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鵬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課堂中是重要課題。在開展中職音樂課堂過程中,始終需要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生命教育功能貫穿其中。為了解決我國在音樂教育中的問題,使其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必須回歸其生命化,構建生命化的音樂教育并以生命化的理念開展音樂教育。相關教師要注意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對生命價值充分展現,有效激發(fā)生命潛能,促進中職學生良好品質培養(yǎng)。本文就此對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相關內容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生命教育;中職音樂;音樂鑒賞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6-0-04
生命教育從最初的尊重生命逐漸升華為具有生命意識的教育,即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心靈、情感。近些年來,學生自殺、漠視生命等情況頻繁出現,社會對于青少年生命意識越來越關注,對應的學校生命教育自身的作用也逐漸彰顯。但結合實際情況看,中職課堂對生命教育的融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此基于上述情況,針對中職音樂中生命教育融入情況,提升現階段中職音樂教學存在的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以期推動生命教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效果。
一、生命教育內涵
生命教育首次被提出是1968年,提出者為美國學者,隨后在歐洲、東亞、北美洲等地受到廣泛的關注。我國生命教育起源于臺灣省,最初是將死亡教育與生死教育相結合[1]。根據生命教育的定義,能夠將其分為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狹義概念下的生命教育對生命個體更關注,包括他人與個人的生命,隨后擴展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廣義概念下的生命教育除了重視生命個體,還注重對人的生存能力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對人的生命價值提升。2012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在相關文件中提到生命教育的內涵,即直接面對人的生命、生死問題,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引導人學會尊重、理解生命的意義,同時理解天、人、物、我與生命的關系[1]。
二、中職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能夠契合中職學校培養(yǎng)目標
中職學校在開展教學改革過程中,重要指導思想為“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yè)為導向”,中職學校的生源不足,面臨生存問題的背景下,更應當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扎實的技能,從而促進其畢業(yè)后的就業(yè),但同時這一情況又使得教學功利化情況越發(fā)明顯,學校對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比較重視,但是對人文教育工作相對忽視。如果欠缺人文教育工作,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不足,不能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針對中職學生開展不同方面的教育工作,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生涯教育等,都是為了保障中職學生未來的幸福人生,提升學生未來人生的生命質量,提升學生生命的意義。將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教學之中,是遵循先成人后成才的發(fā)展軌跡。因此,對于中職教育而言,不僅僅是促進學生成才,更重要的是將成才教育與成人教育相融合,促進契合社會發(fā)展的綜合人才培養(yǎng)。
(二)有利于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從生命層面看教育,教育應當注意不斷促進人性完善,重視人的生命價值。在增強學生技能水平、競爭意識的基礎上,還需要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中職階段的學生有著遠大的理想,但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卑心理[1],想要交更多的朋友但是人際交往能力又相對欠缺,想要有一定的技能但在現實面前又存在一定無助的情況,希望得到同齡人的幫助與關心,但是又不愿服從教師、長輩的管教。上述種種矛盾的情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導,很容易出現危害生命的情況。所以需要教師、學校加強中職學生的生命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能夠科學、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三)契合社會環(huán)境發(fā)展
伴隨現代社會進步發(fā)展,中職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有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但也會因為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受到影響,影響學生的思想、性格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還會出現偏差的情況,甚至出現人情冷漠的情況。同時,一些媒體會過度宣傳暴力事件[1],網絡、電視中的一些暴露畫面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學生的思想觀念,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感知生命的意義,甚至出現漠視生命的情況。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對中職學生生命意識有效提升,勢必應當強化學生生命教育工作,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中職音樂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中職學校缺乏對音樂教育的重視
一些中職學校對音樂教育缺乏足夠重視,除了藝術類中職學校開設音樂課程,開展音樂教育的普通中職學校相對較少,很多學?;径紱]有開設音樂課程。中職學校更重視主要學科教學建設,淡化音樂教學情況相對比較普遍,學校教育并未將音樂教育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美育教育也相對欠缺,音樂教育存在形式化的情況。也正是缺少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便導致部分中職學校并不了解中職音樂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而導致生命教育效果不佳。針對上述情況,對于相關學校而言,需要充分加強對中職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完善音樂學科的建設工作。
(二)中職音樂教育手段有待更新
結合現階段中職音樂教學內容,過于理性化,而欠缺靈敏性、創(chuàng)新性。在具體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新穎性不足,學生同樣不重視音樂教學活動,最終使得課程效果有待提升。另外,音樂教學設備不足,教學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系統(tǒng)性不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音樂課程效果造成影響。部分中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會將教學簡化為唱歌鍛煉、樂器教學,教學方法也相對簡單,并不利于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藝術素養(yǎng),對音樂學習造成影響,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樹立學習音樂的自信。因此,對于音樂教師而言,需要結合學生、時代具體的變化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變上述現狀。
(三)中職學生學習音樂能力有待增強
中職學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熱情也有待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書本學習興趣不足,一些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看書,看書便是學習,同時對于音樂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看教材學習理論知識。另外,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為優(yōu)秀作品就是當下的流行歌曲,使得學生的學習存在局限性,影響其音樂學習效果,這一情況下,將生命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之中,也會出現效果不佳的情況。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時,要基于學生的能力水平,選擇合適的歌曲,開展相應的教學賞析活動,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
四、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要點
(一)明確生命教育的核心是樹立牢固的核心價值觀
教育作為一項價值引導工作,有其自身超越性的追求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其行動的指南即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能夠鮮明地展現學校品質特色與功能,是基于學校的辦學特色、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提煉的。因此,在融入生命教育過程中,需要始終保證學校有牢固的核心價值觀念,將生命教育的核心作為核心價值觀,并結合時代特征和需要賦予其新的內容,拓展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在具體教學活動時,校方需要先加強相應的宣傳活動,引導中職學生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同時加強對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的目標,從而提升生命教育效果。
(二)生命價值教育的有效途徑是了解中職學生的愿景使命
對學生的需要層次提高,需要重視學生道德行為、道德生活的內在動機。中職階段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不佳,因此很容易出現自卑心理?;谏鲜銮闆r,學生的信心不足,前途、目標都比較模糊。但是學生也希望被認同、被肯定,同樣是未來經濟社會建設的接班人。因此,對于中職教師而言,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重視引導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樹立發(fā)展目標,促使學生勇敢面對自己擔負的使命愿景。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對學生心理層面存在問題了解的基礎上[2],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生命的價值。
(三)生命教育主線是對學生日常文明行為規(guī)范性提升
教育重視習慣的培養(yǎng),習慣能夠決定學生的行為和命運。很多中職學生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并未形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當借助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教師而言,則需要借助每一次教育契機,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這一過程中需要明確教育的標準和方法,標準即是引導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守則,確立標準后便不能隨意改變。方法能夠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保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首先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傳播正向、積極的思想,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四)生命教育必要補充是將教育手段與實踐相結合
人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補充“多種營養(yǎng)”。因此,在開展生命教育過程中,同樣需要積極應用多種不同的教育資源,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契合,才能夠順勢而為,充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對生命發(fā)展尊重的前提下按照社會發(fā)展、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做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生命的意義[1],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提升生命教育效果,為學生未來成長、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途徑
(一)加強音樂課程滲透,對生命教育質量提升
對于中職音樂課堂而言,融入生命教育主要是借助有目的的教育與學科滲透,在實際教學時,應當注意融合學生特點,根據不同學習段學生具體情況設計相應的教育內容,不同時期的學生應當區(qū)別對待,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容易接受生命教育,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將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課堂之中,可以重視學生的適應性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等,中年級學生可以增強自信心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等,針對高年級學生則可以開展更深內涵的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意義等。音樂教師需要基于本學科的特征,尋求音樂學科與生命教育之間的契合之處,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對于中職生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可以借助心理疏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引導學生借助音樂渠道合理抒發(fā)自身的負面情緒,掌握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同時,在音樂課堂中也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把握生命教育的主題,促進與音樂有關的活動開展,提升學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
(二)強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為生命教育奠定基礎
在進行生命教育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明確生命教育的內涵,應當是幫助學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其自身的行為語言同樣會影響學生。教師對生命尊重、熱愛,才能更多地對學生產生影響,感動學生。因此,在開展中職音樂教學活動時,學校應當加強音樂教師師德教育,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引導教師與學生之間樹立和諧關系,為生命教育奠定基礎。促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幫助教師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明確自身在生命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從而有效增強音樂課程生命教育效果。此外,在開展生命教育時,音樂教師需要首先明確生命教育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采取合理措施,將音樂教學活動與生命教育相融合,促進教學效果。
(三)優(yōu)化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感悟生命
在中職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音樂教學特征,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將“生命元素”合理融入其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命觀。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借助音樂感悟生命意義與變化。在對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需要對音樂教材進行充分的挖掘、再創(chuàng)造,將教育目標滲透其中,加強對學生的熏陶、感染。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引導學生懂得生命、欣賞生命。如師生共同欣賞同一首音樂作品,教師需要明確生命教育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體會抗爭生命、珍惜生命。此外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一些與命運抗爭的音樂家例子放置到課堂之中,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感受音樂家對命運抗爭的吶喊。借助上述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義,從而樹立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為其未來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對學生思維訓練方式拓展,促進學生理解生命
將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課堂之中,教師必須保證借助預先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追求生命價值。在中職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課堂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比如,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應用多種不同的活動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學習正能量,幫助學生心存希望,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義。優(yōu)秀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豐富,所以音樂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音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產生共鳴,促進學生更好、更深入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生命教育融入中職音樂之中,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特點以及音樂課堂的特點,結合學生具體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更高地感悟生命價值,樹立珍惜生命的理念,促進自身人生價值的實現。逐步提升個人的審美體驗能力,其是人的生命潛能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這種潛能的實現,使生命能進入更空靈的感性世界[4]。對于中職音樂課堂而言,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在充分認識生命教育重要性基礎上,將音樂活動與生命教育充分結合,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未來的成長、發(fā)展。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相關教師還要加強相應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郭淑芬.中職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文學教育(下),2018(9):70-71.
[2]張收成.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內蒙古教育,2020(15):93-94.
[3]劉毓婷,王政昆,朱萬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1(35):181-183.
[4]劉曉輝.生命化音樂教育的使命及其構建[J].北方音樂,2016,36(20):145.
(責任編輯:董維)