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朱熹在《訓(xùn)學(xué)齋規(guī)》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逼鋵?,讀書除了要做到“三到”外,還有“一到”,即“手到”,這“手到”就是寫讀書札記。讀書札記,即讀書筆記,是指人們閱讀書籍或文章時,摘記要點、心得,隨時隨地把它記下來的一種文體。那么,讀書札記有哪些形式?如何寫讀書札記呢?
一、提綱式:勾勒全文,明確主次
提綱式讀書札記,是通過編寫、勾勒內(nèi)容提綱,明確主要和次要內(nèi)容。這種讀書札記,以理清書的主要內(nèi)容為目的,使人更條理地掌握全書的內(nèi)容邏輯、作者的思想脈絡(luò)等。如俞平伯先生的《我們應(yīng)該怎樣讀〈紅樓夢〉》中這樣說道:
《紅樓夢》全書雖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為線索,大觀園的風(fēng)月繁華為背景,但它的真正重點并不在這些地方,它對封建社會的上層統(tǒng)治階級是深惡痛絕的。它寫賈家用度的奢侈、長幼的淫亂、禮法的虛偽、骨肉的內(nèi)訌、在社會上的專橫、對下人的殘忍、收租放賬的剝削,等等,都非常深刻。
二、評注式:有感而發(fā),隨文批注
評注式讀書札記是在原書正文旁邊加上批注,對書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寫下自己的感想、體會,以肯定其思想藝術(shù)價值。我國古代學(xué)者常用這種方法評點名著。如金圣嘆評《水滸傳》、脂硯齋評《紅樓夢》等都屬于評注式讀書札記。這種札記,貼近文本,且角度靈活地指出作者語言的妙處,指出某段文字的精華所在。如《紅樓夢》第一回原文及脂硯齋評點: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補天濟世,勿認(rèn)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無稽崖。(無稽也。)煉成高經(jīng)十二丈、(總應(yīng)十二釵。)方經(jīng)二十四丈。(照應(yīng)副十二釵。)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合周天之?dāng)?shù)。)只單單的剩了一塊未用,(剩了這一塊便生出這許多故事。使當(dāng)日雖不以此補天,就該去補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話。)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妙!自謂落墮情根,故無補天之用。)誰知此石自經(jīng)煅煉之后,靈性已通,(煅煉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學(xué)也。)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三、心得式:立足作品,旁征博引
心得式讀書札記,是一種較為綜合的讀書筆記,一般要求對所讀文章、書籍有自己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全面分析,或作重點評論,并寫成文章。寫心得體會式讀書札記,必須緊扣原文,邊引文,邊分析,邊議論,寫出真實的感受,杜絕斷章取義、曲解原文。感悟角度可以是對文章內(nèi)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作品的精彩語句、語言特色等進行推敲、品味。如《無理而妙——讀〈再別康橋〉》一文中的一段: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這句想象奇特,是誰能把天上的彩虹揉碎,看似無理,卻十分美妙。詩句寫出了潭水清澈可鑒,波光粼粼,色彩斑斕,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啊?!俺恋碇屎缢频膲簟?,夢怎能有色彩?夢怎能沉淀?詩句寫的是這潭水之美,讓人沉醉,仿佛進入夢境一般。夢無處可尋,詩人偏要撐一支長篙去尋夢,這恐怕就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吧。一虛一實,虛實相生。船可載人,也可載物,“滿載一船星輝”,想象博大豐富,船小卻可容納宇宙,可見詩人陶醉在星光下的康河里,“在星輝斑斕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