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偉
由于古詩時代久遠,且學生缺乏學用古詩的環(huán)境,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支架,讓古詩學習真實發(fā)生,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教參結論。
一、對比閱讀,類比情感
寓情于景,用意象寄托詩人情感,是古詩的常用寫法。教學中,學生能感知意象,而對詩人通過意象組合傳遞的感情則較難把握,很難將詩中景物與詩人的情緒、心境有機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搭建恰當?shù)膶W習支架,幫助學生讀懂詩歌?!皩Ρ乳喿x”正是有效解決這一難點的學習支架。
比如,教學李白《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是李白第一次“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準備實現(xiàn)大丈夫的“四方之志”。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年李白的意氣風發(fā)和豪情壯志,感受到他那顆輕快、自由、飛揚的心。但是學生很難理解“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中表現(xiàn)出的詩人灑脫飄逸和意氣風發(fā)的感情。這就需要教師搭建“景物相同,情感各異”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整合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張繼的《楓橋夜泊》,從而形成對比閱讀,讓學生歸納出詩人入夜后泛舟江上,江水煙波,碧空明月,承載的是游子的“愁”緒。同是夜晚,同在江上,李白看到的則是月亮映入水中,皎潔明亮;長江的浩渺煙霞,如海市蜃樓般唯美。相同意象,不同的意境,歸根結底還是詩人心境的不同,青年李白的灑脫飄逸和意氣風發(fā)在對比中讀了出來。
實際教學中教師的一大困惑就是任務指向非常明確,學生就是達不成目標。其實,囿于學生知識結構、閱歷背景和欣賞水平,很難達到教師期望的水準。與其讓學生“硬讀死讀”,不如換個方式,搭個對比閱讀學習支架,讓學生在“巧讀活讀”中達成目標。
二、詩句變形,鑒賞畫面
鑒賞詩句畫面,是古詩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學中,很多學生能夠感受詩句的畫面美,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賞析詩中畫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搭建貼切的學習支架,引導學生感受、賞析詩句的畫面美。許多古詩的畫面美,往往通過精妙的遣詞表現(xiàn)出來。因此,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可以采用“語言變形”學習支架來實現(xiàn)。語言變形,就是通過替換、更改詩句中關鍵詞,讓學生在與原詩句的比較中,以有效的抓手鑒賞詩句的畫面美。
比如,學習《使至塞上》,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中畫面,是教學難點,課后“思考探究”有所涉及,“教師教學用書”也做了詳盡的分析。但教師不能照本宣科,須通過設計有效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和方法,獲得審美體驗。而鑒賞此聯(lián)的畫面美,可以設計“語言變形”學習支架來實現(xiàn)。
示例——
原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變形1:沙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
變形2:大漠有孤煙,落日長河間。
需要說明一點,兩個“語言變形”支架忽略五言律詩的音韻規(guī)律。“變形1”通過將“大”變?yōu)椤吧场?,“長”變?yōu)椤包S”,引導學生與原詩句比較,感受原詩句畫面雄渾、闊大的構圖美。“變形2”通過調(diào)整語序,將“直”變?yōu)椤坝小?,將“圓”變成“間”,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悟詩句的畫面線條美,有縱有橫,有直有圓,極富概括性。賞析此聯(lián),只要這兩點予以突破,本聯(lián)的色彩美就很容易解決了。
如果沒有“語言變形”學習支架的設計,鑒賞畫面時一味讓學生讀、品、想,那么學生的鑒賞極易鉆牛角尖。而搭建“語言變形”支架鑒賞古詩畫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更高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資料助讀,感悟主旨
詩歌是用藝術化手法表達詩人的現(xiàn)實感情,是詩人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因此,以意象營造意境,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就需讀者適當借助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人生經(jīng)歷來理解詩中的具體情感,這樣才能在詩歌學習中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
比如,學習王績的《野望》。詩句中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后的憂郁、孤獨、苦悶,但詩人為何會有此種感情呢?一般在教學中教師會以“三仕三隱”講解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但詩人的苦悶并非因為隱居的次數(shù)。教學的概括化介紹,無疑會讓學生對詩歌的主旨理解產(chǎn)生偏差。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適時設計“助讀支架”,用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實現(xiàn)對詩歌的具體化欣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設計“資料助讀”支架,引入《唐才子傳·王績傳》《自撰墓志銘》《五斗先生傳》等相關資料,讓學生不僅對王績的“三仕三隱”有了具體、清晰的認識,還明白了王績的歸隱原因和歸隱后的生活。在此基礎上,王績歸隱東皋后的苦悶、孤獨、憂郁的感情就不難理解了。設置“資料助讀”支架,豐富了學生的詩歌學習內(nèi)容,加深了學生對詩人的認識和詩歌感情的理解,可謂一舉多得。
古詩教學中的“支架”設計,目的是搭建學習橋梁,讓學生巧妙地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因此,詩歌教學中的“支架”設計要注意三點。首先,支架設計必須指向?qū)W生學習的疑難點;其次,支架設計必須符合詩歌的學習規(guī)律,學習詩歌需要涵泳體悟,也需相關背景知識;最后,支架設計必須蘊含對比、歸納、演繹等思維訓練。總之,教學就是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在詩歌教學中搭建教學“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教師的過度講授,激發(fā)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習得方法,掌握技能,獲取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