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陽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臨床治療中應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療效。方法:選擇急性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進行化療治療,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患者化療后均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重組人白介素-11用于治療對照組患者,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觀察組患者,對比治療前后4 d、12 d、24 d兩組患者血小板指標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及化療依從性。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小板指標水平分別為(25.15±2.30)×109/L和(26.02±2.24)×109/L,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 d、12 d、24 d 觀察組患者血小板指標水平為(38.21±4.25)×109/L、(84.26±11.05)×109/L、(112.35±9.41)×109/L,相比于對照組患者血小板指標水平(31.63±3.45)×109/L、(67.56±10.78)×109/L、(88.67±8.72)×109/L,存在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與對照組患者的26.67%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比較生活質(zhì)量評分(SF-36)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比于治療前均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 SF-36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后續(xù)化療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對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可以加快血小板計數(shù)水平的增加,并且治療后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患者化療后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提高,且提升后續(xù)化療的依從性,臨床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化療;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3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3-0039-04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起源于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疾病,發(fā)病后機體骨髓中異常的原始細胞和白血病細胞快速增值,對正常造血過程形成抑制作用,對肝、淋巴結、脾等多臟器組織進行廣泛浸潤,導致患者出現(xiàn)貧血、出血和感染等癥狀,危害很大[1]。急性白血病的臨床治療方案中最有效、應用最多的是化療,需要分成誘導緩解治療和緩解后治療兩個階段[2]。同時,要對急性白血病患者進行營養(yǎng)維持、成分輸血以及感染防治,提高治療效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療后具有一定概率會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使得患者出血傾向加重,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3]。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療后如果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會加重患者疾病癥狀,引起患者身體不適,導致患者對疾病癥狀敏感性提升。一方面會影響化療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一方面會造成患者對化療產(chǎn)生顧慮與恐懼。血小板反復輸注在血小板減少癥治療中廣泛應用,可能引起同種血小板抗體,降低治療效果。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種用于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的藥物,適用對象為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50×10/L,并且需要進行升高血小板計數(shù)的患者9[4]。
有研究表明[5],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為一種常規(guī)治療藥物使用。本研究為了進一步探究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在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中的應用效果,對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及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探究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對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均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根據(jù)治療方案差異分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2~58(45.36±2.41)歲。
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3~59(45.27±2.38)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 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全部接受化療,且治療時間超過兩周;(2)治療前的血小板計數(shù)≤30×109/L;(3)均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積極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感染或者肝腎功能障礙者;(2)精神疾病患者;(3)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重組人白介素-11治療,使用注射用重組人白介素-11(Ⅰ)(百杰依)(山東阿華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80009),按照25~50μg/kg 標準計算用藥劑量,加入1.0 mL 或2.0 mL 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皮下注射。在化療后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后使用,1次/d,連續(xù)治療7~14 d,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后停止使用。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調(diào)整用藥劑量、方式等,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觀察組采取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療[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的特比澳(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國藥準字 S20050048]。用法用量為:按照每日每公斤體重300 U 標準計算用藥劑量,在化療后6~24 h 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應用7~14 d,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后停止使用。患者用藥過程中如果發(fā)生不良反應,則需要及時停止治療,醫(y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重新評估病情,更換治療方案。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4d、12 d、24 d 血小板計數(shù)。
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類型:頭暈、水腫以及低熱。
應用生活質(zhì)量自評量表(SF-36評分),分別在治療后對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四個維度進行打分,每個維度分數(shù)滿分為25分,得分越高的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
對比兩組患者后續(xù)化療治療依從性,由醫(yī)生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評價。其包括完全依從為積極配合化療,情緒穩(wěn)定,樂觀、向上;部分依從為對化療存在疑問和憂慮,情緒輕微波動,存在焦慮、抑郁;不依從為不愿意接受化療,情緒波動大。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 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以(x(—)± s )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定量資料,t 檢驗驗證差異顯著性;以[ n (%)]表示定性資料,χ2檢驗驗證差異顯著性。 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shù)
兩組血小板計數(shù)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 d、12 d、24 d 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逐漸恢復到正常計數(shù)水平,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 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得分均比治療前有明顯增加,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后續(xù)化療治療依從性比較
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觀察組依從性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化療是目前得到證實最有效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是患者長期化療的過程中,具有很高的概率發(fā)生骨髓抑制現(xiàn)象,對人體血小板的生成造成抑制,引起血小板減少癥,使患者發(fā)生出血傾向,需及時治療[6]。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療后發(fā)生血小板減少癥,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更加容易患病,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時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對化療的效果、安全性等均可能出現(xiàn)質(zhì)疑、疑慮,從而不依從化療治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
以往臨床上治療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常用方案是反復輸注血小板以及皮下注射重組白介素-11,起到一定治療效果,但是總體療效欠佳。反復輸注血小板容易引起同一種血小板抗體,使得治療效果下降。重組白介素-11是一種應用基因重組技術制作出來的促血小板生長因子,對造血干細胞和巨核祖細胞的增值產(chǎn)生直接刺激,并且可誘導巨核細胞成熟分化,促進機體血小板生成,提高血液中血小板計數(shù)[7]。但是使用重組白介素-11可以引起輕至中度的不良反應,在停藥后可迅速消退,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水腫、惡心嘔吐、頭暈、低熱等,因此在臨床上的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種適用于化療后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藥物,也可用于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無效的血小板減少癥,可降低患者出血風險。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種刺激巨核細胞生長及分化的內(nèi)源性細胞因子,可對巨核細胞生成的各個階段產(chǎn)生刺激作用,進而促進血小板生成,增加血液血小板計數(shù)水平。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在骨髓造血干細胞上具有直接作用,對血小板生成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同時,大量臨床實踐數(shù)據(jù)表明[8],使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較少發(fā)生不良反應,偶有發(fā)熱、頭暈以及肌肉酸痛等,不需要進行處理,多數(shù)可自行恢復,用藥安全性比較高。陳鳳華等[9]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中應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可以更快地使得患者恢復正常的血小板計數(shù),并且治療期間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低,本次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 d、12 d、24 d 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逐漸恢復到正常計數(shù)水平,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共計發(fā)生2例不良反應,包括1例頭暈、1例低熱,發(fā)生率6.67%;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發(fā)生8例不良反應,包括3例頭暈、2例水腫、3例低熱,發(fā)生率26.67%。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顯著,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生活質(zhì)量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患者 SF-36中各個維度的得分均比治療前增加,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患者進行治療后,觀察組對后續(xù)化療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說明,在急性白血病化療所致患者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治療中,使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獲得的整體治療效果好于重組人白介素-11的治療效果,患者血小板水平在短時間內(nèi)科恢復正常水平,用藥不良安全性高,對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治療依從性提高均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使用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效果好,并且治療安全性高,患者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提高,對后續(xù)化療的依從性提升,具有很高的臨床治療價值,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敏.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與白細胞介素-11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26):73-74.
[2]毋艷,劉曉娟,王慧.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17,49(12):1461-1462.
[3] 崔中水 .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與白介素 -11 聯(lián)合治療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臨床療效觀察 [J]. 智慧健康,2020,6(9):130-131.
[4] 木合拜爾·阿布都爾,劉鴻 .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 [J]. 血栓與止血學,2017,23(4):616-617,620.
[5] 萬云艷 .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J]. 世界復合醫(yī)學,2019,5(2):151-153.
[6] 韋金華 . 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效果探討 [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2):127,191.
[7] 于久秀 .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觀察 [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2):73-74.
[8] 章亞威,倪亞茹,徐曉軍,等 . 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對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研究 [J]. 血栓與止血學,2020,26(4):558-560.
[9] 陳鳳華,姜華,李亞娟 . 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急性白血病化療后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 [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3):162-163.
(收稿日期: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