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龍
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意識、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科學教學離不開日常生活,學生通過學習科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生活實例,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內容十分必要??茖W教學要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蘊涵著科學哲理。小學科學教學應逐步推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科學世界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推進是小學教育革新中的重要舉措,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實踐能力大大提升,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也更全面,對科學學習興趣有所提升,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教學中導入生活化的材料
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內容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在相對熟悉環(huán)境中,可以放下防備、迅速融入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主動探索科學知識、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小學科學中推進生活化教學,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情境中,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增強,科學教學可以有序開展。例如,在講解“包裝袋信息”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實驗用具,向學生展示科學實驗。如學生生活中都比較喜歡喝飲料,教師可以按照飲料配料表提前準備好材料,如濃縮果汁糖漿、純凈水和攪拌棒等用具,之后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如何自己制作飲料,在做好之后師生共同品嘗,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制作出的飲料味道也很好,而且按照不同比例調制出的飲料其酸甜度和味道也不同。此時,教師引出主題:由于飲料配料中有很多種原材料,其配比不同所調制出的味道也有很大差異,我們日常所喝到的不同口味飲料,也是因為配料不同導致其味道有所差別。通過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材料,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各種科學知識使學生獲取生活經驗,愿意積極參加各類學習活動,欣然接受生活化課堂模式,為科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探索生活化科學現(xiàn)象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應用知識理解科學現(xiàn)象,解決實際性問題。推進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師生共同探究科學知識,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講解“透明”現(xiàn)象時,課堂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材料帶到課堂中,如水杯、本子等,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透明和不透明的定義,并向學生提問,請大家按照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對物品進行分類。學生可以利用手電筒照明,驗證物體是否透明。此類實驗相對簡單,學生操作容易,且實驗用具多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很容易吸引學生眼球,提升學習積極性。通過對多個物體的判斷,學生在生活中看到其他物體時,也可以快速斷定物體是否透明,對透明和不透明的理解更深入。
將生活化內容融入科學教學中,學生可以觀察科學現(xiàn)象以及實驗變化,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更深入,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提升,這為生活化科學課堂的構建做好鋪墊。例如:在講解“水珠來源”相關知識時,科學教師可以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其中,教師在水杯中倒入燒開的熱水,蓋好杯蓋后放置幾分鐘,之后觀察杯蓋變化。教師可以準備透明的水杯和杯蓋,使學生更容易觀察,靜置后可以看到杯蓋上凝結了很多個小水珠,教師向學生提出疑問:水珠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生活中又有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呢?學生通過思考想到自己在洗澡時,浴室房頂也會出現(xiàn)水珠,有時會滴到身上,這與杯蓋出現(xiàn)水珠原理相似。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對科學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聯(lián)想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利用科學知識可以解釋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使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熱情提升,對其他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欲望增強。教師通過對科學現(xiàn)象的詳細講解,生活化教學的逐步推進,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學知識,更直觀地看到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等,師生共建高效科學課堂。
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
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小學科學教學要引導學生真正走入生活中,使用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解答。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觀察、多發(fā)現(xiàn)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養(yǎng),小學科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問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能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茖W教師應向學生講解生活化科學知識,科普常見現(xiàn)象,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探索科學奧秘,應用科學知識,發(fā)揮科學學習價值。例如,現(xiàn)在很多學生喜歡喝碳酸飲料,如果飲料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撞擊,在打開飲料時為什么會立刻涌現(xiàn)出很多泡沫;以及為什么不能在樹下躲雨避雨等,教師向學生講解這些問題后,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原因,通過了解的科學原理分析,自主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遇到相似問題時,能第一時間聯(lián)想所學知識解釋問題。再如,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天穿黑色衣服感覺比白色衣服熱,學生通過日常實踐可以認識科學現(xiàn)象,認識到黑色吸光,而白色可以反射光線,使人們覺得更加涼快。學生相互之間共同討論生活常見現(xiàn)象,對科學學習的好奇心增強,合理解釋科學問題,收獲多方面知識,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推拉”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生活中哪些動作屬于推拉動作呢,在推拉后物體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學生帶著問題思考身邊常見的現(xiàn)象,如在挪桌椅板凳時會經常做推拉動作,在外力作用下,桌椅板凳的位置會移動;學生之間互相玩耍時,相互推拉也會使對方受力,這些現(xiàn)象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很多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是,不了解其中蘊涵的原理知識,只知道這樣做會產生變化,通過系統(tǒng)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科學知識解釋,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有所提升,對遇到的問題敢于大膽提問,通過自我探索和請教教師答疑解惑。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互聯(lián)系,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全面,認識到原來科學就在人們的身邊,很多神奇現(xiàn)象可以用科學知識解釋。
四、創(chuàng)建生活化科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發(fā)揮主導性作用,著重講解理論知識,對學生生活實踐的引導較少,未能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很多學生只是表面了解知識,對所學知識能解決的現(xiàn)象了解較少,教師忽視了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影響??茖W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和諧的生活化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學習。例如,在講解“食物營養(yǎng)”教學中,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接觸各種各樣的食物,不同的食物所含蛋白質、脂肪、能量等都不同,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科學環(huán)境,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更細致,在吃食物前會看配料表,了解食物營養(yǎng)。近年來,繁重的學習任務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很多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道學習,對其他方面技能掌握的少之又少,而觀察食物營養(yǎng)配料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索食物營養(yǎng)成分,注重身體所需營養(yǎng),科學飲食,健康成長。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能力,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規(guī)劃一張屬于自己的食譜,記錄一日三餐的飲食,分析飲食營養(yǎng),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對自我飲食有了清楚認識,很多學生改掉了挑食的毛病,這對學生綜合發(fā)展有很大幫助。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推進,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對科學知識學習興趣提升,良好的科學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積累很多知識。
五、布置生活化科學作業(yè)
小學科學教學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利用科學知識可以解釋很多生活現(xiàn)象。科學教師應打破教學束縛,引導學生走出課堂,主動觀察身邊生活現(xiàn)象,通過利用課堂學習知識,挖掘發(fā)現(xiàn)科學原理,充分發(fā)揮科學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科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各種生活化科學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提升學生觀察能力。例如,天氣預報會提前報道每天的天氣情況,學生可以記錄下來,并觀察天氣情況,每個季節(jié)的天氣有什么特點,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學生暢所欲言,深入思考,認識到不同季節(jié)的天氣變化,提升觀察能力。
六、結合生活實例,挖掘學生潛能
小學生天性活潑,對新奇事物好奇心較重,大腦反應靈敏,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強??茖W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研究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精力投入科學學習之中,跟隨教師步伐探索科學知識,探究科學原理,提升科學學習興趣。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蘊涵著科學原理,學生利用科學思維可以解釋很多神奇現(xiàn)象。雖然科學學科具有一定抽象性,但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實踐學習,可以了解原理的根本所在,學生可以感受科學奧妙之處。在開展科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對生活現(xiàn)象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在講解“浮力”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互動,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屬于浮力現(xiàn)象,列舉出具體實例說明。學生通過思考,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浮力現(xiàn)象,如:木頭在水中可以漂浮起來,人們在游泳時也可以漂浮起來,石頭落入水中就會下沉消失,其中蘊涵的科學道理要學生深入研究。生活中常見案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實例都具有科學性,特殊現(xiàn)象可以用科學理論來說明。生活實際案例與教學的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興趣。
七、利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眼球
近年來,多媒體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制作課件,構建趣味性課堂。利用信息網絡多樣化功能,拓展科學教學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科學知識,通過視頻和圖片等方式,將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與科學原理關聯(lián)起來,吸引學生注意,向學生展示科學原理,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深入研究,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構建科學思維,將很多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工具展示出來,使學生扎實掌握知識,并非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科學原理,在遇到相似問題時能了解根本所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獲得更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快速集中精神,學習效率大大提升。例如,上文中說的四季天氣變化,學生很難在短時間一一感受不同季節(jié),而通過多媒體播放春夏秋冬視頻和圖片,學生可以快速融入情境中,了解冷熱變化情況,并分析氣候變化的原因。這些現(xiàn)象都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也有更高層次的了解。很多時候,在面對生活現(xiàn)象時學生并沒有深入研究的想法,而通過學習科學知識,學生會想要探究科學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及原理,豐富自我知識,滿足好奇心,認識到生活和科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八、給予學生實踐機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在向學生講解科學知識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輔助和引導作用,給予學生實踐學習的機會,設計出多樣化、適合學生的科學小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小學生專注力強,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推進生活化教學進程,傳授多方面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實踐與理論一樣重要,如果缺少實踐,則無法驗證理論。只有通過實踐結合理論的方式,才能探索科學意義,構建科學性思維,人類才能進步,社會才能不止步于此??茖W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實踐意識,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實踐才是驗證理論的有效辦法,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可以作為科學教學的實例,關聯(lián)課本內容,設計科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例如,設計觀察植物生長的活動,學生可以在花盆中種植植物種子,并每日觀察植物變化,從種子生根發(fā)芽到逐漸長大,定期澆水,關注植物成長,記錄生長情況,總結分析生長變化的原因。通過實踐理解科學現(xiàn)象,利用照相機拍攝記錄,在課堂中和學生互相分享。學生在自我動手種植植物后,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所提升,收獲了探索科學的樂趣,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學習效率提升,逐漸形成科學素養(yǎng)。
九、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教師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內容,做好教學規(guī)劃,構建和諧的科學課堂。通過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觀察科學現(xiàn)象,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提升學習積極性??茖W教師應深刻認識到生活與科學教學的關系,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改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在遇到問題時能利用科學知識探索原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實踐驗證原理,挖掘學生潛能,鍛煉學生能力,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好基礎。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