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浮
山西省中北部有個地級市,它北隔長城攬云朔,南界石嶺通太原,西帶黃河望陜蒙,東臨太行連京冀,擁有佛教圣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雁門關等著名旅游景點和“摔跤之鄉(xiāng)”“雜糧之都”的美名。它就是忻州市(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就是“高興”的意思。
得名源于高興,這在我國城市中還是比較罕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北上抗擊匈奴,被困平城(大同)多日,多虧采用陳平秘計得以解脫“白登之圍”,撤回到現(xiàn)在的忻口一帶才轉(zhuǎn)危為安。漢高祖和士兵能死里逃生自然是萬分欣悅,忻、欣同義,忻州由此得名。
也有人考據(jù)歷代史書、地方志后認為:忻州北有忻水,以忻水取名忻州,后以忻州取名忻口。這種說法,似乎符合古代地名的命名方法。然而大家更樂于接受“高興”這個解釋。
比如,來到忻州你會發(fā)現(xiàn),冠以“高興”“開心”的牌匾比別的城市多。論吃的,有高興小酒館、高興飯店、高興壹鍋牛肉火鍋店、開心食品廠、開心骨湯麻辣燙、開心一百酒吧、開心炸雞店、開心蛋糕店、快樂餅店等;論住的,有開心賓館等;論玩的,有開心哈樂兒童樂園等。就連農(nóng)村的群眾組織都叫“高興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幾乎所有的旅游廣告詞、活動策劃文案等無不強調(diào)自己的宗旨是“高興”“開心”,也許當?shù)厝艘呀?jīng)不自覺地把“高興”作為自身的文化特質(zhì)了。
這么多飯店冠名“高興”并非名不副實,在忻州確實能吃得高興、玩得開心而沒有負擔。在這個“雜糧之都”,每當各種富含當?shù)匚幕滋N和營養(yǎng)的雜糧飯食比如蕎面河撈、莜麥餃餃、莜面栲栳栳上桌時,主人都會熱情地推介:“新雜糧,營養(yǎng)好,防三高?!绷攘葦?shù)語便能讓客人敞開“胃”扉,毫不設防地大快朵頤。
單說莜面栲栳栳,做法是將莜麥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制作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后,挨個立排在籠內(nèi)酷似蜂窩。熟時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diào)和。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這樣幾句歌詞:“交城的大山里,沒有那好菜飯,只有莜面栲栳栳,還有那山藥蛋?!倍缃瘢延星в嗄隁v史的莜面栲栳栳不但是能擺上大飯店餐桌的“好菜飯”,而且能保證讓人越吃越愛吃、越吃越高興。“高興”是生命中最珍貴的佳肴美味,“開心”是養(yǎng)生時最靈驗的奇藥良方。
飽餐了可口的雜糧面食,就可以漫步于古城街巷美妙的夜色里,去盡情地呼吸晉中風韻了。一邊辨認那些在微風中招搖的、花花綠綠的酒旗店幌,一邊聽著不斷從耳畔流過的軟糯、醋溜的山西方音,便邁進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秀容書院。
走過下院的白鶴觀舊址,穿過中院的柏樹院、棗樹院、槐樹院,繞過青碧琉璃瓦覆頂?shù)奈牟?、老戲臺,再步步高升,登臨上院的“通天衢”牌樓,逐一欣賞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的對聯(lián)匾額。其中六角亭名為寥天閣,是觀城望景的至高點,置身亭前,但見一輪明月清輝似水,月色下古城四至遼遠,樓宇街衢到處流光溢彩,景致博大壯麗,看了令人心胸開闊,欣悅異常?;叵胍宦酚斡[的過程,如同每到一景便抿一口美酒,酒勁逐漸發(fā)作,到此憑欄眺望古城全景時終于陶醉。
在古城里夜游,好幾次聽到有人談論禹王洞。距古城二十公里的禹王洞也是能玩到盡興的所在。傳說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沿汾河泛舟北上時,曾系舟山下,此山便得名系舟山,號稱華北第一溶洞的禹王洞就在山腰上。外觀洞口貌不驚人,走進去才知道什么叫別有洞天,可游覽的議洪廳、治洪廳、泄洪廳、金龜洞、神仙洞、水晶洞、無底洞、九曲循環(huán)洞、觀音洞、飛馬洞、石花洞、一線天等三廳十洞,長約兩千多米,寬闊處能聚眾數(shù)百,而狹窄處難行單人。這座天然石灰?guī)r溶洞內(nèi)石筍、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數(shù)不勝數(shù),被五光十色的彩燈映照著,恍如仙境,與桂林的七星巖、蘆笛巖真有幾分相似。其中洞洞相連,不知到底有多深多遠、通往何方。導游說,曾經(jīng)有一只土狗從這里進去,居然從百公里外河北省平山縣鉆出了。這大概是受了忻州明萬歷志記載說“此洞通河北平山”的影響吧。目前探明的深度約是七千米,或許今后借助現(xiàn)代電子技術(shù)可以一探究竟。
系舟山腳下有個韓巖村,宋金對峙時期的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問(號遺山)就誕生于此。元好問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他的文學成就以詩歌創(chuàng)作最為突出,他在金朝被蒙古滅亡前后所做的“喪亂詩”如《歧陽》三首等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些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藝術(shù)成就和真情實感為杜甫以后所少有。他也善寫詞和散曲,尤其是他在《摸魚兒·雁丘詞》中的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至今令無數(shù)男女情種唏噓不已。元好問墓就位于韓巖村北,又稱“五花墳”;紀念元好問的遺山祠則在秀容古城內(nèi)。忻州地靈人杰,作為旅游勝地,能讓游客游得有文化、有深度,玩得高興、開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忻州還有一項令人興奮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摔跤。早在1960年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上,忻州即被命名為全國“摔跤之鄉(xiāng)”。忻州的摔跤始于宋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當?shù)厮追Q“撓羊”。忻州摔跤“撓羊賽”自有一套規(guī)則,但老百姓日常的摔跤活動不需要特定的場地,只要人們興之所至,則不論是田邊地頭,還是河灘沙地,都可比試一番,說摔就摔,摔到大家最高興為止。曾有一場摔跤比賽在當?shù)氐谋碧m臺村舉行,賽事連續(xù)五天,每場觀眾超過兩萬人,國內(nèi)外摔跤手200多人蒞臨參賽,堪稱盛舉。這無疑是北方男人陽剛氣派和尚武精神最淋漓盡致的彰顯。摔跤在民間還演化為一種舞蹈表演形式,忻州的“二鬼摔跤”已經(jīng)成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無論是摔跤大賽還是摔跤舞蹈表演,都會激起觀眾們震天動地的笑聲、掌聲和助威吶喊聲,那份開心高興到了忘我的境界。
近年來,忻州又涌現(xiàn)了許多新的高興事,閃亮的頭銜越來越多: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觀光旅游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國最佳生態(tài)休閑旅游示范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等。2020年12月15日,曾有一則新聞的標題最為傳神,“動車開通,忻州人今個真高興”。如今,從北京乘坐高鐵只需三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忻州,品雜糧、逛古城、訪禹王洞、看摔跤“撓羊賽”,忻州的高興之旅又加速了。
忻州在古代因突圍逃生的高興而得名,高興的是帝王;而今天因生活的改善、社會的進步而高興,主角則是百姓,這才是最值得高興的事。
(照片來自網(wǎng)絡)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