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偉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延伸閱讀,不僅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積累更多寶貴的文學素材。本文通過分析延伸閱讀教學的應用原則,結合筆者自身經驗列舉了幾點延伸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應用策略,以期能對教育界同仁帶來一些教育創(chuàng)新靈感,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
延伸閱讀是初中語文課程中應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隨著新課改任務的全面落實,初中語文課程也要跟隨社會的變化要求來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逐步調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落后理念與教學方法,并著重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延伸閱讀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能讓語文課程的教學資源更豐富,同時還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根據語文課程的教學主題與教學內容來靈活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此外,在新課改制度下,教師也要基于現有的教學大綱要求來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閱讀書目,并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均得到同步鍛煉。
一、初中語文延伸閱讀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在傳統(tǒng)模式下的語文課堂中,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于將課堂時間都把握在自己手中,在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大綱之后,會應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因長時間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導致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得不到應有鍛煉,學習積極性也受到打壓。而延伸閱讀教學是衍生于新時代中的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因此要遵循以生為本原則,突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方法的設計要都基于學生的實際需要,并合理調整延伸閱讀計劃的實施難度,讓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更高的期待。
(二)協調性原則
語文課程中的延伸閱讀教學應被劃分到拓展性教學的范疇中,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一定要基于現有語文課程的教學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來營造出輕松、愉快、舒適的課堂氛圍。此外,為了能促進協調性目標的順利達成,教師還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在課堂中加入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以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創(chuàng)新手段,促進延伸閱讀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
(三)開放性原則
延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書目,有效提高閱讀水平的同時收獲新知。為了能促進這一目標的順利達成,教師則要遵循開放性原則,通過延伸閱讀來引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并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互交流的機會,將學生分成多個閱讀活動小組,在小組內交流閱讀心得,并對延伸閱讀的內容展開進一步討論,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二、延伸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的應用措施
(一)調動閱讀興趣,讓學生了解并喜愛延伸閱讀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才是他們最為強勁的學習動力來源,唯有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從自主意識層面生出閱讀需求。為此,教師要利用令學生喜聞樂見的延伸閱讀形式,讓學生可以輕松完成閱讀任務,并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信息。
1.巧設閱讀懸念
在很多章回體小說的結尾處都會設置一個懸念情節(jié),以此來引發(fā)讀者想要持續(xù)下去的閱讀欲望。教師在最初應用延伸閱讀教學方法時,也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已經沉浸到故事情節(jié)中,并對結尾產生較高的期待時,教師則可以把握好時機,為學生留下閱讀懸念。此時,學生的閱讀欲望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應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類似的閱讀書籍,以此來增加學生閱讀興趣的可持續(xù)性。
2.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
為了能讓學生對延伸閱讀活動產生更高的期待,學校和教師應在校園和班級中營造沉浸式的閱讀氛圍。例如,在教學樓的走廊上掛上令人奮發(fā)圖強的名人名言,在校園的公告欄上展示學生優(yōu)秀的讀書成果與心得筆記等。再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在班級的角落中布置讀書角,在其中設置“好書推薦”板塊,讓學生將自己近期讀到的好書在此版塊中進行介紹,并將讀書心得與推薦理由寫下來。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班會和自習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與“朗讀比賽”“劇本表演”等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臺,為延伸閱讀策略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3.調整課程結構
為了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者所設計的延伸閱讀教學活動中,應對以往的教學結構作出改進,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向學生介紹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小故事,并以此為切入點向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材料。例如,在教授《看云識天氣》這篇課文時,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在互聯網中搜索幾個關于云的小故事或動畫視頻,向學生提出問題:“各位同學認為云神奇嗎?在你印象中的云是怎么樣的呢?”隨后,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行閱讀課文內容,并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標注出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段式朗讀訓練,同步思考“云為什么是天氣的招牌”,逐一給出問題答案,讓學生可以邊閱讀邊思考,強化記憶。最后,推薦一些與云和自然景觀有關的閱讀資料,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來完成閱讀任務。
(二)把握思維維度,啟發(fā)學生的延伸閱讀思維
事實上,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閱歷較淺,所閱讀到的書籍數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在接觸新鮮事物時,難免會存在思維上的局限性,無法精準且全面地理解書籍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踐行延伸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要從思維維度的層面入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展開進一步拓展,以此來強化他們的思維意識。首先,教師要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密切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tài)化表現,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來搜集令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材料。目前可供教師選擇的思維拓寬方式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包括比較法、逆向思維法、頭腦風暴法、換位思考法以及聯想法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與教學需求,并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tài)表現來靈活選擇,讓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并喜歡上自主閱讀。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展開深入討論,根據閱讀內容或某一項問題來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智慧火花,從不同角度入手來把握作者意圖,理解文章內容,達到舉一反三的閱讀目標。1C19B386-0EA8-4346-82CB-19E767512B56
例如,在學習魯迅的《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則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開拓思維維度,高效率達成延伸式教學目標。在閱讀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另外一部作品《祝福》,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同步思考兩個問題:問題一,導致故事中兩位主角悲慘命運的原因有哪些?問題二,在《祝?!分忻鞔_交代了祥林嫂最終死去了,但在《孔乙己》中卻沒有明確表示孔乙己是否離世,你們認為孔乙己的最終命運是怎樣的?為什么?當學生完成自主閱讀任務,并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之后,教師則可以讓他們對《孔乙己》的結尾進行續(xù)寫,大膽展開想象,將自己對孔乙己命運的解讀寫下來。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所應用的是比較法與聯想法,讓學生可以深層次地解讀兩篇文章的寫作主旨,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當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聯想魯迅的其他作品,并說出自己對魯迅寫作習慣與寫作技巧的解讀。
(三)著眼生活基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前文提及,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他們所經歷的生活閱歷較淺,因此自然也難以準確理解部分書籍作品中所呈現出的情感內涵。教師在選擇延伸閱讀材料時,如果其中的內容脫離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并超出其認知水平,不僅無法達到預期中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教學資源浪費。為此,教師一定要著眼學生群體的生活基礎,立足于文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認真挑選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閱讀材料,以此來保證延伸閱讀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這部作品時,在課堂中的閱讀延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老舍先生在文章中所應用到的寫景方式,以《北京的冬天》為例,讓學生進行隨堂練筆訓練。但很多學生所寫出的內容卻大多千篇一律,不僅不具備可讀性,而且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也十分艱難。究其根本,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寫出如此靈動、有趣的文章,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他對濟南冬天的深刻認知。而寫作素養(yǎng)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老舍先生長時間居住在濟南,他對濟南這座城市的感情已經深入骨髓,并且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座城市的特點與精髓。但對很多初中生而言,他們并沒有親眼看到過北京的冬天,對北京這座城市的認知也只是來源于旅游、影視作品或書籍中。這無法讓學生產生創(chuàng)作欲望,筆下所寫出的文章也會脫離實際,毫無情感可言。但如果教師能將《北京的冬天》改為《家鄉(xiāng)的冬天》,不僅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創(chuàng)作《濟南的冬天》時的心境,同時也能想到更多鮮活生動的寫作素材,將學生對家鄉(xiāng)美景的向往與自豪之情表達出來。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的:“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庇绕涫窃诋斍暗男抡n改背景下,語文課程的教學形式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延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僅是讓學生在語文考試中拿到高分,也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在課堂中“看”到他人的別樣生活,而是要引導學生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fā),透過文字作品中所刻畫的主題情境,結合以往的生活經歷來產生更為真實的情感共鳴,以此來更為輕松地完成閱讀任務。不難理解,如果閱讀課程脫離了現實生活,那么語文課堂勢必會如同一潭死水,根本無法激起知識的浪花。
(四)組織多元評價,讓學生享受延伸閱讀
初中語文課程中的延伸閱讀,其主要的教學目標是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因此,為了能更加精準地檢驗延伸閱讀教學的實施效果,教育則將要組織多元評價方式,根據班級學生的真實閱讀情況,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人閱讀成果的平臺。將語文課堂打造成五光十色的知識世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由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感,將延伸閱讀變成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1.閱讀考級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為了能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長時間保持,教師應將班級學生進行層次劃分,為各個層次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閱讀考級方案。在此處要重點強調的是,閱讀考級的目的更多的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檢驗,因此在制定考級標準時要盡可能要靈活化、趣味化。為參與閱讀考級的學生頒發(fā)相應的等級證書,讓“晉級”成為參與延伸閱讀活動的外界動力。
2.讀寫競賽
教師可以在每周或每月舉行一次延伸閱讀競賽活動,競賽內容可以根據語文課程的教學主題來進行選擇,在保證活動效果的同時幫助學生鞏固之前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此外,在制定試題形式時也要盡可能地多樣化。其中,詩歌競賽應以朗誦技巧為主、警句背誦應以情境運用為主、必讀書目則可以從內容評析、寫作技巧以及好句摘抄等角度入手。
3.隨機提問
為了能全面掌握班級學生對延伸閱讀活動的參與狀況,教師可以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通過問卷調查、讀書筆記抽查以及隨堂提問等方式,針對必讀書目內的相關問題進行考核,以此來判斷學生當前的延伸閱讀能力,為后續(xù)的教學方案作出適當改進。
4.評價檔案
有關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信息,應同步記錄到學生檔案中。教師要為每一名學生制定專門的延伸閱讀評價檔案,將學生在各個階段中的考核情況與閱讀過程中的動態(tài)表現記錄在內。延伸閱讀檔案內容的填寫主體不只是老師,同時還包括學生家長以及學生自身,家長需要將孩子在家庭環(huán)境中的閱讀情況如實填寫到檔案內容中,學生也要經常性地檢驗自己現階段的延伸閱讀狀態(tài),通過比對不同時期內的閱讀表現來合理改進后續(xù)的閱讀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延伸閱讀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中,但由于此種閱讀教學方式同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結構存在著一定的沖突,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能將延伸閱讀方法的實踐作用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教師在日后則需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性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保證拓展延伸閱讀內容的趣味性及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唯有讓學生的思維觀念在真正意義上得到解放,選擇一些令他們感興趣的延伸閱讀材料,才能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滿足感,在延伸閱讀教學中逐步養(yǎng)成終身閱讀習慣。
(左毓紅)1C19B386-0EA8-4346-82CB-19E767512B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