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想型”作文,既能反映考生的文學功底,又能體現考生的思想水平。
1.“實”題要善于“虛”寫
所謂“實”,指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題”若一味求“實”,直接而又具體地寫,就會呆板,過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騖八極,神馳千仞”地馳騁聯(lián)想和想象,又不能寫出有深度的思想和見解,使作文意蘊表面化。
“實題”要“虛”寫,即由此及彼,展開聯(lián)想,分析詮釋,拓展升華,將具體的事物轉化為虛指的現實意義,讓讀者感悟或領悟我們的獨到見解和思想。“虛”要能跳出現實材料的束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由真實的腳印聯(lián)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lián)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lián)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梁聯(lián)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jié)聯(lián)想到人的節(jié)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lián)想到思鄉(xiāng)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lián)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道理……這種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實就虛”。
2.聯(lián)想拓展,提升境界
“有所感悟”并不是要求考生大徹大悟,其實只要有一點點對生活的真誠感悟就可以了。一般而言,寫“聯(lián)想型”作文,要由材料中的一個“點”引出思考與感悟。立意的“點”起于材料,聯(lián)想生發(fā)的“面”則在自身。但僅到這一步,寫出的作文充其量只能說基本符合“聯(lián)想型”作文的要求,要想勝人一籌,則必須有拓展,必須提升作文的境界。這里所說的拓展與提升,指的是將個人的感悟、感受拓展到較為寬廣的認知范圍,提升到具有普遍意義的層面,激發(fā)起更多人的情感和認知的共鳴。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出自清代沈宗騫的《芥舟學畫編》?!肮湃说囊?guī)矩”是經驗,也是要領,但是,再好的“經驗和要領”也不可能完全適用于當今這個時代,我們要立足于今天的現實實踐,對其進行深刻理解和靈活把握,以“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方針為指導,開出新時代的“生面”。
作為一名高中學生,請結合你的讀書體驗和個人經歷,針對閱讀經典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和思考。
【片段示例】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的思想、豐富的閱歷,閱讀是一條最佳路徑。自然,這種閱讀絕非讓自己成為只知道照搬書中內容和觀點的“兩足書櫥”,絕非讓自己的頭腦成為“他人觀點的跑馬場”,絕非“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古人之生面”……我們對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化遺產要能做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使之完全轉化成為有益于自己的精神養(yǎng)分。就像讀《三國演義》,我們要能汲取書中的正義與智慧的營養(yǎng),又要謹防江湖義氣和勾心斗角的毒素;讀《水滸傳》,我們要能吸取書中見義勇為、追求正義的力量,又要戒除以暴制暴、以惡止惡的做法;讀《紅樓夢》,我們要見識大千世界的人情世故、世態(tài)炎涼,又要力避庸俗勢利、蠅營狗茍的生活方式……如此,我們的經典閱讀才能達到“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的境界。
如何讓閱讀更有益于我們的成長?黑德斯的一句名言可以作為“標準答案”:“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边@種“選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選擇有益于自己成長的書籍,讓書籍成為“進步的階梯”;一是對一本書中的內容作鑒別與遴選,采集蜜糖而剔除毒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閱讀中別開生面,在閱讀中愉悅身心,豐盈精神,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