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導語】
書是智慧的鑰匙,書是進步的階梯。讀書好學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我們需要讀書,它如同一雙明亮的眼睛帶領我們欣賞世界各地的風景;我們需要讀書,它如同一位老師教會我們?nèi)绾稳ド?我們需要讀書,它如同一枚指南針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
莫言如饑似渴的閱讀
莫言酷愛讀書,小時候曾冒著被家長懲罰的風險讀書,甚至出力推磨換書看,推10圈磨才能獲準看1頁書。有一次,莫言借來一本《青春之歌》,但朋友只準他借一天,不管能不能看完,第二天必須還書。怎么辦?于是,他借著放羊的機會跑到一個草垛上躲了起來,把放羊這個“本職”工作放到了一邊,羊兒餓得咩咩叫,他讀得忘乎所以,母親氣得要打他。在一天之內(nèi)讀完的《青春之歌》,他至今仍記憶清晰。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莫言讀遍了周邊十多個村莊能借來的書籍。
莫言的作文寫得很棒。他記得第一次引起老師注意的作文,寫的是一場五一勞動節(jié)的學?;@球比賽。同學們大都是走馬觀花,流水賬一樣把各種運動項目都寫一遍,他另辟蹊徑,把別的比賽一筆帶過,用大部分筆墨來寫籃球比賽,寫怎樣搶球、運球、投籃,受到了老師的贊揚。他回憶說,自己文學開竅比別人多了一份覺悟,那便是得益于閱讀。
(摘編自“中國作家網(wǎng)”)
◆素材解讀
2012年,莫言摘得世界文學最高獎——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項獎的中國作家。
這樣的成就是舉世矚目、令人欽佩的,但成功的背后是他堅持不懈的付出,想盡一切辦法創(chuàng)造閱讀的機會,如饑似渴地讀書,十分投入地寫作。
讀書,是他的精神食糧,也讓他在勞動中、生活中變得快樂無比。他靠著讀書度過了那段難忘的日子,靠著讀書和寫作讓自己的人生發(fā)光發(fā)熱,靠著對中國人命運的思索,登上了文學的至高殿堂,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適用話題
篤學不倦 堅持不懈 頑強刻苦
魯迅嚼辣椒驅寒讀書
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一生節(jié)衣縮食,購置了很多書籍。他平時很愛護圖書,看書前總是先洗手,書臟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凈。他自己還準備了一套工具,訂書、補書樣樣都會。一本破舊的書,經(jīng)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由于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魯迅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夜讀寒冷難耐時,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于不懼艱苦,又懷著一顆悲憫、憂憤的愛國之心,他逐漸成長為一位為民族、為國家吶喊的文學“斗士”,創(chuàng)作出無數(shù)鼓舞人心的文學作品。
(摘編自“瑞文網(wǎng)”)
◆素材解讀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以筆為刃,字字珠璣。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對讀書的執(zhí)著是分不開的。
寒冬臘月,半夜讀書,魯迅嚼辣椒驅寒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他愛護書籍的做法、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令人感動和尊敬。
如今,我們有著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更應在學業(yè)上勤奮努力、刻苦讀書,讓自己不斷邁上更高的臺階,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適用話題
愛書護書 意志頑強 理想信念
張桂梅傳遞讀書的光輝
感動中國人物、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從小就喜歡讀書,不少經(jīng)典書籍對她的影響很大,革命書籍里那純粹的忠誠和理想主義影響了她的一生。她喜歡《青春之歌》里林道靜的性格,更欣賞她的反抗精神;她還喜歡讀《紅樓夢》,林黛玉的處境使她感觸很深。讀書讓她意識到,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能自強自立,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一片藍天,再與更多的人共享這片藍天。
任何時候,讀書都能給人前行的力量。張桂梅校長曾在多個場合里提到,《紅巖》是她心中的經(jīng)典,江姐的故事給予了她力量。她曾經(jīng)說過,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大山里的女孩們都有書讀,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讀書,可以讓自己變得遼闊。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可以。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書中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摘編自“昆明信息港”)
◆素材解讀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边@是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入學誓詞,無數(shù)人讀了之后都十分動容。張桂梅校長因為對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而備受尊敬,因為堅信讀書改變命運的思想并付諸實踐而備受贊譽,尤其是她對貧困女孩的擔憂和幫助,讓我們看到了一顆赤誠而頑強的心。幾十年來,在張桂梅校長的培育下,無數(shù)女孩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改變了命運,還有一些女孩畢業(yè)后回到女中教學,傳遞薪火。讀書,不僅能使人汲取思想的養(yǎng)分,更能讓人奮發(fā)圖強,走向維度更高的人生。
◆適用話題
命運的選擇 讀書的光輝 堅強不屈 拒絕平庸
博爾赫斯與書共度一生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一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讀書在他生活中的比重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他大量涉獵哲學、神話、歷史等書籍,對人類各個時期的文明了然于心。他的心智就這樣逐步完善與發(fā)達起來,讀書給他的想象帶來了無限的力量和廣闊的空間,也使他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
一切作家皆“讀家”。博爾赫斯曾說:“對我來說,閱讀一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我想,我唯一可能的命運就是過上文學生活。我沒法想象自己處在一個沒有書的世界中。我需要書,它們對我而言意味著一切。”
讀書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寫作的源泉。然而不幸的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問題,博爾赫斯的視力從二十八歲起便開始減退,一系列的手術只是延緩了失明的腳步,并沒有阻止博爾赫斯在五十多歲時被黑暗完全吞噬。在他被任命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圖書館館長時,他已經(jīng)完全看不見東西了。盡管如此,他依然繼續(xù)往家里購置書籍,裝進他的書柜。博爾赫斯把他失明的過程稱作“緩慢的夏日黃昏”,他的失明,反而讓他在想象的世界中更加自由地馳騁奔跑。
(摘編自“簡書網(wǎng)”)
◆素材解讀
讀書對于博爾赫斯的一生意義重大。他曾說:“我是一個作家,但更是一個好讀者?!?/p>
受到家庭的熏陶,他自幼熱愛讀書寫作,很小就顯露出文學才華。閱讀在他的生活中是項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的活動,而且對他的寫作意義重大。因對閱讀和寫作的無限熱愛,他最終成為了一名重量級的作家,即使是在失明之后,他依舊酷愛書籍,展示出了一個“好讀者”的無限魅力。
他的一生,是與書為伴的豐沛飽滿而幸福的一生。
◆適用話題
熱愛與才華 生命與事業(yè) 限制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