生上課不聽講,因為在教師授課前,輔導老師和家長早已講解了一遍,這看似是幫助學生,其實是越俎代庖,讓學生對家長產(chǎn)生依賴。這種強迫式閱讀,看似家長和學校都很努力,其實是壓制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浪費了學生閱讀時間。
(三)家長在學校閱讀教學合作模式中參與不足
在時間上,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因工作較忙,很難抽出時間參與學校教學的合作。從每天接送學生的人群中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爺爺奶奶一輩接送孩子。所以在面對家校合作上,很多家庭都是指派爺爺或奶奶參與,一方面由于爺爺奶奶年齡大,身體、聽力、視力等都在弱化,沒有精力有效參與家校合作;另一方面,由于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不能完整地把教師的批評語言傳達給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家庭中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能及時傳達給教師,這造成在家校合作上,家長一方就顯得比較弱,達不到教師和學校的要求。還有部分家長對家校合作比較反感,他們認為教學本身就是教師的事情,認為教師是通過家校合作甩鍋,推卸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再有,家長的確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家校合作,這就造成在學習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差距較大。
三、家校合作模式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策略
(一)加強交流,重視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落后的觀念,積極地開展家校合作模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認識到閱讀在學習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要避免出現(xiàn)以成績?yōu)橹鞯慕虒W模式,要在閱讀上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家長要主動給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陪孩子去圖書館,陪孩子閱讀,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與互動,做到多方面了解學生,以便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做好各項教學工作。這既有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構建良好的家校關系也意義重大。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或《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程教學中,為了與學生更多地溝通和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導入時,進行課前討論“你眼中的媽媽”,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向教師以及其他同學分享他們眼中的媽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仔細地傾聽學生的表達,從而間接地認識學生的媽媽。之后,在學生分享完畢后,正式進行課程的閱讀教學,帶領學生了解小蝌蚪的媽媽或植物媽媽。在課后,通過對學生的闡述,教師可一一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通過微信、電話等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眼中媽媽的缺點,教師可側面鼓勵家長進行改正,對學生眼中媽媽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繼續(xù)保持,以身作則,加強對他們的教育。這樣,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既有利于閱讀教學的有序實施,也有利于加強學校與家長的互動,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推動家校合作模式的發(fā)展。
(二)構建環(huán)境,促進語文閱讀教學
為了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與家長要重視合作,在學校以及家庭教育中需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認知,開闊自己的視野,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家庭閱讀環(huán)境,引導他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加強閱讀、喜歡閱讀,不斷積累閱讀經(jīng)驗,鍛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教師和家長,要建立溝通機制,定期溝通學生一天的學習情況和在家里的表現(xiàn)情況,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學生一天學習和生活,共同致力于學生的成長。教師和家長,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失,要積極配合,在配合中增進了解,使教育目標不斷趨向一致。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課程結課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背誦《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以及預習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師可以將這些學習任務發(fā)布到家長群中,告知家長、鼓勵家長督促學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當家長了解到這些學習任務后,要引導學生規(guī)劃學習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詩歌的背誦以及第5課的閱讀預習。為了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教師可推薦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這一篇課文,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究該篇課文,在閱讀完畢后,可以互相分享閱讀體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這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是積極有益的。
(三)舉辦活動,深化語文閱讀教學
不管是哪一課程的教學,都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才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但是縱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對較少,教師對兩者的結合重視程度低,他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學習理論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順應新時代的教育發(fā)展,避免因教學因素而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舉辦主題實踐活動,尤其是舉辦相應的親子實踐活動,鼓勵家長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同時,讓家長在主題活動中見證學生的成長。舉辦親子活動,就是要讓家長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如親子閱讀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分享閱讀的感想和閱讀的樂趣,從而促使孩子喜歡上閱讀。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講解完后,教師可以舉辦景物朗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完這一單元后,在課后自主挑選與景物有關的文章進行朗讀。為了貫徹落實家校合作模式這一理念,促進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應引導家長參與景物朗讀實踐活動,由家長組成評委團,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這樣,舉辦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學生能引起重視,當家長在聽的過程中,也要認真聽,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這在某種意義上,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促進他們重視參與家校合作,關注學生的成長。與此同時,也能達到教學目的,當學生挑選朗讀材料時以及在朗讀過程中,尤其是在探究文章時,如琢磨句子的感情時,能積累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對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實踐活動中,有利于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了解他們的語文學習情況。
(四)做好閱讀指導,助力家長共建閱讀條件
在閱讀上,很多家長沒有時間,更沒有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方法技巧,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進行閱讀時,基本上還是家長以前上學時的方法,而那種方法已經(jīng)不適合當今學生的閱讀教育。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如何做好學生的閱讀,傳授家長關于閱讀的方法。家長可以讓孩子每天閱讀打卡,上傳孩子閱讀的視頻和照片,這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通過視頻,把孩子的閱讀情況傳達給教師,教師再給予適當?shù)闹笇?。特別是在學生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教師通過家校合作,給學生家長提供閱讀數(shù)目,家長根據(jù)這些數(shù)目,挑選孩子感興趣的書籍,這樣家庭就比較融洽。而在學校里,對學生愛讀的書目,教師要重點講解。針對有的學生不敢閱讀,不敢大聲朗讀,害怕閱讀,教師可以指導家長,根據(jù)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對課文進行領讀,家長讀一段,孩子讀一段,久而久之,孩子會漸漸拋棄不敢閱讀的習慣。
四、結語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和教導者,家長是重要的參與者,也是重要的教育者。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中,要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充分發(fā)揮這兩者的互補作用,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對家校合作模式的應用,加強家校合作,構建良好健康的家校關系,構建良好健康的親子關系,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在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共同規(guī)劃學生的語文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yǎng),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提高語文成績。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