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權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推進,教師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不斷改善,使課堂結構得到優(yōu)化,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效果的目標。因此,教師要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尋找有利于幫助學生減負且提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本文將從喚起數學興趣、培養(yǎng)數學思維、傳授數學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減負提效
由于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學生在初中階段感受到學習壓力也不斷增加,處在高壓的學習環(huán)境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減負增效,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減輕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其是教改過程中對教師提出的全新要求。因此,在日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減少學生的無效的學習任務,減輕當前教育形勢對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同時,結合新科技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高效化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數學思維。
一、喚起數學興趣,實現減負增效
對于很多的學生來說,初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分水嶺之一,因為課程難度不斷增加,抽象知識越來越多,部分學生會因為無法理解課程知識,導致對數學產生一種挫敗感,最終放棄學習數學。初中數學教師想要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就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喚起,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愉快,把學習數學從一種負擔變成一種快樂,從而實現學習效益的提高。
例如,教師在教學“直線的概念”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可以用激發(fā)學生聯想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的兩端上畫一條連接線,然后告訴學生這是一條可以無限地延長的線。 它可以向左出發(fā)貫穿過電子白板,教室,還有我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的操場,那么它向右出發(fā)可以穿過山脈,還有哪里呢?學生在聽到這個問題后,會對這句話產生好奇,然后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營造出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此時,教師可以順著這個話題的熱度在課堂上介紹新知識。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班級整體的學生情況,注意學生的興趣點,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的時候,也要注意課堂難度的調整,從而才能喚起學生的參與度,使課堂氛圍達到最高點,形成一個高效的數學教學環(huán)境。
二、培養(yǎng)數學思維,實現減負增效
數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有一定要求,并要求學生有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師成功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之后,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過程往往比結果重要。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只關注學生是否知道題目的答案,而忽略了學生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這種方式不僅使教學變得乏味,還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以課本為基礎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意義的問題,借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減負提效的要求。
比如,教師在教學“相似三角形”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埃及金字塔的相關資料,使學生的注意力被美麗的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喚起。接下來,教師可以講述關于埃及金字塔的數學故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建完后,法老想知道這座金字塔有多高,于是就詢問宮殿里的學者們。其中,一個年邁的學者三角形知識算出了這座金字塔的高度?!贝藭r,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讓學生參考課本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試著去尋找答案。例如,“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學者是用哪種方法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使用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自行探索和分析,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還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三、傳授數學方法,實現減負增效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興趣是基礎,思維是動力,但只擁有這兩個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要掌握方法,才能為數學的學習提供一種保障。對于學生而言,掌握方法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石,培養(yǎng)自學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有效地學習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熟練度,從而實現減壓提效的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正方形的判定”時,教師可以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前有時間預習課本知識。同時,教師通過學習指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方形的定義。在課程的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整合學生之前對正方形定義和正方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出判定正方形的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正方形的活動教具,讓學生直接上手并觀察,引導學生從正方形教具上看出矩形和菱形,從而使學生對正方形的了解程度得到提升。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學會自學數學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實現減負提效。身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不應該使減負提效成為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實際行動,將其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降低,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使學生成為對國家發(fā)展有促進作用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申海學.“減負增效”背景下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實踐[J].知識窗(教師版),2021(10):115-116.
[2]馬洪福.淺談“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J].中國新通信,2021,23(0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